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国内外感觉统合教育现状,分析国内玩具市场中儿童感觉统合玩教具存在的问题,立足感觉统合理论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依据3-12岁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特点,将儿童分为3-5岁、6-8岁、9-12岁三个阶段,结合各个年龄段儿童发育特征,分析感觉统合类玩教具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并从设计的角度给出儿童感统类教育产品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其心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区别,这对木制玩具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云和儿童益智木制玩具的设计中应关注到并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自身在儿童益智木制玩具设计方面的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儿童木制益智玩具设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现代儿童玩具设计研究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玩具对开发儿童的智力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新的玩具来满足儿童和家长的要求.玩具种类繁多,不同年龄的儿童对玩具的喜好不同.设计师要学习和研究更多的与儿童成长相关的知识,以设计出更安全、更符合孩子口味的玩具产品.  相似文献   

4.
玩具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产业之一,其题材广泛,品种花色众多,行业发展迅猛,具有强大的加工能力,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玩具定位不明确,设计力量相对薄弱。儿童玩具的设计应该满足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的玩具消费心理,并且消费者消费的也不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而且是一种体验。学龄前儿童对玩具的依赖性高,对这一年龄段的玩具进行设计时应在注重安全性、趣味性、益智性、互动性,加强玩具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对玩具的外观造型、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感官特性设计产品,以使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儿童教育的现代社会,互动玩具无疑是市场上倍受家长与儿童青睐的玩具类型。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也是不同设计师与生产商争相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中其所涉及到的不同要素对产品最终效果与销售影响巨大。无论是显而易见的互动要素、安全要素以及人的要素,还是相对专业的技术要素与审美要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的,目的是为现代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日益重视起儿童早期的教育及智力开发,家长们对于儿童玩具的需求也日益转型,从开始的传统型中低档的电动、拼装玩具逐步转向新颖的电子型和智慧型玩具。由于传感器、自动控制和嵌入式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以及交互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发展萌芽,交互设计在儿童玩具设计中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儿童玩具产品的互动性已经不仅仅是指儿童与玩具之间的互动游戏行为,而是更深入地发展到了儿童与儿童、儿童与家长、儿童与玩具、玩具与玩具等方面的互动,交互式儿童玩具无疑会成为未来儿童玩具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玩具产品智能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玩具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中愈发开始注重儿童的心理诉求,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前提,充分结合儿童的感官体验、交互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儿童自身发展规律,帮助其认知事物、确立社会关系、启发智力、寄托情感。其中社会关系的确立,对儿童的影响较为深远。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以其为依据,并且结合学龄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整理分析智能玩具对学龄前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旨在论述智能玩具设计用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在学龄前孩子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玩具已成为儿童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我国最庞大的残障弱势群体听障儿童,却很少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玩具。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但启发了特殊教育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好地实施听障儿童特殊教育,也让听障儿童玩教具设计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会遇到正常的疾病之外,还会遭遇到各种灾厄,比如夜啼惊风、邪祟附体、犯煞过关等。在对治此类灾厄时,道士一方面遵循科学规律,积极从医学层面对儿童进行诊治。另一方面,则创立了上章授箓、画符佩印、拜斗禳关等仪式疗法,从宗教医疗的角度来应对上述问题,体现了道教独特的病因论和诊疗观。  相似文献   

10.
儿童布书具有玩具和书籍双重性的特点。儿童布书中的互动性设计能促进儿童各种感官体验、训练儿童四肢协调、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启发儿童思维潜能、培养儿童读写能力。儿童布书互动性设计中的游戏性质,既能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又能使儿童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技能。因此在儿童书设计中,应根据书籍内容需要来设计巧妙有效的互动性环节,这些环节也需要反复多次使用实验。  相似文献   

11.
家具是儿童每天都要面对和使用的生活工具,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生活,间接地对他们的身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儿童家具的设计者在进行儿童家具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儿童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真正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需要的家具,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安全和乐趣。  相似文献   

12.
婴戏图在宋代瓷器装饰中十分流行.瓷器婴戏图的流行一方面受宋代婴戏题材绘画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当时政治、民俗心理和幼教观念的影响.婴戏图原本是绘画的表现内容,后来为制瓷匠师们借鉴用在瓷器装饰上,从而成为自宋而始的、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儿童日常生活及成长活动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了宋代育儿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宋代儿童积极、活泼、向上的整体精神与生活面貌,充分体现了宋代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宋代瓷绘婴戏图的画面简洁生动,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也印证了宋人崇尚自然、注重意味的普遍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3.
何为玩具?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专供儿童玩的东西。谁都清楚,儿童尚不具有成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寓教于乐是玩具和玩具商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们在拼装飞机模型中热爱科学,在哄布娃娃中培养爱心。然而,把丑恶恐怖的东西拿来玩,作为陪伴儿童成长的“伙伴”,这种”熏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不次于原子弹的杀伤力。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4.
玩具是自古有之的,对人类,尤其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文章重点研究玩具对儿童的影响,希望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玩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人口组成部分中最需要关爱的群体,尤其在当下,儿童的成长作为家庭的核心环节已成为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玩具作为开发儿童智力的载体,在游戏中对儿童认知水平、社会意识和判断能力的锻炼起到了促进作用。设计师应基于产品系统设计理论的方法并根据儿童玩具的造型和功能两方面,合理地探索出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儿童玩具产品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饶舜 《美与时代》2013,(9):54-54
随着人性化设计的日益流行和普及,人们对儿童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儿童产品设计与一般产品设计有很大区别,需要考虑的因素比成人产品多,情感体验这一因素的出现,为解决人性化设计这一问题提供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儿童玩具的数量成倍增长,但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深入剖析儿童的心理是提高玩具质量的新出口。以2-6周岁儿童的心理为参照,从玩具的色彩、材料、卡通图案、造型上阐述玩具的易用性、安全性、趣味性原则,树立儿童正确的审美和三观,并在对他们的教育和生活中发挥创新型玩具的优势。把握儿童心理细节特征,合理运用在玩具上,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通过对角色性别刻板玩具偏好的描述,考察3-9岁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状况,及外部信息对儿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在玩具选择中表现出的性剐刻板印象在4.5岁显著增强,在7~9岁趋于稳定;(2)男孩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先于女孩;(3)学龄前期儿童对不舍性别刻板信息的女性角色最不刻板,性别刻板信息会显著增加女孩对异性角色的刺板程度,而男孩则对自身的玩具选择最为刺板:(4)5-6岁时,儿童对自身玩具选择的性别刻板要求显著增强。总的来说,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受到内部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高松 《美与时代》2014,(11):64-65
从拉斯科岩洞壁画和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开始,人类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狩猎场景”,那生动的公牛形象,令无数人叹为观止。也是从那时开始人类便开始运用图形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这些用简洁的笔触记录生活碎片的场面,正式宣告了人类步入艺术创作的“儿童期”,那么同样是在人类自身成长的进程中,儿童绘画又是人类从事艺术创作的特殊时期。儿童绘画伴随着儿童的身心成长、展现了儿童的思维轨迹、映射了儿童的本真天性,所以儿童画是他们用来表达自身情感喜怒哀乐的独特情感寄托形式。显露出人类萌芽期艺术创作中最真实的一面。视觉传达设计是用视觉符号来沟通传播和通过文字、图像来解决问题的设计,包括形象设计、图像设计、展示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等。儿童稚拙的笔触,独特的想象力,他们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种质朴的艺术表达手法正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个贴近现实的玩具交换任务,考察3~5岁儿童在玩具交换情境中的行为特点及其利用社会知觉信息指导交换选择的能力,被试为91名3~5岁儿童,男女各半。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交换任务中得分有显著增长,通过率由43.3%(3岁组)上升到85.5%(5岁组)。儿童对成功的交换行为的解释逐渐偏向于参与交换的人物而非交换的物品。这表明儿童利用社会知觉信息进行行为决策的能力在3~5岁间有明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