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的培养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女大学生的审美品味面临丧失审美主体性,审美品味物欲化、感官化等多重异化困境。作为新时代的女大学生应当铸造崇高的现代灵魂,恢复本真的浪漫诗情,超越异化困境实现灵性生存。解决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异化困境的路径在于完善高校美育课程,重视高校美术馆、博物馆在涵育新时代女大学生本真、诗意性情方面的功能,把审美创造作为新时代女大学生审美品味培养的基本目标,女大学生通过利用大众传媒等媒介,创造审美生命,让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审美品味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入主人类文明,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特殊组成部分,"生命异化"问题尤为严重。面对消费社会的积极力量与消极影响,当代大学生只有直面"生命异化",通过本真生存、优雅生存和创造生存,才能超越"主客二分"的庸常世界,实现"审美生存"和"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3.
近代启蒙运动期望以理性代替神话来肯定人的主体性,却发展出成熟的工具理性和"合理化的社会",对个体形成宰制,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希望通过"审美救赎"来摆脱困境,但审美救赎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具有虚幻性、片段性、还缺乏普适性。从儒家伦理思想发掘精神资源,应该能够为精神的救赎指出一条现实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先由"畏死的恐惧"这一人之弱点引申出人之本真需要的一体两面性和人之本真存在的一体两面性,提出人之本性为"互慈和创-实在的自由"。其后,提出"本真的人"、"异化的人"和"人-质料"的概念,讨论强壮的"超个体的个体"对弱小恐惧的"原子式个体"的超越与拯救,论述"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是一种"本真的人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再启蒙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本真的医患关系是"互慈和创的医患共同体"。讨论了异化的医患关系的原因与特征;阐释了本真医患关系的特征,举例介绍适合它的机制;并提出了医生的自我救赎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璠  石岩 《心理学报》2014,46(1):101
以女性身体图形评定量表PFRS (the female Photographic Figure Rating Scale)作为刺激材料, 研究女大学生体重自我知觉与偏差, 以及女大学生对他人的体重知觉与偏差, 引入男性视角作为体重社会标准, 研究女大学生体重社会知觉与偏差。研究中要求女大学生选择准确代表自己胖瘦的图像, 选择自己理想胖瘦的图像, 选择他人眼里最有吸引力的图像, 估计PFRS真人照片图像体重值(假定图像中人物和自己身高相同), 并报告自己的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研究要求男大学生选择最有吸引力的图像。在此基础上提出3种模型假设:镜像模型、泛化模型和相关模型, 进一步探索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的原因。研究表明:女大学生体重自我知觉高估了对应真人图像的BMI; 女大学生对其他女性BMI知觉, 倾向于高估体重正常和偏瘦女性的BMI, 低估偏胖和肥胖女性的BMI; 女大学生体重的主观社会压力高于体重的实际社会压力, 对体重社会压力存在过度解读的倾向。女大学生对他人体重知觉偏差更有可能影响其体重自我知觉偏差; 认知评价不是造成女大学生知觉偏差的重要因素, 但两者关系需要进一步实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不断应对时代难题与挑战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特殊力量,有着独特的历史传承和历史积淀,并以特殊的样态或姿态呈现于世,也必将以坚实的力量支撑和引领中国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之产生新使命、新矛盾、新挑战,特别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国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新问题呼唤新精神。中国精神日益增添着新的时代内涵包括根因内涵、本真内涵、标识内涵、灵魂内涵、目标内涵和动力内涵等。时代使命越艰巨,精神构筑的需要就越迫切。应对时代呼唤,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就需要把握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探寻其背后的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认为,精神生产是人类创造思想和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价值则是这一精神生产活动对人和人类社会的能动反作用。一方面,精神生产根本上受到物质生产生活实践的决定,精神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精神生产及其精神价值又对整个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深层地又受到社会性质的影响。在私有制社会,统治阶级掌控着精神生产,将之作为维护和稳固自身统治的重要的意识形态手段;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产更是异化为一种奴役无产阶级的隐性力量。要打破这种"精神异化",必须坚持价值尺度与真理尺度的统一。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精神生产才有价值;只有契合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精神价值才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异化标志着对抗性阶级社会的文明时代进步中的矛盾,在这个时代里,人的一切新的生产力无论在过去或现在都变成了奴役人的手段。没有理解的东西表现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许多异化都产生于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这种不理解与无知。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就是个人积极扬弃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异化,积极掌握与驾驭各种社会力量与关系的过程。异化的扬弃开始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而以完全社会自治告终。建立起社会主义所有制以后,异化的扬弃采取着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迅速发展物质生产力、进行技术革命,另一条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社会政治组织机构适应于自身发展的主客条件。无产阶级专政是人对人的统治,它将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合而为一,变成社会主义的人民国家。异化的扬弃是建立与发挥人的自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处于青春期的女大学生,在这个多元快速发展的时代,受到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只重视金钱,不注重精神;只注重消费,不注重创造,生命缺乏诗意灵性。当代女大学生只有直面自己的生存困境,通过"思"与"诗"摆脱资本、技术与消费等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束缚,以诗与思为聆听大道道说的方式,超越女性的他者地位,实现本真生存,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10.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要发挥好以道德模范对新时代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作用,必须使道德模范体现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必须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对公民的感染力、感召力和引领力;必须努力提高公民向上向善的伦理自信与道德自觉,建立社会"立德优先"的良好氛围;必须建立健全社会的奖惩制度,使"好人有好报""老实人不吃亏"在法治的意义上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1.
道家文化偏重于个体精神的超越和自由,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注重人的自然本性,其对于社会文化的批判着重于批判社会文化观念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道家自然人性论及其对人性异化现象的批判、道家人与自然一体观念对山东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内新闻     
《天风》2016,(2)
正各地基督教两会消息山西省基督教两会于2015年12月7日至9日,举办第三届神学思想建设讲道交流会,教牧同工紧扣"福音与见证"这一主题,围绕如何担当基督徒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结合福音与社会美德、福音与中国文化、福音与生态文明建设、福音与生命塑造、福音与救赎等分题,从不同视角劝勉大家要发扬基督的博爱精神,发挥基督徒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行旅生活经由步行时代、马车时代到现在的机动时代,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行旅伦理,行旅活动中独特的伦理价值和意蕴通过行旅主体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等方面显现,分别为行旅的生命与德性意义、行旅人际伦理、行旅社会伦理、行旅生态伦理等。由此,可以将"行旅伦理"的意涵理解为:在人们的日常行旅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对个体的人格和人生塑造、人际交往和社会风尚有着影响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及行旅生活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良序美俗。行旅伦理对于主体自身的德性价值体现为:行旅活动有助于主体自然生命的健康和发展,有助于主体精神生命的促进和升华,有助于主体价值生命的追求和构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白银时代哲学家从俄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出发给予了独特的探索与解答。在对现代性危机的表现形态、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是一场更为深层的精神危机,这一危机将导向一个虚无主义时代的来临。基于这一危机,他们提出了多重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强调精神价值的重建、强调精神救赎。总体上看,这种解决方案虽具有某种虚幻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自我救赎,但他们所探索的问题,仍是今天我们所正在面临的紧迫性问题,其解决方案对当今现代性问题的探索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鲍德里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人类进入消费社会的经济思辨,又是对智能化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走向隐蔽性、间接性、虚假性乃至仿真性的本质揭示,更是从哲学向度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生存境遇进行的深刻批判。在他看来,工具理性意义上的进步使人类越来越使用范畴、符码、图像达到自身存在的高度自觉与自信,但是这又引来了另一个严重的人的异化问题:"形式化人类"和"人类的形式化",生命的本真、有机存在变成了冰冷的逻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比较西美尔与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不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理解卢卡奇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西美尔的客观化概念与马克思的物化概念看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相似的问题,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疏远或异化。西美尔的疏远概念揭示了比马克思异化概念更严重的现代社会问题,即高度分化的现代生产失去了确证个体主体本质力量的性质和功能,而不论劳动产品归哪个阶级所有。与西美尔相比,马克思的总体性重建具有某种审美的倾向。与马克思相比,西美尔的个人视角主张适应而不是解决这一现代性问题。解决客观化与物化问题,需要综合西美尔的个体主体视角与马克思的共同体视角,将社会生产的总体性最终落脚到对个体主体的确证上,从而找到解决现代性问题的真正道路。  相似文献   

17.
面对20世纪以来空前的社会动荡与精神危机,别尔嘉耶夫一方面力图通过对"客体化"思想的深入研究来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对"创造伦理学"的建构来消解这场危机,并重构社会的精神根基.别尔嘉耶夫所建构的"创造伦理学"并不是游离于时代之外的,它是对时代危机认知的理论自觉,是在对以法律伦理学和救赎伦理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学批判基础之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圣诞夜,虽然天气有几分寒冷,但我们的虔敬之心却没有丝毫减少。今夜,我们相聚在一起,以满怀感恩的心情,庆祝给我们带来恩宠、希望、喜乐、安慰与和平的救主耶稣基督的诞生。因为他的诞生开始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们一方面可以怀着坚忍不拔的信德期待着世界的救赎;另一方面则会怀着感激之心分享仁慈天主所赐予的这份救赎。  相似文献   

19.
本雅明立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潜入现代艺术的"震惊"效应之中,开启了现代"震惊"艺术所潜藏的以异样的世界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以颠覆大众的角色地位培植其成为新生的革命力量、以艺术的政治化突破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重围之政治功能,从而以"震惊"为中介将艺术与政治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他独特的艺术政治化理论。它既是本雅明在艺术实践领域直面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应答时代问题的产物,也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的审美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20.
何谓异化?     
异化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的整个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人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社会关系、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异己的、统洽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这种历史的、社会的事实,首先表现为经济的异化(商品拜物教)、政治的异化、意识的异化和虔诚的异化(变为宗教)。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状态,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