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大好河山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重要背景和题材。中国的画家在作画时对山水画更是情有独钟。久而久之,中国的山水画也自成一派,山水画家的山水情结也更加浓重。从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出发,分析了山水画空间观存在的价值,从处理山水画的空间观、充分体现山水画空间观和中国画空间观的布局和思考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观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唐是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首,李唐的山水绘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李唐的山水绘画对南宋画院及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对李唐的作品《万壑松风图》进行个案的研究,从构图特色、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艺术内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来阐述从"崇古"到"苍劲有力"山水风格转变的开端和创新性研究,用笔墨语言来表述对山川自然的亲身领悟,进而表达自己对本真的精神追求。通过对其笔墨表现和艺术内涵的研究,结合李唐的绘画技法更深地了解《万壑松风图》鲜明的情感特色和时代价值,深入了解李唐绘画的精神表现,探讨李唐的绘画风格对其后世的影响,以便运用到自身的绘画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3.
地域·自然·心象——中国山水画"地域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域化特色,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着眼于人文传统的角度,来研究"地域性"的品格、色彩与精神."地域性"的美学基点对于不同画家影响的稳定性,体现出了地域性自然之美对山水画创作的有效性与可能性.以此为基础,将形成一种山水画艺术地域性自然之美与山水艺术心灵双向互证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直观表达,也是古代人高尚的人生观的表达。山水画在唐末后占据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结合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国山水画自兴起之日,就贯穿了老庄之道,道家精神是其内涵。恬淡至上、寂寞无为是山水画的宗旨,山水画对"淡"的境界追求一直都是山水画家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不仅呈现出对山水自然美的一种表现和欣赏,通常还具有一种给人以精神启悟的哲学意义.而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的这种"精神哲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道家思想的生发.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精神依托,它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理想的追求、空间布局的构设、以及色彩体系的呈现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不是对客观时空中的山水进行模拟刻画的地形图,是具有深广内涵的中国艺术的代表。意象是中国艺术的本体,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本体。山水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是经过主观精神重新陶铸过的新的景物,是表现主观精神的意象景物。山水画中的时间体现出时间的主观建构性特征,并不是对客观世界中客观时间的再现,而是通过画家主观心灵建构出的带有主观精神意趣的意象时间。山水画的空间也是一种不拘于视觉原理的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不只是一味地学习古人笔墨形式,更不是如西方素描对现实景象的照搬照抄,而是画者将客观物象加以主观思想提炼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有赖于画者身处的历史背景及个人修养,借以画面传达出的一种文化精神,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桂北地区,山多地少、岩溶广布,有着错综复杂的丘陵。丰富的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各地的画家为之挥毫泼墨,造就了许多风格鲜明的山水画家。以桂北地区的山水为题材,知微见深,深入发掘桂北地区山水所蕴含的自然属性及人文内涵,通过对众多画家描绘的桂北山水画作品笔墨语言分析、研究,探求中国山水画的本质特征及创作规律。通过艺术家们对桂北山水形态审美意趣的笔墨表现,来探讨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传承态度。  相似文献   

8.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一篇论述山水画画法的著述,是其绘画经验和艺术思想的总结。《写山水诀》中主要论述了画面的结构布置、笔墨设色、画法画理等内容,较全面地记载了其对前人山水画的风格技法的阐述及自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绘画理论的基本方向和实践状况,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写山水诀》中黄公望的山水画绘画观的传承与转变。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与传统山水画的构建研究通过对中国山水画"观念"的深入剖析,结合演变过程中的时代哲学思潮,论述山水画创作的意识观念,系统展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特有的艺术精神。传统山水画成熟于两宋时期,这一过程似乎与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发展演变同步。从义理分析和部分画论研究其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牛文娟的作品以宁静典雅的美学意境重新诠释晋唐山水的绘画传统,她对形色的绘画表现生发出适合当代人审美趣味与精神需求的山水新样式。笔者通过对牛文娟作品中绘画笔法、色法以及样态特征的分析,结合其艺术理念与诗文情感,阐述其工笔山水画的语言特色与内涵表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以来不乏描述山水之美的佳作,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是表达对山水赞美之情的重要艺术形式,山水画的兴起为我国的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如今山水已经逐渐超过了物质的范畴,更成为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将文化元素、美学欣赏以及建筑设计融合起来,为人们在精神上提供了栖息地。文章阐述了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特点,中国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对当前园林艺术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郭熙是北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他的山水画论基于儒家文化,同时蕴含了明显的道家思想,道家文化色彩极为显著。通过探究《林泉高致》中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绘画理论,将郭熙提出的“林泉之心”审美心胸命题、“三远”创作手法以及“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山水画价值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分析其思想理论源头,阐述郭熙美学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联系,并试图挖掘以山水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所体现的深层意蕴,让当代人更好地理解传统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蕴含了多种情感因素,为更加贴切地表达山水画的审美意象,需要将写生与创作深度融合起来,进而提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感和意蕴美。基于此,就中国山水画写生对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山水写生的重要性和山水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合二为一的有效路径,旨在更好理解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杨来华先生的山水画,有对中国传统水墨精神内涵的探究,也有对现代图像艺术表达方式的尝试,其山水画作中所体现出的多元文化与创作手法的巧妙结合,得益于他艺术的灵性和对禅意的参悟,其东方水墨韵味既抒发了他的个人情怀,更有他对现实生活与精神层面、现实与超现实的冲击与融合的思考,他的水墨世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杨来华先生近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可从审美质料、审美形式、审美存在三个层面去解读。  相似文献   

15.
《画山水序》是南朝宗炳所著,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恰是中国山水画起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习画者又多为士族阶层,故能以笔墨阐发山水画的品鉴与理法。而把山水画与作者寄托的情感、精神进行论述,并触及到山水画美学灵魂的便是宗炳的《画山水序》。文中除提出"畅神"审美思想外,亦包含有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以形写神"的创作技巧以及体现"三位一体"艺术发生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着手,从山水油画的发展探究山水情结对当代山水画家的重要影响,并探究出中国油画风景中是如何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油画风景作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陆俨少先生与桂林山水的缘起谈及先生的艺术生涯与写生情怀。从中国山水绘画写生发展的脉络入手,探讨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山水画在写生演进中表现手法以及表现形式的演变。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中国山水画如何发展,直至50年代左右,写生热潮的簇拥下,其写生的缘由以及发展的历史背景需要,从而衍生出陆俨少先生绘画生涯中这一阶段对于他在山水画写生方面的突破、探讨与同时代的画家相较有何异同,有何发展与更新。对于陆俨少先生在自我绘画修养和作品带给山水画坛的新意流方向、对他整个流淌着的艺术思源的启发,以及对后来的绘画者的影响以及对桂林山水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书画在汉末魏晋时期也步入了艺术的自觉。就其发展历程来看,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率先走向艺术自觉,魏晋之际以表现人物美的人物画又得到充分发展,而晋宋之际以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画也迎来了独立发展的大好局面。山水画的开创者是宗炳,他同时也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者,至今人们还记得他写的《画山水序》。他倡导的"畅神写意"说,无疑是在此前顾恺之"以形写神"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山水画的独立发展,其前提是山水美的独立,山水必须成为有意义的存在,必须走进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成为一种意象和意境,成为人的精神的拓展和延伸。这一切,又直接依赖于当时盛行的般若思想、佛性论和心性论对人心的洗礼,特别是禅学风气对人精神世界的熏习。  相似文献   

19.
兰芳 《美与时代》2006,(1):53-54
从汉画像中的山水题材获得大量图像资料,试从这些资料分析汉代人崇山心理及渴望归于山水林泉的愿望。汉代人们的这种思想与山水画起源的思想渊源有相同之处。汉画像中山水题材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已经有早期山水画的特点。这一切证明山水画真正起源于汉代。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艺术而言,"道"是其精神追求,也是其固有的哲学品格,中国艺术的最高精神追求就是道、自己与宇宙。道家思想作为山水画艺术的思想根基和源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文章从"天人本一"的审美观、虚实相生与大象无形等几个方面分析,阐述受道家思想美学影响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状态和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