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姊妹饭”苗语叫“能敢良”(音译),意思是“欢心的饭”。“姊妹饭”是在特定的日子中,由未婚女青年准备,用来款待未婚男青年的。是由红、黄、白、蓝、黑等色混合而成的“五彩糯米饭”。有的称这一特定的日子为“姊妹饭”节,在“姊妹饭”节日期间,外地来的男青年,到任何一家去向姑娘们表示祝贺和敬慕,并向她们讨吃“姊妹饭”,都能受到热情的款待。通过吃“姊妹饭”,男女青年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结成终身伴侣,所以“姊妹饭”是“欢心的饭”。吃“姊妹饭”的习俗,在贵州省镇宁六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的施洞保留最为完整。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对“教牧书信”情有独钟,因为我能从中看到牧者应有的操守与修养,从而严于律己,力求成为上帝及肢体心目中的好牧人。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认真品读“教牧书信”,以便藉此反省过去,正视未来。近日再读“教牧书信”时,我被《提摩太前书》中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不由掩卷沉思,再三品味。  相似文献   

3.
成语中,有的近义成双,有的反义成对。例如:“雪中送炭”可配“锦上添花”,“留芳百世”可对“遗臭万年”。那么你能给下列成语找上“对象”吗?  相似文献   

4.
陈来 《哲学动态》2023,(2):43-51+128
梁漱溟受熊十力的启发寻求“见体”,肯认熊十力曾实有过见体经验,并对他的见体论予以充分的肯定。“见体”意味着超越能所、内外的分别,是本心性体的呈现。熊十力认为“见体”为儒佛两家学问的根本,但其差别在于佛家否认凡夫能够“见体”。对此,梁漱溟认为儒者能够在凡夫位上“见体”,因为一体性是一种先天本性,人通过理智超越了动物性本能、破除局限之后,人心就能恢复其先天的一体性。梁漱溟把熊十力的“见体”置入自己的一体论哲学当中。就儒佛在“见体”上的异同而言,梁漱溟认为佛家讲“圆复一体”,是在“体”上复归于一体;儒家讲“情同一体”,是在“用”的层面达到一体。两家达到一体性的层次不同。造成此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佛家力求通过极深的修行破除“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而儒家则不要求破除“俱生我执”这一人类先天本能,但主张以心主导形体并超越形体的束缚。儒家立足于现有生命的最高可能,去求“彻达宇宙生命的一体性”。从功夫上说,佛家以实证本体为功夫修行的结果,儒家则以“见体”为为学和功夫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赞“小”     
“大”与“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小”中孕育“大”,“大”中包含“小”,不因其“大”而流于空泛,不因其“小”而陷于琐碎。这本是最易理解、把握之常理,但环顾四周,许多人是长于宏观思维,概括总结提升拔高能力甚强,凡事均能大处着眼,喜欢谈大原则、大思路、大问题、大理论,气势宏伟,高屋建瓴。而对平凡小事、世俗小节这类等而下之的琐碎具体问题,则往往兴趣不大,或不屑一顾。忽视“小”,其弊端可谓多多。领导者只讲战略,忽略战术,以战略代替战术,把战略思想当成了操作的方法,今日一个“工程”,明日一个“蓝图”,长…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也跟人一样,本能地具有各种美德。如有一些鸟类,不但在同类中能互相关心,还能帮助其他鸟类,“助鸟为乐”;还有的进而推鸟及人,“助人为乐”,从而留下许多感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7.
古籍中多有“见微知著”之载,每每读来,颇受启发。今于学术研究之中,亦多见“见微知著”之例,思索起来,更有其感。集记于兹,作为管见。何谓“见微知著”?汉·班固《白虎通义·情性节》载:“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宋·苏洵《辩奸论》亦载:“惟天下之静者,能见微而知著”。查《现代汉语巨典》和《中华成语大词典》等典籍,释日:见微知著,即“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前典);“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亘知发展白趋势(后典).宜采,见田知著,6任会来连指一种对卖烟的预见往感推测能…  相似文献   

8.
我很难赞同那种把文化艺术完全“推入”市场、把文化艺术“市场化”的理论见解。主张文化艺术“市场化”的论者往往强调说,既然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那么,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就必然要求文化艺术也“市场化”。但是,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归结为“市场化”,这首先就是一个疑问。在我看来,所谓“市场化”,就是不但把经济方方面面的一切都纳入市场,而巨对经济活动只讲市场的自发调节,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与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一回事。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9.
一竖是它,一横也是它,站不改姓卧不改名的,只有它。 做“1”霹雳数坛,做“一”销魂文坛,能兼上这两条的,该不该敬重,你说吧。  相似文献   

10.
田青 《佛教文化》2016,(2):107-111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发展上,能看到禅宗的大量影响。禅宗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以单声音乐为主的中国音乐讲究“韵”、讲究“韵味”、讲究“羚羊挂角”,空灵淡雅的风格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大都是从西域传来的燕乐,在唐代就像今天的流行歌一样曾风靡了社会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授人以 鱼不如授人 以渔”,这 是国人耳熟 能详的一句 成语。然 而,即使是 在玩具世界 里,由按钮 和成品组成 的极易操作 的“高科 技”玩具, 究竟属于 “鱼”还是 属于“渔”               呢?从增减人的“动手做”能力的角度来看,上述玩具显然是“鱼”,而不是“渔”,极不利于儿童的素质教育。 有一位朋友最近出洋考察了美国的玩具市场,他发现,美国玩具商正青睐于新种类、普通价位的高品质手工艺套件——由此而引发起玩具业界的热门卖点。 具体地说,像蜡烛制作、香水制作、自制化妆品、时钟及庭园创作等手工…  相似文献   

12.
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制造动乱、祸国殃民的重要手段是妖言惑众,标榜超自然神功,误导信徒搞“超自然崇拜”。李洪志的主要手段,一是把自己装扮成“最高的佛”、“释迦牟尼转世”,是所谓地球毁灭、人类末日的“救世主”;二是卖弄自己法力无边,具大神通,有隐身定物、意念搬运、思维传感等功能,能“洞察人生,预知未来”;三是许诺给修炼者小腹部装一个24小时运转不停的“法轮”,可以清理人体,有病可不药而愈,还应允“给人留下一部上天的梯子”,跟着他就可以超度到极乐世界的“天国”。其荒诞不经,不一而足。“超自然崇拜”所…  相似文献   

13.
知晓“五戒”的人很多,但说到“不饮酒”这一成,好多青年朋友便不理解,甚至不以为然;认为这一戒只是对出家人的要求,居家学佛者守不守这一成都无所谓。一些自以为学样的朋友,表现得似乎更达观,论调也很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对禅,我领悟不多,不敢妄断,但对“不饮酒”这一成,我自己有点见闻和感受,这里说说,以供在家学佛的青年朋友参考。酒,对于从不饮酒者来说,它只是个字,是个名词,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说酒能乱性,对爱饮酒者来说,似乎已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污辱,简直是对“酒”这个神圣名词的硝污。酒能舒筋…  相似文献   

14.
创造“交流电”:请你别说话太多,侃自己“英雄”很容易,可惜她们不一定相信。最好多听听她们说些什么。善用“恭维”的钥匙:恰到好处的“恭维”,是一把无坚不摧的钥匙,能打开所有女孩子自矜的城堡。但需切记,无原则的恭维,就算虚荣心再大的女孩子也会生厌,效果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幼子不知从哪弄来“我国居民一年送礼费用可造一座三峡大坝”的数据,问我什么叫“礼物”。面对时下愈演愈烈的“送礼风”、“人情债”,我一时语塞。我只知道大凡天下所存之物,小至花草虫鱼,甚至鸡毛蒜皮,在善用心思的人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成为礼物的,古来不就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佳话吗?何需“积重堵三峡”这般阔礼呢?于是我油然推出“心礼”的概念于此,且玩味出它的几个特点:“心礼”往往是“轻礼”。教师节来到了,小学生欣然给老师送上一个自制的“敬师卡”。这礼物轻不轻?轻。可谁能说它心意轻呢?小小年龄就有…  相似文献   

16.
“坐作并重”的主张是由禅宗四祖提倡并由五祖继而巩固发展的。据杜 《传法宝记》称,四祖道信“每劝诸门人曰:‘努力勤坐,坐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即闭门坐,莫读经,莫与人语。能如此者,久久堪用’。”其中所谓“坐”,自然是指禅修,而“作”,即为得一口食之劳作。这是为“坐”而“作”的“坐作并重”之说。因为,若无”作”;四祖门下五百余人依何可以“坐”? 据僧传所述,五祖弘忍的风格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而且视“四仪皆是道场,三业咸为佛事”,尤其能“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可…  相似文献   

17.
在林林总总的汉字中,我对“度”可谓情有独钟。这不仅是因为学哲学初识了它的“不凡”,更是由于多年来生活实践的亲身感受。在我眼中,“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哲学概念,而是一把影响人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和谐发展的“双刀剑”。凡事有度,适之最难。“度”的这一边可能是阳光灿烂,“度”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云密布。砒霜性太毒,适度能救命;人参本大补,多食亦伤人。  相似文献   

18.
大千世界,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据报载,在日本竟然连喝彩也是一门行当。日本传统歌舞剧场里,喝彩者都是特邀的“职业喝彩师”,受过专门的“喝彩”训练,熟谙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喝彩。这些“职业喝彩师”因为精通喝彩这门“高深”的学问,竟能获得很高的报酬,赢得颇高的社会地位,甚至同演员齐名。来自东洋的这则轶闻,真让孤陋寡闻的吾辈开了眼界。由此联想开去,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该有多少精于“喝彩”之道者?从古至今,抬轿子的,吹喇叭的,溜须拍马的,阿谀奉承的,可谓“人才”辈出,史无绝书。这类人大概不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不倒翁”是人们很喜欢的一种玩具,形状像老人.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故又称“扳不倒儿”。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三》中记载:“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关于“不倒翁”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0.
“潜台词”又称“诗外音”、“弦外之音”。它是指说话人所说出的话中虽已包含但又未明确说出,需听者自己用心去揣摩、体会的内容。因此,要破译别人话中的“潜台词”是有一点难度的。但如果我们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就比较容易破译“港台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下列推理来破译“港台词”。(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理。在这种推理中,否定后件则能否定前件。例:编辑: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青年:是的,每句都是。编辑:那我很高兴见到你,拜伦先生。我以为你死了很久呢。我们一听便知道编辑的“潜台词”是:这首诗不是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