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沈从文作为"最后一个浪漫派",他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丈夫》,以湘西某河畔的妓船为写作背景,讲述了妻子在船上"做生意",丈夫逢年过节偶尔来探望的故事。小说《丈夫》典型地体现了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浪漫主义,一方面是城乡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另一方面是"回归自然"的创作倾向。这也是沈从文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追求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艺术作品中不难发现许多是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翻开西方的艺术史,不难发现圣经题材始终贯穿于西方艺术史。那么西方的艺术家为什么热衷于以圣经故事为题材?首先,《圣经》故事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素材,而且《圣经》本身的内容也有激发创作灵感的因素。艺术是以感性表象形态出现的生活的折射、历史的反思、思想的火花、情感的表现。《圣经》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具有生动的故事,而且有对具体人物的直观领悟的感性形式。就整部《圣经》而言,也明显地具有文学价值,已被人们公认也是一种文学经典。犹太《圣经》(即…  相似文献   

3.
明代画家陈洪绶擅长人物、花鸟和山水,但其中以酒牌"叶子"的版画创作形式却鲜为人知。创作和刻工的天机之合,达到了中国版画创作史上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本文重点介绍了明代人物画家陈洪绶创作《水浒叶子》的社会背景、思想根源、作品风格,同时探讨了叶子作为一种特殊的版画形式对后世版画创作和刻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文学著作,其中的人物传记不仅继承了《左传》优良的叙事传统,开启了后代以人物为中心,“以类相从”的写人文学的不二法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史记》这一叙事写人的创作传统。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史记》的人物传记在叙事结构方面对《水浒传》中为英雄立传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女性作为艺术史经久不衰的题材,其形象在19世纪末发生重大变化。文章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朱蒂斯Ⅰ》和《朱蒂斯Ⅱ》为例,从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探究克里姆特创作中折射的女性图景。  相似文献   

6.
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作于1973年。文章详细分析阐述了历史上《乞食图》的作品收集以及意义解读,分析了《人间乞食图》的创作背景、绘画风格,以此对张大千作为一个具有文人情怀"职业画家"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情愫以及心态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心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人们习惯于"左图右史"的阅读和接受信息的方式。许多文学故事都有相关的美术图像文本,不少图像文本也有相关的文学文本。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的同存共生是影响人们信息接受、关乎文艺发展的重要现象。早期从事美术文本创作的主要是画工,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出现了具有杰出创造力的文人参与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同存共生文本的创造,这些文人的参与使得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同存共生的多种形态逐步显现,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同存共生的内在逻辑逐步形成。《兰亭序》的造像显意、《洛神赋图》的模像尽意、《璇玑图》的立像明意就是这个时代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能够同存共生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正伊克巴尔是20世纪巴基斯坦著名的诗人和伊斯兰哲学家,他用乌尔都语和波斯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哲学作品,出版了十部诗集和多部哲学著作。《非我的奥秘》是伊克巴尔创作的两部波斯语的哲理诗之一,《自我的秘密》是其姊妹篇。两部诗歌经常被合编为一卷,命名为《秘密与奥秘》。一、伊克巴尔的哲理诗《非我的奥秘》《非我的奥秘》最早于1918年出版,并由英国著名东方学家阿素尔·约翰·阿伯里于1953年译为英文出版,题名为"The Mysteries of Selflessness"。目前尚无汉译本。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于《诗经》的解读从未停止。《关雎》是《诗经》的首篇,从孔子以来就备受重视,可见《关雎》对于《诗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历代学者对《关雎》的释义流变,可以发现对于《诗经》的阐释,始终离不开对其社会功用和伦理价值的阐发,即从其艺术风格、创作手法方面的考察,而所谓民俗学和人类文化学的考察,难免只能停留在对其诗句字意和创作背景的考察上,而一旦涉及到对其诗义、主旨方面的探讨,则不免要结合儒家思想这一文化资源。儒家思想本身是非常丰富的,在用其解读《诗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从那些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益于人的发展的方面来进行。同时,也应看到,《诗经》作为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以文艺论文艺,更有利于文学艺术朝着更加丰富和绚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此文为T.S.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50周年之际,加拿大哲学家I.哈金(Ian Hacking)为其第4版撰写的《导读》,旨在既介绍当年此书发表时所引发的效应和争论,也对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如何看待它所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影响作出评论.因此,这一“导读”兼具导读和评论的双重性质.从介绍《结构》所发表的“1962年”的科学时代背景出发,哈金首先考察了书名中(科学革命)的“结构”与“革命”两词的意含,进而对《结构》中所涉及的主要关键词,如“常规科学”与“解谜”、“范式”、“反常”、“危机”、“世界观的改变”、“不可通约性”、“通过革命而进步”加以分析和讨论,最后评论了库恩关于“真理”的观念,以及《结构》取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汤在啻门》中"气"与生命关系的论述,为中国哲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通过"五味"的调和,"气"维持了人的生命;通过"气"在十月怀胎中的作用,生命得以形成;"气"的盈虚导致了生命的盛衰。《汤在啻门》的内容有着显著的术数色彩,其医学背景和马王堆帛书《胎产书》较为接近。但《汤在啻门》不是一部术数书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强调治气以养生、养生以治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明显地呈现出世纪末的的怀旧情结,单就散文创作而论,以余秋雨《文化苦旅》为代表的作品更是把文化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那种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再加上鲜明的地域色彩把人们拉向了古老而引人深思的年代,成为当代散文创作一道亮丽的风景。最近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庄锡华先生的《斜阳旧影》就是这方面的一部力作,其鲜明的人文精神、颇具思辨意味的历史文化反思及凝重、浑厚的美学风格都使这本书得以跻身到优秀作品的行列。一南京、旧称建业、金陵,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也正因此,蕴育了与其帝都相…  相似文献   

13.
《古兰经》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诸多学科的理论渊源。作为语言的《古兰经》,它是阿拉伯语第一部见诸文字的典籍,规范了阿拉伯语言,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南北方言,对于散居半岛各地的阿拉伯部落人维护其语言和心理上的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样,作为文学的《古兰经》,它不但因自成一体的"古兰体"成为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经典,而且因语言精炼、文体优美、风格独特、修辞超绝等文学品质而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最高典范,对推动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经中的寓言比喻和故事典故等具有文学性质的题材,始终是伊斯兰文学家创作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9日,由霍建起导演、邹静之编剧、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登陆全国各大影院。《大唐玄奘》讲述的是1300多年前,玄奘法师不顾艰难险阻前往天竺求法取经的故事。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仅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40亿元,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686部),这部佛教高僧传记电影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一、《大唐玄奘》展现了一代高僧舍身求法的奉献精神电影《大唐玄奘》用2个小时的镜头语言,真实还原了玄奘历经17载的艰难取经之路,不戏说、不传奇,影片以目前存世的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撰文的《大唐西  相似文献   

15.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陈辽撰写、出版一部《丁玲创作论》,是完全必要的。丁玲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创作历程长达六十年。缺少了对丁玲创作的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就是不完整的。但是,迄今...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深受苏联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的影响,但却没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反思。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从他的两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创作的话语环境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17.
佛教自公元七世纪从印度和祖国内地传入藏族地区以来,经过长期融合、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的重要一支──藏传佛教。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也步入青藏高原。经过历代藏族高增和佛教艺术家们的潜心研究和创作,并同藏族本土艺术相结合,也形成具有特色的佛教艺术。藏族的壁画、唐卡、雕塑,以及建筑艺术、酥油花等造型艺术,都是独树一帜的佛教艺术。《画法论》亦称《梵天宝书》,是一部以转轮王为例,讲述佛和诸天金刚力士等,以及各类世俗人物画像的理论著作。载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经流》部第318卷《方技区恭》部第1…  相似文献   

18.
日本"80后"新锐女作家青山七惠因在24岁时凭借第二部作品一举摘得第136届日本芥川文学奖而备受瞩目,其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也成为日本当年的畅销小说,并且其于十二年间出版了二十多部作品,是一位"质优高产"的年轻作家。《灯之湖畔》是青山七惠的又一力作,讲述了一个禁锢与背叛、坚守与逃离的故事,鲜明地体现了青山七惠小说作品的特点——平凡生活中寂与暖的平衡。《灯之湖畔》是一部治愈性小说。青山七惠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细腻温暖的文笔,细致地描绘了主人公灯子一家平凡温馨的生活,自然而又不失生动、平淡又不乏感动。  相似文献   

19.
《水经注》是中国文化地理与古典文学名著。郦道元以"访渎搜渠"的实地考察精神为《水经》作注,使《水经注》成为一部以水道为纲的中国文化地理名著。《水经注》追求统一的理念和"新益见闻"的内容,它在河流记述和文学表现上都产生了远大于《水经》的价值。《水经注》所征引的汉魏歌谣谚语,不仅有描写山情水貌、表达认知环境智慧的山水歌谣,还包括褒扬循吏功绩、书写三国历史的汉魏文化歌谣。《水经注》汉魏歌谣谚语为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保存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旨在对利玛窦的两部重要中文著作《畸人十篇》与《天主实义》作比较,从文本内部探讨两者的本质差异。探讨和比较的目的是想发现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转移"意义,也就是自1601年到1608年,在对中国文化渐趋深入了解的背景下,利玛窦这位西方文化的承载者的文化输入策略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从强势的刺入变为柔和的导入;从言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