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efore系列电影"三部曲"包括《日出之前》、《日落之前》、和《午夜之前》,是美国著名独立电影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用近20年时间打造的。Before系列电影的深度审美是在现实世界的时间流逝中最终完成的。伴随着观众关于生命的自我想象与演员关于个体的自我确认,后一部电影都是对前一部电影人物形象故事发展的添加和再塑造。它考验着导演、演员、观众及电影工业的运行机制,它的成功源于与时间抗衡的勇气和决心,而恰恰是在影像绵延中它不断残酷地呈现并确认时间的单向性,显示出一种无法逾越的悲剧感,但同时情感在影像的绵延不绝中为人们找到了突破时间的法门。"时间影像"这一角色成为该系列电影最独到的存在。这种非典型、低成本的系列电影的成功,对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的系列电影创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莲华(陈曦)是中国动画"闪客"时期重要的作者,"闪客"时期是中国动画探索和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陈莲华通过不断地探究与创作完成了从"闪客"到独立动画导演的转变。独立动画是极具创新性、实验性以及作者个性的艺术创作,它代表着动画创作的前沿,永远在提出问题与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探索对于电影艺术发展与动画产业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影起源于纪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收费放映的电影是对他们身边生活的实录。在整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在此期间,中国纪录片人有了国际眼光,受到西方纪录片人及理论的影响,开始有了"国际"意识,并承担起"注释历史、阐明抉择、增进人类的了解。"的责任。这一时期的中国纪录片除了在创作理念、表达方式、效果传播、价值观念上的转变外,纪录片的类型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多变与"爆发"的形态中,跨国翻拍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IP"盛行的大陆电影市场中,跨国翻拍电影的出现不仅能解决原创力不足的困窘,调配市场资源,还能丰富当下市场中的电影类型。然而大多数翻拍电影的最终呈现都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不相契合,翻拍电影的本土化改编已是自不待言,再生语境如何打破原生语境壁垒的问题亟待被解决。同时,置身全球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不仅要广泛汲取优秀的世界电影文化与经验,还要致力将"进口"转化为"出口",向世界电影市场输送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的商业中心,也是美国好莱坞电影输入国内的第一个"码头"。为了在本地宣传和推广好莱坞电影,各影院在广告设计上力求达到多样化,造就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广告形式。对民国时期上海的好莱坞电影广告设计形式梳理和分析,对当下的电影广告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叙事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中外电影在叙事与造型方面有较大差距,国外电影比较注重叙事与造型的结合,相对来说造型是重心;而国内电影则要么注重叙事,忽略造型;要么注重造型,而冷落叙事,相对来说,叙事是重心。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电影在叙事与造型相结合方面的良性发展,就要在新技术、教育、观念认知等方面向国际看齐,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地进行作品创作,才能真正了解叙事与造型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才能使电影成为叙事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贾樟柯作为享誉海外的中国新生代导演,他的作品凭借独特的纪实风格和对底层人物充满人文性地关怀而备受赞誉。在经历了恋乡、离乡、异乡、归乡的历程中,贾樟柯的创作始终离不开滋养过他的故乡。故乡是贾樟柯电影中永远不变的主题,也是永远的灵感来源。归乡之后的贾樟柯,展示着一种归来后的成熟。贾樟柯以后的创作中如何在保持其"故乡"元素的同时,在主题和风格上做进一步的突破,才是作者成功转型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8.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悠久历史中保存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精神生活和人文素养在人们的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国画之所以有其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它的各种独特价值和一点一滴的笔墨文化元素中。整体而言,国画与中国笔墨文化元素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他们是相通的。国画有着巨大的艺术欣赏价值,主要在于它通过深浅不同的简单文笔展现着文人的复杂内心,同样也体现着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博大精深。从国画的价值特点以及笔墨在其中的相应作用细致阐述了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旨在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国画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参照并学习好莱坞工业模式的同时,也为探索中国电影的工业化道路打下了基础,但这绝不是照搬照抄好莱坞,而要遵循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中国电影机构和电影工作者要有积极的国际传播意识,主动利用电影媒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并选取中国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恰当的"包装"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观,进而让国际民众看到我们的文化自信,确立自身的传播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又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引领着世界文化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上海的有力支撑,它正努力以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与世界文化融合。21世纪上海的旧城改造就明显展现出了它的创意与包容。文章集中论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下,上海在旧城改造中灵活地将创意产业穿插其中的思路和阶段性的成果,这既有效保护了老建筑,发展了新经济,还融合了世界文化潮流,对其他"一带一路"地区的旧城改造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往事》是美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最富盛名的作品。莱翁内运用独特的手法打造了一场迷人的"情景剧",高超的叙事手法令人折服,正是这独特的方式和成熟的手法使其成为世界电影之林的"常青树"。影片中独特的叙事视角、精巧的叙事方式和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不仅是影片成功的关键,而且对当代电影叙事创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人文化成与道德诗学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位一体,相互关联。依此观点来审视古今中外的文化与文明,尤其是"轴心时期"的诗学与美学,会发现其中无一例外地彰显出道德教育的导向,其目的性追求聚焦于"人文化成"或"人文教化"之上。在古代中国,"人文化成"的理想主要是通过礼乐文化教育来移风易俗、教化民众、治理天下,也就是引导人们在"观乎人文"的过程中,了解和体察文采、文雅、文操和文明的言行举止与风俗习惯,以便  相似文献   

13.
《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是刘承华教授继《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音乐美学力作,汇聚了他近十年来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互相间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又使全书成一严谨、有机的整体。总体来看,该书更加明确地锁定了著者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理路,即从文化学角度,强调以"人文阐释"的方法,来审视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特性,音乐意义的文化景深和古琴音乐的文化精神等美学理论问题。该书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物理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弦上之音"是物理的世界,"弦外之音"是意义的世界。我们是通过"弦上之音"去把握"弦外之音",再用"弦外之音"来激活"弦上之音",这既是人的感知所具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音乐是一个"意义世界",它的文化意义就在"弦上之音"中。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三十年代初,以爱森斯坦等人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批判,苏联电影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与诗意现实主义不同,苏联电影艺术家们不追求华美的形式,而是在当时革命斗争的语境下寻求一种朴实的现实主义风格。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前史称"建国后十七年",最初十年,中苏关系友好的社会语境带来了苏联的美学风格和革命斗争思想,在这种感染下,新中国文艺与电影工作者们拍摄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有血有肉的"人民"电影,史称"十七年"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方法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华语电影尤其是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创作,但本文仅从典型环境、人物形象、题材风格等几方面谈论针对"十七年"电影美学品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的一部以巴黎为中心展开的电影。伍迪艾伦采用穿越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主人公在午夜时分走进20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男主角是一个都市漫游者,在巴黎寻找着心灵的归宿。巴黎的城市意象也在无限延展着这座城市的魅力。酒神精神在这里散发,仿佛城市里的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城市电影"也不禁引发我们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思考,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建设有人文关怀与气息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影视表演在电影电视创作中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它的应用研究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领域。虽然原画师不是屏幕上的演员,但他是操作卡通角色表演的幕后人,他对演员表演知识掌握的多少,将决定着所绘制的二维、调节的三维卡通角色的演技高低。所以,对影视、戏剧表演的专业学习,是原动画师的必修课,它不受表现形式的局限,却是动画创作的灵魂。充分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好表演技巧,无疑是对原动画创作一个极大的辅助。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无论在关注的焦点,反映的角度,还是在工业体制和美学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成了从现实到文化再到商业的转变。其中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透过对张艺谋的一系列创作轨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遭遇到的语境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张艺谋也是新时期三十年中国电影的某种缩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作为古老的艺术一直存在于世,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也是世界艺术的一朵奇葩,在当今社会依然不断地发展,甚至以不同的形式、状态存在。王学仲先生的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在当今书界有着杰出的地位,具有鲜明的特点,对现代书坛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起着不可代替地作用。以王学仲的书法艺术、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为纽带进行了资源整合,阐述在当今书界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性及其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嘉阳 《美与时代》2013,(8):111-113
静态电影又称"图片蒙太奇",近年来,它以新型艺术表现形式之姿态逐渐出现于公众视野中。但与国外较为成熟的静态电影作品相比,目前我国的静态电影产业发展缓慢。虚拟化的视觉时代已经到来,静态电影亦是新技术时代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为艺术家提供了巨大的创作可能。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后的中国,雕塑创作随着当代社会、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变革。在借鉴了类似城市雕塑热潮之类的市场经验教训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应该会越来越规范化,资金投入也将会越来越理性,只有向这趋势发展雕塑家们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在大众眼前。在这样的大潮流中,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在不断地"进化",可能会随着中国的发展走向一个本土创作理念越来越强的方向,也可能因为全球化程度地加深、文化与民族地融合,创作理念突破本土意识而深入到世界的各个方面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