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高一陈"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他们早年都曾留学日本,当时日本画坛独树一帜的京都派朦胧体画派由内而外地影响着他们,思想上认可并实践折衷中西的绘画思想。受竹内栖凤思想的影响,绘画题材变得大众化,从绘画技法和画风方面都能探寻到日本京都派和朦胧体画派的身影。绘画工具上也推陈出新,画作中排笔、日本刷笔等工具大量运用到他们的绘画过程中,达到了毛笔所不能及的效果。他们的创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给当时画坛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民国时期的"海上派"画家冯超然,探寻了民国时期的艺术环境,以及当时的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生活环境和这种环境下如何造就了冯超然老先生。在清末民初那个特殊时期,中国艺术涌动,中国艺术界群星璀璨,高手众多,他们都有不同的派别,但大致也就是"京派""海派""岭南画派"。而"海派"在中国影响较大,绘画作品也在当时非常畅销,绘画风格在当时成为艺术界的一种时尚。冯超然老先生就是"海派"大师之一,在当时被称为"三吴一冯",继承了文人绘画传统,又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继承有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谈绘画情感     
绘画佳作总是能让我们流连忘返,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是什么能让我们在这种无声的语言中产生出那么多丰富的感受,那么着迷地钻研它,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摹写它,我们发现触动我们感官神经的从来不是画面绚烂的特殊技法,也不是刻画多么精细到位的精湛技巧,而是艺术家在绘画上的情感渗透,我们能在绘画表达上直接感受到的这种五味杂陈的情绪,绘画是情感与情感交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一、元代青花瓷器绘画的类型风格 所谓瓷器绘画"专指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或在陶瓷立体器皿表面、或在瓷版平面上的绘画表现"[1].  相似文献   

5.
一、"人与自然"观念在中西绘画上的表现 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是人类探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面对自然,人类或亲近、或畏惧、或利用、或征服……不管人类对它的情感如何,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却均能促使他们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把对大自然的描绘作为人类情感表达和理性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抽象表现艺术.因此,它既不是"纯形式",也不是再现性的绘画或装饰性的图案.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书法与绘画虽有相似的一面,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古人所谓"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实际上并不是指书与画在形体、结构、笔画和表现方法上的趋同.书与画的"同",从根本上讲,是"同"在对生命意趣的表现上面.中国书法的美本质上更应该说是一种动态的美、内容的美、意蕴的美或表现的美.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唤醒了部分人去到外国留学救国的新文化精神。西方不同于中国的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激起他们了对西方文化强烈的求知欲,这也使得他们对油画的研究变成自主的引进。油画作为泊来的艺术形式,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耳目一新的,但是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激起了中国人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以徐悲鸿、林风眠和吴冠中为代表的"西画派"在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上有着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也正是他们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变和发展。从吴冠中油画的形式美的构图方式来解读其绘画的特色,及其绘画方式和创作思考对于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青年画家牛文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盆景"绘画样式进行新的艺术语言表现。"盆景式"的绘画样式发展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其发展的脉络及流变来看,在绘画中基本是以贡奉、点景为主,通过对这种图式的梳理与溯源,可使观者更为清楚地理解"盆景式"绘画,也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牛文娟作品中所表现的这种独特的绘图样式及所倡导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9.
纵观古今中国绘画作品,连环画和漫画都以其自己特殊的功能存在着,这两者严格意义上来讲是绘画的类型,而不是画科。它们也不属于传统画种的范畴,但是作品却留存丰富,那么它们的艺术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有哪些的异和同呢?  相似文献   

10.
"清四僧"是对清代四位著名画家的一个总称,"四僧"顾名思义就是指四位和尚,这是他们最显著的共同点。"清四僧"创建了一个绘画流派,其作品都有着非常强烈和浓重的个人情怀。他们借助绘画这个表现形式,表达他们对故国山河乡愁的眷恋、对家国身世变故的忧郁惆怅之情。他们在文人画上大胆变革和创新,画风冷峻孤傲,把理想与现实冲突之间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作画风格深刻影响着后世画家。可以说他们把中国文人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在清代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其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影响在佛教绘画艺术上也有所体现。如果将古印度佛教绘画与中国佛教绘画比较,就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者之间在风格上的差异。笔者拟从古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和敦煌壁画的风格对比角度出发,对此进行简要说明。一、古印度绘画"情""味"的美学范畴古印度佛教注重对于现世的出离解脱。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淡化了出离的色彩,更加强调出世间与世间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元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整体上与宋代相比融入了画家更多的情感,绘画的寓意性也尤为明显。《八花图》为元代花鸟画家钱选早期的绘画作品,图上所绘海棠、杏花等八种花卉栩栩如生,微妙动人,带给观者直观自然美的感受。画家将自然之美、一花一叶经由心灵的感化惟妙惟肖地呈现在画纸上,物我合一,浑然天成。自然中的美通过一种以通感的方式被感知,继而融之于心,再向外抒发。由此,从绘画的角度自然美上升为一种身心物化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绘画创作中材料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绘画创作中要准确掌握材料的特点,为绘画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西方优秀画家众多,如鲁本斯、伦勃朗、董希文、冷军等。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细致研究,可以看出画家对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也让我们对材料及其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在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材料,并且有了新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将材料应用在绘画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上,画面的时空表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多视角、连续的时空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及文化内涵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彰显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时空观的民族特色和美学特性,对深刻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视觉和艺术精神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利于从理论上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特殊的时空表现方法对绘画发展的独特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对中国绘画创作理论的研究也很有裨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精髓的传承和借鉴,将其灵活运用到现代中国绘画的创作中并不断地开拓和创新新的艺术形式,能给现代绘画艺术寻求根基和走出困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主义思潮诞生了。那么,共享"表现主义"之名的绘画与美学究竟有哪些关联,他们的观点是否有相似之处,又为何在美学和绘画领域同时发生了变革?通过比较表现主义美学以及表现主义画家的观点,得出二者在"直觉""表现"和"情感"上有一致的看法,它们同时是表现主义美学及绘画的核心主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的绘画市场也开始火热起来,画家们制作润例、出售绘画作品成为了绘画市场中的普遍现象,这一时期的绘画市场以北京和上海两地最为繁荣,北京地区绘画家的润例较上海地区画家的润例相对低些,其生活的物价水平也相对较低些。然而无论是在哪个地区,无论绘画作者名气大小,绘画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购买绘画作品都是一种奢侈的消费行为,虽然绘画作品作为一种奢侈的商品存在着,但相对于一些著名画家及其在画史上的地位来看,他们的润格并非高昂之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西方绘画长期的发展,致使在绘画造型语言上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性。"镜像"可以说是西方绘画造型语言的一大特点,目的是为了达到对视觉效果的追求。而"物感"则是东方绘画造型的一例典型,是为了实现感官体验的把握。两者虽然都是将客观事物作为生成艺术"感应"和"提炼"的形象素材,事实上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此,要更好地了解中西绘画的形象造型,需准确掌握两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城市成为了现今大多数人的生活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市民文化已经取代农耕文化成为了主流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不光体现在纯粹的艺术中也体现在我们的城市景观中。城市景观在文化层面上更为内在和含蓄,这也就注定了城市景观与绘画这一艺术形式的关联具有了更大程度的可能性,它不光在城市景观规划的艺术性上,也能够从美学意义上改善城市视觉面貌,还能帮助保护和延续地域性文化和地方特色。从作为"记录"的绘画和作为"指导"的绘画两个方面对城市景观与绘画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当代的城市景观规划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梵高和徐渭都是在中西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他们共同的画家身份和相似的传奇性的人生经历,使得研究艺术史的学者经常将他们放在一起,其因此成为中西艺术比较的经典案例。文章着重从他们的性情、经历与其画风的同一性关系,探索他们在各自绘画上对表现"自我"的革新性成就,并以此展现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艺术家突破传统、推进艺术进步的难处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对任何一位绘画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应该掌握好素描技巧。在应用型高校的绘画专业中,素描教学也被视作重中之重,在进行素描教学时,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学生的绘画基础是决定他们绘画能力的关键,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且不仅要注重技巧训练,还要注重素质培养。应用型高校绘画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使用数位板和电脑绘图软件等,以便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同时,还可以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打造线上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