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企业形象战略中的作用朱珊企业形象设计是企业进入“表象竞争时代”的显著标志和客观反映。它预示着中国的企业文化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由计划体制下的一统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转型与变革。从一定意义上看,企业形象战略的导入,...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给企业形象设计开启了另一扇门,它为企业形象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拓展了企业形象体系;产生了独特的设计语言;导致企业形象设计有了新的表现特征。数字化企业形象的立体识别性和多重识别性,使得企业形象的视觉语言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总之,现代企业形象的数字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吴芸 《学海》2006,(6):199-201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是当今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容、功能、特性等方面,多视角地阐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从企业战略形成与实施的角度论述了企业战略对企业文化的要求;阐明了企业的战略与文化理念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企业文化支撑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促进企业文化变革。企业制定战略要充分考虑现有的文化状况以及文化的发展趋势,使战略与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协调,才能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成功有赖于企业形象设计,企业形象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海尔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名牌服务,使自己成为世界顶尖级企业.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实际上都担负着公共关系方面的职能,如企业所设立的“公关部”。良好的公共关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关注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调动内部成员的积极性,使企业得到顺利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大潮中,企业以内部公关为基础,以外部公关为导向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和形象战略,是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成功之道。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运用有利于化解企业危机、提升企业形象、融八市场、积极主动地为自己争取有力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论儒商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儒商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儒商文化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形成企业文化的中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文化构成的几大主件,具体分析了儒商企业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认为儒商的“仁爱”“民本”“民生”、爱国爱乡、“自强不息”、“反求诸己”的精神,可以作为现代企业精神的思想来源;儒商的以义取利、诚敬就业、言信货实、和睦谐调、勤俭廉洁的道德,可以转换为现代企业道德的内容;儒商重视理念、行为形象,使视觉形象与之相统一,以及突出道德形象和形象的民族性的方法,可以供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借鉴;儒商以性善论为主的性多元论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以及极具凝聚功能的家族亲情式管理、灵活的经营战略和“顾客满意”的经营方针,是现代企业管理值得挖掘的智慧宝库。  相似文献   

7.
企业伦理战略选择是指企业战略决策者根据资源、环境等影响因素,对伦理战略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比较,选出一种较为满意的伦理战略的决策活动.企业伦理战略选择对企业、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考察企业伦理战略选择的相关要素.根据资源、环境等影响因素,企业有着不同伦理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形象塑造和传播过程中,视觉形象作为学校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地域文化的个性特征能够形成独特的视觉形式为启示,以建立和传播良好的河南高校形象为目的,论述了河南高校视觉形象的现状和不足,同时对地域文化元素促进高校视觉形象设计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视觉形象设计,以及更好地树立河南省高校的良好形象,进而推动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邵政达  刘金源 《学海》2012,(3):207-211
良好的区域形象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江苏区域形象的提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凝聚区域内部各方力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众为主体、以企业品牌和媒体为先锋、以民间团体为助力的战略结构,共同推动江苏区域形象的提升;二是要协调江苏南北发展,重点扭转苏北和苏中地区的弱势形象,提升江苏整体形象;三是充分发挥江苏特色的优势资源在区域形象提升中的先导作用,有效利用江苏的多元特色,塑造江苏"特色强省"的魅力形象。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我国历史文明发展的见证,不仅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将汉字融入到标志中,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设计中的文化性与社会性。当下,众多优秀现代企业形象中都是运用了汉字来设计标志,如何使运用汉字组成的标志独立地去承载文化信息及加强标志视觉特征、视觉冲击力,以便增强大众的记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自身的设计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兴起,许多企业开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提升品牌吸引力,获得消费者认可和喜爱.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企业责任形象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责任形象能够积极影响消费者响应,而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关系方面.消费者企业认同是影响企业责任形象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重要中介变量.本文既丰富了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文献,又为企业运用社会责任战略获得消费者积极响应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进入信息社会后行业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竞争环境变化多端,尤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成功的最大威胁往往在于战略问题,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在整个公司战略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当的财务战略是确保公司战略取得成功的内在保证。本文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财务战略基本理论出发,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研究,从而确定适合公司发展的战略和措施。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农业区域品牌的形象建设对提升地域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兼具品牌视觉识别性与区域特色的农业区域品牌,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以河北沧州农业区域品牌为例,深入挖掘沧州地区地域文化特色,从品牌文化建设、品牌标志设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将地域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建设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品牌形象设计融合策略,增强沧州农业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提高商业文化含量塑造现代企业形象马伟云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用商业文化思想塑造现代企业形象,新的经济体制形成和建立要求商业企业的形象能综合反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从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企业形象,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商界...  相似文献   

15.
结合襄阳地域文化的涵义以及背景等因素,探讨了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襄阳的文化资源、自然历史及社会环境三个层面,阐述了从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探究城市视觉形象如何得到继承、应用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商业步行街的视觉形象设计已经成为一个街区或一个地域整体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商业步行街的可视化视觉形象应与大数据、先进的数字成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以更好地彰显城市生活的文化韵味和科技活力。文章以全国首条5G步行街——广州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为例,分析并探讨其多维形态的5G信息视觉呈现、岭南文化元素的5G+新潮再现、人工智能的户外视觉形象体验等视觉形象改造策略,推动地域性商业步行街的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戴庆华 《学海》2001,(2):80-83
推动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江苏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这已成为省委省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江苏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快慢或成功与否,除制度、机制、人才、资金等影响因素外,正确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结合江苏大中型企业的实际,提出了几组技术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刘慧 《美与时代》2024,(1):109-111
通过分析中国海盐博物馆IP视觉形象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取当地核心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演绎或重构,形成新的设计元素,将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融入博物馆IP形象设计中。以地域特色鲜明的海盐文化、湿地文化为博物馆IP文化主题,打造中国海盐博物馆IP形象,促使地域文化与博物馆IP结合,提升博物馆IP的文化内涵。将创建地域博物馆IP形象设计体系,作为中国海盐博物馆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推动中国海盐博物馆和盐城城市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一个城市传统文化发展的窗口,伴随着我国休闲文化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内部有着大量的文化遗迹,包括传统文化、名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等等,这些不仅能够体现传统的居住风貌,更是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特色的载体。与此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设计也在其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整个历史街区所呈现的外观形象,还有传承和传播城市文化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对历史街区进行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街区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的文化特征,同时保持街区的时尚和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整个街区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以常州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为例,探讨其街区的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20.
首次从各个角度全面系统的比较并剖析了中国与全球医药领先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异同,指出中国不应该照搬全球医药领先企业的模式,而应该结合国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