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的社会环境下,即使电子书阅读成为流行趋势,但终究不能够替代纸质书籍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如果能够将"绿色设计"的概念加入到书籍装帧设计当中,从纸的使用、喷墨以及书籍废弃后的纸张处理方面入手,将纸质书籍对环境的负影响降到最低,并且使纸张回收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就能既减少资源的消耗,又降低环境破坏的程度,同时也可以大力增强纸质书籍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书籍是人类记载自己思想、文化、社会经济活动等一系列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阅读书籍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帮助我们成长,也帮助人类社会在经验和教训中不断前行。书籍阅读对于文明和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阅读者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因此阅读书籍对我们是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的。随着传媒行业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图片、视频、影视作品和电子书籍等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纸质书籍面临着被读者抛弃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书籍的设计者应该积极进行创新,采用全新方式对书籍进行设计,以便重新赢得市场的青睐。文章主要对多媒体图书市场中书籍设计的延伸与变化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吴志福 《天风》2016,(8):32-33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传播日益多元化,具有轻便、环保、易于查阅等优点的电子书得到了很多读者的青睐。在当今教会中,不少弟兄姊妹在聚会、查经、灵修时,也纷纷使用电子版圣经、神学书籍、灵修著作等。电子书也改变了基督徒聚会的方式,十几年前,主日崇拜中,信徒翻着圣经,捧着《赞美诗》,而现在,很多人拿着手机(平板电脑),低着头,指尖划过屏幕。这种现象引发了教会内部的一些争论,不少牧者同工思考、辩论着纸质书与  相似文献   

4.
一本书通过形态开本的设计、函套封面的创意、版式风格的定位、材料质地的选择和印刷装订工艺的经营,才能真正完成而呈现于读者面前。这是一个多层次多方法多元的过程,经历了书籍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化。读者与书籍的关系,也是一种多方位的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所以说书籍设计艺术从根本上讲,是立体的、多元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5.
书籍设计是一种整体设计的艺术。封面、扉页、环衬、内文等结构的设计都需要统筹安排进书籍的整体设计中。封面设计与扉页设计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元素的联系运用来保持设计的整体性。只有综合全面地去把握和考虑,才能系统地进行书籍的整体设计,从而提高书籍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现实感情世界的人们,有时还想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享受,这种情感被称之为所谓的“第四种情感”。这种情感真正存在吗?细读此文,相信您会领悟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现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感染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丰富着人们的情感。艺术美并不是孤立的形象,它必然反映真理,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当人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并追求它时,就会产生追求真理的动力。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是统一广大群众情感的一种工具,一种组织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真正能留给人们静下来的环境不多。景观装置艺术不仅可以使人们停下脚步细心观赏,其互动性还可以增加人们对景观的体验,引导他们的审美意趣。"慢城市"作为一种生活理念逐步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慢城市"的情感体验下应该如何对景观装置艺术进行塑造,或是如何通过装置艺术来营造"慢"的氛围,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慢城市"情感体验以及景观装置艺术中的情感体验设计,以使"慢城市"的理念通过景观装置艺术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秦筠 《美与时代》2013,(9):48-49
儿童书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对于儿童来讲主要注重情感教育,而且审美艺术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对儿童书籍进行设计前,通过对孩子们审美心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儿童的审美需求,为了设计出良好的儿童书籍装帧,就要多研究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相似文献   

10.
文字是一种情感传达的媒介,当书籍成为传播文字的载体,那么其形式也与文字一起,成为读者进入书中世界的一个五感入口。通过几个精彩的书记装桢例子来分析,设计师是如何通过书籍外衣来传递书中情感。  相似文献   

11.
还乡源于对寻根的需要,是为了安慰人们漂泊无依的情感。从文学概念、哲学维度、建筑设计等方面阐述还乡意愿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还乡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回归故里,而是精神意义的回归。还乡更是一种处境意识,以理智的情感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表达对传统的留恋,以对抗和传统完全割裂的城市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尝试分析读者的阅读潜意识和行为习惯与引导设计的关系,提出交互设计的引导性是基于潜意识和行为习惯的自动行为,以便全面了解交互设计中的引导性在构建读者与书籍的关系,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的关系、行为习惯与情感经验等的内涵与外延,使书籍设计中的引导性更加生动自然的贴近读者。  相似文献   

13.
书籍原本是指印刷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现代社会,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和保存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籍首先要满足阅读功能,但是仅仅满足阅读功能还不够,人们还需要更美的书籍,更有品位的书籍。从书籍的"读""品""味"三方面来谈书籍与书籍设计,对书籍的装帧设计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书籍以实用功能形式的出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人们不仅注重书的实用功能,而且日渐注重它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整体性、本土性、材质美以及形式的简洁、奇特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特征。随着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迅速发展,我们的书籍设计师要不断丰富设计语言,以一个书籍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新的设计角度,赋予装帧艺术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与教书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促进,一种激励。而真正能够深入、持久、正确地影响、熏陶、促进、激励人的教育方式莫过于书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的概念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纸质的传统读物也不例外,也正静悄悄地改变着这个行业的状态,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更多挑战。相比传统书籍,电子读物表现形式更新颖也更便捷;数字的阅读方式正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APP电子读物既对传统读物注入新的基因,更是为引领青少年阅读模式做出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方如 《美与时代》2004,(10):43-44
书是一种文化内容的市场传播手段,多少年来书籍走市场的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读者按需所购,出版者运用印刷技术和材料元素,利用设计的各种构成手段有机地编排它,设计它,有一定的市场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8.
设计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人是生活的中心,做设计必须先了解人,了解人的情感,因为归根到底是人的情感支配着人的种种行为。人们的追求和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地提升到新的层面,由单纯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已经过渡为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因此,网络界面设计在设计之初,能以情感互动作为设计出发点,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将会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在整个艺术创造以及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渗透艺术家情感的作品才能获得生命,只有真正融入情感的欣赏才能领悟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正>地久天长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苏格兰举世闻名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歌颂的就是友谊地久天长,王小帅导演的这部电影中也赞扬了始终不渝的友谊,但它更多表达的是对悲伤默默无声的隐忍,悲伤的情感或许才真正地地久天长。俗话说:幸福的人不看手表,意思是说:幸福的人并没有感受到地久天长,他们只是觉得时间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