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istis"概念在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具有核心地位。几乎《修辞术》的主要部分都是在对pistis及其诸元素进行分析。亚氏通过这种分析,将修辞术纳入到了自己的实践哲学中,而将以前单纯把说服作为目的的修辞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成一门考察各种说服可能性的技艺或知识,这个转变通过对pistis的系统化来完成。借此,亚里士多德就可以描述修辞现象本身。修辞术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哲学视野下重要的组成,直接关联了伦理学和政治学而组建了"关乎人事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设置好的悬念,能引人入胜,在说服人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这种利用设置悬念吊胃口,再揭开谜底的方法,就是“悬念攻略”说服术。在口语交际中,运用“悬念”说服术,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一、以悬念吸引别人兴趣有“悬念大师”之称的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有一次在苏格兰山区迷了路,不知走了多久,才在漆黑的夜空见到一盏灯火。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户人家,立刻兴奋地奔上前去。当他向这家的屋主,一位中年男子提出借宿要求后,屋主一脸的不高兴,说:“我家又不是旅店。”说着就准备关门。“别忙,我只要问你三个问题,就可以证明这屋子就…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描写、说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是根于联想的。什么是联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①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沟通事物形象联系的桥梁。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四种。  相似文献   

4.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它要求人们必须遵循逻辑规律和思维形式的规则。然而,在言语交际中,由于社会的、心理的、美学的因素的影响,由于对象、语境的制约,人们却常常采用一些反常的表现方式,选取一些变形的修辞手段,造成言语材料表里语义的离异,以取得婉转曲折、生动逼真的表达效果。这些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段,由于往往人为的加上一些感情的晕圈或遮掩的纱幕,所以常呈现出违情背理、超越逻辑的状态,致使一些人得出“和逻辑不相一致”、“不能做逻辑的解释”的结论。其实,艺术修辞是并不违反逻辑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转义修辞手段是逻辑和言语关系的问题。我们知道,语言是思想的外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虽然仍没形成象数学、物理学那样一套严密的概念体系和理论系统,但在大量、厌杂的概念、术语中总有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作为专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工作者,他之所以和“流行心理学”读者有所区别,其主要表现就在他掌握着这些基本的术语和概念。那么,哪些概念和术语才是这种最基本、最重要、应首先掌握的呢?为回答这个问题,乔治麻逊大学的C.阿兰·鲍纽进行了一种“沙里淘金”式的调查。这种调查不论对心理学教学还是词典编写工作都极为有用,而且甚至还能有助于人们对心理学重心的把握,因此其意义重要性是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6.
张炼强先生近著《修辞艺术探新》是一部令人瞩目的修辞论著。是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重大收获。这部论著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开拓意义,表现在新颖的研究视角,具有创见的论析,自成修辞研究的一个新体系上。也就是从逻辑、语法和心理学的窗口探视了修辞的奥秘。《修辞艺术探新》不同于一般的修辞著作,是具有新颖的研究视角的。它是从逻辑学、心理学、语法学的角度来观察、研究、分析修辞现象的.这样就打破了研究修辞现象自身的传统习惯,拓宽了研究的天地。作者借助与修辞学邻近的学科来观察和研究修辞现象,这使人们耳目一新。例如论著中的《修辞中的逻辑问题》、《根于联想的修辞现象初探》、《汉语语法修辞结合问题》等论文就是分别从逻辑心理、语法的角度去观察、研究的。这给人以“另辟蹊径”之感。“词语的活用”这是人们已经总结、归纳出  相似文献   

7.
对这种断裂哲学观的赞同会影响人们的历史观,这对于普遍性的历史来说是致命的结论,历史有可能变成一堆碎片,或者用流行的术语来说,将“分崩离析”。如果我们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只依赖于一种思想模式,即代代更替但毫无联系的“知识型”理论,在这种纯粹外在的延续中,没有任何因果、条件和起源,那么,历史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在其中就无法发现任何方向、趋势、意义和可理解性。这种断裂主义认识论,不承认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在时间过程中产生了历史,而认为是现  相似文献   

8.
说服不是使对方简单地接受,它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本文提出医患沟通中说服的概念,简要分析说服的特点及优势,并且初步构建医患沟通中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基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分析影响医患沟通说服效果的要素,主要包括谁说、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在什么情境下说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说服技能的临床应用策略,并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进行深入浅出地解析,以期提高医生说服的能力,提高患方的治疗依从性等。  相似文献   

9.
对于有关常识和诸如“理性”、“真理”和“实在”这样的哲学思想的主要范畴来说,错觉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检验案例。我的目标是,通过与弗洛伊德的遗产和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精神病学研究成果进行某种交锋,分析这种错觉所具有的各种富有悖论色彩的形式,从而阐明构成了它那些特定的时间化、概念化和论证样态之基础,并且为这些样态确定方向的逻辑。就英语而言,人们也许是在“幻觉”的意义上使用delusion(错觉)这个术语的,不过,它也可以被用来表示我们在罗曼诸语言之中称之为“delirio”或者“d啨lire”(这两个外来语在这里均指“迷狂”之意,前者是…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形而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和研究西方的形而上学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理解。对于我们中国学者来说 ,理解形而上学则至少要面对三个问题。首先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 ,其次是思想层面上的问题 ,最后还有学术层面上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不仅直接与理解形而上学的具体问题相关 ,而且关系到对形而上学的实质的理解。一语言层面的问题最简单最直接地表现为翻译的问题。翻译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术语的翻译 ,说到底还是理解的问题。以“形而上学”这个概念为例。我国古代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 ,形而上、下的区别一直沿用至今。借用这里的术语 ,人们以“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