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光道  吴新望 《天风》2014,(5):12-14
经文:《申命记》17章14节至20节28章13节至14节《马太福音》20章26节至28节题记:"作首不作尾"不是高高在上,作成作福,而是谦卑服务,做众人榜样。在《申命记》中,摩西照上帝的旨意重申诫命、祝福以色列人,并传达了上帝的一个应许:"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参申28:14)这个应许当初虽然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如今也是对我们说的。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9,(12):F0003-F0003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圣经中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在今年中国传统的重阳敬老节期间,很多教会举行了敬老感恩崇拜,以表达对上帝的感恩,对老人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吴伟庆 《天风》2010,(9):18-20
基督教是一个十分注重“和谐”的宗教,在圣经中“和谐”又常被称作“和好”、“和睦”或“和平”,基督教所传的福音常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参徒10:36;弗2:17)或是“和好的道理”(参林后5:18—20),因为基督来到世界,就是要在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参弗2:14—15;赛65:17—25)建立和平,正因为如此,基督被称为“和平之君”(参赛9:6)。  相似文献   

4.
警醒预备     
牛淑芳 《天风》2006,(1):F0004-F0004
曾有一位朋友对我说:“我很愿意教你念一段经文,这是一段带应许的经文,你常诵念这段经文,主应许你,在你死亡的前一个月,就来默示你的死期。”  相似文献   

5.
新年新智慧     
“智慧”是一个意义丰富的词,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智慧可以用来指“在实用的知识上有技巧和才干”。而对于生命本身来说,就是善良、和谐而又成功的生活。《箴言》是智慧的精华,而智慧的基础在于敬畏神。神是智慧的根源,惟有敬畏神的人才能得着真智慧。在旧约中,能结合应许、律法与智慧的一个观念,就是敬畏神;智慧和律法都能反映出真信徒在应许的合宜表现(华德凯瑟(walter c.kaiser)《旧约神学探讨》,廖元威,魏玉琴等合译,台北:中华福音出版社,1987年,第218页)。新约也提及智慧的属性(林前1:24),新约中的《雅各书》强调人的信心应加上行为;被人们称为“新约”中的箴言。人不敬畏神,就很难认识和掌握智慧。因为智慧不能离开他  相似文献   

6.
雪峰 《天风》2012,(7):56-57
《启示录》2章至3章,是耶稣基督口述、使徒约翰笔录的写给小亚细亚七教会的七封书信。书信的结构基本相似,首先分析教会发展的状况(包括优点和缺点),接着指出教会当有的追求,最后应许教会将得的福气。这些教会的状况各不相同,有的十全十美,有的瑕瑜互见,有的一无是处。然而,对于这些不同的教会,耶稣有一个相同的应许——每个教会都会有"得胜的"(参启2:7、11、17、26,3:5、12、21),  相似文献   

7.
雪峰 《天风》2012,(9):56-57
上帝吩咐保罗“作外邦人的光”(参徒13:47),其主要使命是“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上帝,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参徒26:20),所以他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参罗11:13)。然而,这并不是说保罗的工作就与犹太人没有任何关系。作为土生土长的犹太人,保罗对同胞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在不断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深切哀悼敬爱的宗怀德主教“我父所降福的人,你们来吧!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的国度吧!”(玛25:24)敬爱的宗怀德主教走完了他一生的天路历程,蒙主恩召,于1997年6月27日安然逝世。宗怀德主教遗体告别仪式于7月10日下午3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相似文献   

9.
经文:路23:39—43 有人统计神在圣经中约有3000个各种应许。“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是主耶稣道成肉身时,最后的一个应许。他是对同钉十架的一个犯人讲的,也是对世上的人类而言,因为我们在神面前都是罪人。凡是愿意信主的人都可享受  相似文献   

10.
利百加 《天风》2014,(10):34-35
“一言兴国安邦”、“一言祸国殃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些古话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一个人应当谨慎自己的言语.经上说:“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箴13∶3)“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箴1 0∶12)“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雅1∶26)“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参弗4∶29)可见,信徒谨慎自己的言语口舌是多么重要!然而,当我们运用神的话语时,常常会出差错、走极端,容易把“谨守口舌”理解为“沉默不语”或是“闭口不言”.正因如此,信仰有时也会产生极端与偏激.  相似文献   

11.
<正>经文:太28∶1-20;罗1∶3-4,4∶25“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罗1∶4)在欢庆耶稣从死里复活的日子里,让我们众人从所读的经文中得到信心的坚固和力量,更加认识复活之主的大能力,充满感恩的心,盼望所应许的福分临到我们身上,殷勤做成主的圣工,直到他来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葛美华 《天风》2006,(2):42-43
今就“不要惧怕,只管站住!”为题分四个方面与兄弟姊妹共勉。一、站稳根基 1、以色列人的软弱以色列人靠着上帝的能力(上帝藉着摩西降十灾出埃及),带着上帝的应许(上帝应许以色列人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迦南)离开为奴之地埃及。当以色列人满怀喜乐,靠着上帝的带领向迦南美地行进中,上帝却任凭法老的心刚硬,目的是上帝要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让埃及人知道上帝的能力。以色列人行至红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对着巴力洗分,在他们安营的地方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追到以色列百姓,以色列众人面对的是前  相似文献   

13.
小贝 《天风》2016,(6):44-45
天父有怎样的形象?我们都像门徒腓力一样迫切地想要知道——“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参约14:8),但这样的想法注定落空,因为神是灵,“从来没有人看见神”。然而,主耶稣赐给我们一条全新的路径——“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参约14:9)。  相似文献   

14.
苏志明 《天风》2011,(9):43-45
有的人将神学院的学习称为在“圣山”上的装备,这可能跟摩西在神的山(何烈山或西奈山)上的经历有关(参出3:1—12);有的人将它比作“旷野”的操练,这可能是源于保罗在阿拉伯旷野的经历(参加1:11—18)。神学院是“圣山”也好,是“旷野”也罢,其实都是造就上帝工人的地方。神学教育是为教会服务的。那么,如何认识神学学习和教会实践呢?这是笔者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故新知”:王阳明的存在主义之发现——对陈来《有无之境》一书的思考穆南珂一时下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除深刻复杂的背景外,尚有一种机缘:上帝死了!普遍的西方人恐慌和某些西方人对东方古典的青睐。于是我们重新审视似乎已被放逐的传统文化,试图(包含为西方人)寻找一条摆脱或超越困境的精神之路。某些研究“国学”的人身上也表现出那种既为“国师”又肩负着拯救世界之使命的道玄和庄重。对中国古典的“考古学”结果,出乎意料地发现了传统文化如此众多的优良品格和西方人文价值。更进一步的研究在于:通过“考古学”和解释学…  相似文献   

16.
自牧(八)     
汪维藩 《天风》2009,(2):52-53
(二十一)要作大丈夫 保罗劝勉哥林多人:“要作大丈夫。”(林前16:13)按希腊文,保罗所要求于哥林多人的,是“要作一个人”、“活得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黄凤想 《天风》2009,(10):46-47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就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这又与经济直接相关。也就是说,经济问题一直联系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经济也常常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和不安,不管你是富裕还是贫穷。无论我们阅读过多少有关理财的书籍,或向财务专家请教,采取了投资理财策略和方案,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在经济的枷锁之下,难以无忧无虑地享受顷刻的自由与释放。但圣经应许我们说:  相似文献   

18.
牧声 《天风》2009,(12):16-17
“主日”一词始见于圣经《启示录))第1章10节,约翰在拔摩海岛见异象的时间是在“主日”。它原意自然是指“主的日子”。基督教从犹太教守安息日(礼拜六)转变到在“七日的第一日”(即礼拜天,也就是“主日”)礼拜,开始于主复活显现的那一天(参约20:1),以后门徒及其追随者们为了纪念主的复活,往往就在那一天聚集(参约20:26;徒20:7)。  相似文献   

19.
崇拜中的“祝福”本是崇拜的高峰,这并不在于满足信徒得神的赐福的愿望,而是从神出发,因他是万福的源头!“祝福”要总结神从创造、立约、预言、应验、领导到应许之地的指向,充分显明神是定意要赐福予人,他将自己委身与人,成就与人“同在”到永远的恩典!  相似文献   

20.
一、应许之地观 犹太教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还体现在被占领土的归属问题上,这一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犹太人的“应许之地”观念上。犹太人一直深信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不仅是让其后裔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还给予他们迦南的土地 (后被称为巴勒斯坦或以色列故土)“作为一份犹太民族永久居住和拥有的土地”。《创世记》记载,当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顺从上帝雅赫威的旨意,率本族人从乌尔城迁往迦南时,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将迦南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子孙。上帝允诺说:“我要将你现在寄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