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是什么?在陈述我下述的真实感受之的,我愿毕恭毕敬地向所有善良正信的人们敬白一声:对于诸位来说,“宗教大市场”一类的说法是万分冒昧甚至有亵渎之嫌的,为此我得真诚地请求诸位鉴谅。对“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答案甚多。别的就暂且不提也罢,“宗教是一种文化”——这个在八十年代中由赵朴初暨钱学森二先生首倡的视点,乃是我和我的同事们迄今坚持的一个出发点,虽然这个“顽固不化”的立场越来越有被先进讥为“只有文化没有宗教”之类的危险,但此“文化”非彼“丈化”,我心自明,此“文化”二字有泰山之重,不容轻…  相似文献   

2.
李湖江 《法音》2022,(6):46-48
<正>赵朴初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以书法和诗词闻名于世,也曾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他的诗词作品先后有《滴水集》《片石集》和《赵朴初韵文集》。《滴水集》和《片石集》是赵朴初工作之余创作的诗词曲集,前者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于1961年,后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于1978年。赵朴初逝世之后,其夫人陈邦织女士的堂弟陈邦炎,为纪念赵朴初而编辑了《赵朴初韵文集》,从各方收集赵朴初一生创作的大量诗词曲,  相似文献   

3.
《易经》卦爻辞中"用"字句有两种句法格式,一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二是"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从"用"字词义与词性的发展来看,有一个从具体义向抽象义,从实词向虚词转变的过程,而《易经》文本正是此一过程的过渡阶段。通过对《易经》"用"字含义和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纠正对某些含"用"字卦爻辞的误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北京法源寺西侧是中国佛学院教学楼,进楼迎面便立一块碑样红木大匾,上刻“知恩报恩”四字。这是依据赵朴初居士流传最广的一幅墨宝所刻,目的是要后学以此四字为座右铭。“知恩报恩”是赵朴老的做人准则,意思自然有两层,一为知恩,一为报恩。佛教有《报恩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等经典阐释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编辑部: 胡道静先生在《<道藏>与中国文化》一文中(见《中国道教》总第五期35页第二栏六行)说:“清嘉庆时孙星衍的夫人王圆照校《列仙传》,也直接用南京朝天宫所藏《道藏》本核对,补足赞文。”根据我所掌握的材料,与胡先生的看法有些不同,提出来供商榷。一、嘉庆时校《列仙传》的女士不叫王圆照,而叫王照圆;她不是江苏常州人孙星衍的夫人,而是山东柄霞人郝懿行的夫人。此夫人祖籍福山,初名瑞玉,字照圆,号婉佺,又号芝罘梦人。嫁后改字为名,改名为字。虽然  相似文献   

6.
赵朴初先生在《佛教常识答问》等著作中,对佛教史观有一系统明了的阐发:佛教的创立、传播及发展与印度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演进的必然产物,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质之传统,鉴于现实,“人间佛教”是佛教发展的趋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贯穿于赵朴初先生佛教史观的主题则是人,是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7.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文中写道:佛法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四圣谛"来概括(谛的意思是真理):苦谛,指经验世界的现实;因谛(或集谛),指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是痛苦的消灭;道谛,指灭苦的方法.佛经所说的道理非常多,其实都是围绕四圣谛而展开讨论的.四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则是缘起论.佛教的所  相似文献   

8.
唐卐字纹镜     
《法音》1991,(9)
唐卐字纹镜,径长15.2厘米,纹饰仅以双勾阳线微凸“卐”,字占镜之大半,殊为醒目。 卐为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记,属古代原始的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古人以为太阳或火的象征,犹如火焰上升一般。卐,梵文SriVatSalakSana(室利靺蹉洛刹曩),佛教中以“卐”为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一:“卐,室利靺瑳,此云吉祥海去。”《翻释名义集·唐梵字体))引《华严音义》:“案‘卐’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主上(武则天)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按《华严音义》无此文,且其说亦非是。  相似文献   

9.
赵朴初先生与世长辞了 ,终年九十三岁。5月31日我去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先生遗体 ,感而赋之。一国土沦亡日 ,先生奋起时。申江旧父老 ,凛凛见英姿。二诗词名《片石》 ,《三哭》九洲传。雅曲谁人作 ,元音一默延。三秀迹留名刹 ,禅心侠骨酬。素缁稽首送 ,载道足千秋。赵朴初先生千古(三首)@谢云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为纪念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诞辰100周年,宗教文化出版社近期推出了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倪强撰写的《赤子佛心赵朴初》一书。倪强历任中国佛学院教务长  相似文献   

11.
《论语·学而》第十五章:“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 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此章:“未若贫而乐”一句,梁皇侃《论语义疏》(新安鲍氏知不足斋本)作“未着贫而乐道”,比今本多一“道”字。由于“道”字的有无直接影响到对此章、乃至对孔子人格思想的理解,所以,这一差异便引起了清代以来众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尽管大家的说法纷坛错杂,但综合而论,可归纳为两种基本观点:一是古本《论语》本来就作“末若贫而乐道”,今本作“贫而乐”,乃是在传抄中脱漏了一个“道”字;二是它实际上反映了…  相似文献   

12.
齐“於陵市和节”陶文考刘钊高明《古陶文汇编》3·652著录的是一件齐国陶文(见附图),资料来源自《三代秦汉六朝古陶》一书(十八册二函,埙室3,现藏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传出自临淄。陶文共五字。其中"陵"字简单易识。第三字乃"市"字。此字考释由裘锡圭先生...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于1994年3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中国佛教协会1993年的工作,讨论本会1994年的工作要点;审定佛教教制、佛教文化教育、海外佛教联谊三个专门工作委员会的名单。同时对《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办法(草案)》及本会自身建设方案也进行了讨论,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上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赵朴初会长在讲中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上,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二十个字,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  相似文献   

14.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文化,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具体而言,有“明(床电)荣西始祖”说,以天台山为日本茶道的发祥地;有“圆尔辨圆、南浦昭明始祖说”,尊余杭径山(径山茶宴)为其起源地。此二说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以中国明代朱权的《茶谱》为茶道的起源,以及陆羽《茶经》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之原型的说法等。  相似文献   

15.
马劲 《法音》2022,(6):73-76
<正>近来因为直接从事佛教工作,我再次拜读了《赵朴初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受益匪浅,收获良多。赵朴初先生是我国著名佛教界人士,曾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人,该《文集》收录了赵朴初先生从事佛教事业的重要报告、讲话、谈话、文章及著作等,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和重要成就,从中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他为中国佛教摆脱旧社会羁绊、自立求新、服务社会、奉献国家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感悟到他的信念信仰、责任担当、奋斗精神和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16.
简讯一束     
《法音》2020,(5)
正由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西泠印社出版社组织策划重大出版工程,首次以2函18册线装本形式,于2020年5月作为《赵朴初全集》中的一部分《赵朴初墨宝精华》正式出版。(大兴)近日,《五叶堂序跋记集》由东方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1)
正本刊讯2015年12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暨太湖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太湖县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安徽省佛教协会、安庆市宗教局、太湖县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太湖县政协承办,《法音》杂志社、江淮时报社、菩萨在线网站、大愿和谐文化研究院、赵  相似文献   

18.
自八十年代始,中华大地出现了所谓“周易热”。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周易热”中,真正系统、严肃地研究《周易》的哲学、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学术著作并不多见,而相术、筮法、风水术等却都披上了《周易》研究的外衣,纷纷粉墨登场。我们认为,相术、覆法、风水术等带有浓重迷信色彩的书籍充斥文化市场,与其说是“周易热”,毋宁说是“迷信热”,因为这些东西基本上不属于《周易》的范围,或者说起码不是《周易》的本质和主流。《周易》真正的生命力和扭力决不在于此,而在于这部书同中国文化的特殊关系,在于它所蕴含的先民智慧的精…  相似文献   

19.
正也许,"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过于浪漫主义,但《论语》给我们的启示却历久弥新。一个"儒"字点明了"立人之所需",而一个"学"字则点明了"立人之所由"。学与仕"仕,事也"。儒家看来,人生当有为,有为当"天下为公"。因此,学成而不出仕、不为国家做事是可耻的,至少是不可取的。"仕,学也"。学为"仕"之本义,也是仕子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20.
哲学家冯友兰与梁漱溟是好朋友。当年,梁漱溟给他讲过《印度哲学》。梁漱溟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后,在美留学的冯友兰给梁漱溟写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见。梁漱溟很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