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湖骨笛的出土,是我国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极为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相似文献   

2.
贾湖低处     
正骨笛从远古向当今眺望,停止幽幽倾诉,走在城乡的各个角落,与散步过来的一枝野花打招呼,抚摸几下来往的四季风,一边整理贾湖的阳光和水域,一边造句、谱曲、填词,再次沉淀发力,似乎要进行更加有力的飞跃和歌唱。有一种鸟声从贾湖石头里蹦出来,是趴在新鲜草叶上的晶莹露珠,左点一下头,右点一下头。然后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周易学会和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台湾大学哲学系与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协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会议的创获是多方面的,如周易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悬案。在这次会议上,宋会群、张居中认为,距今约8000—6500年的贾湖遗址的“龟腹石于”是我国最早的以龟、数占卜的实例,是商周秦汉时期各类龟卜滚占的起源,而周易的卦象与籍占的最初思维和这种最早的龟卜数占有血肉相…  相似文献   

4.
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鸟形双鋬鬶,为莒人是最早崇拜鸟的氏族提供了物证。本文试从古代传说、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相互印证,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话钟     
一、钟的起源与发展关于中国最早的钟,据说是陕西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制的陶钟。那时的先民先制作出了陶铃,随后又出现了铜铃,人们把这些铜铃悬于牲畜的脖子上,即增加了劳作的乐趣,也便于牲畜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文明》是由中国伦理学会与天津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伦理学专业理论期刊,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最早的伦理学专业期刊。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道德与文明》已经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总结汇总迄今出土的青铜器的铭文和流传至今重要文献中的所有"中国"词组使用。通过对其含义的分类归纳,系统分析周朝时"中国"一词用法含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文明》2012,(1):161
《道德与文明》是由中国伦理学会与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伦理学专业理论期刊,是国内最早的伦理学专业期刊。2012年秋适逢《道德与文明》创刊30周年,三十而立,经过30年的发展,她已经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文明》是由中国伦理学会与天津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伦理学专业理论期刊,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最早的伦理学专业期刊。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道德与文明》已经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北方地区优秀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笛箫艺术的内涵博大精深,乐曲美不胜收,同时历代留下了众多传世名曲。李敬民先生所著新书《谁家玉笛暗飞声——中国笛萧艺术研究》有意结合了考古学、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中国笛箫艺术发展的历程。该著作在笛萧的产生、流派的形成、文化的生成等方面详实介绍了我国笛箫艺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200 2年度湖北省哲学史年会于 1 2月 2 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首义校区 )召开 ,与会学者围绕此次会议的主题———“全球化与中国哲学的创新” ,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与中国当代哲学的创新问题的讨论郭齐勇教授认为 ,今天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各文明间的冲突和融合的辩证统合和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出土文献的涌现 ,为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哲学在中西哲学互动整合的发展中 ,新的趋势将是进一步世界化和现代化 ,把自己特殊的地域性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郭硕知 《中国天主教》2009,(3):26-26,27
自唐代,中国就开始传人天主教体系之宗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明末陕西,是世界基督教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迄今为止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文字资料。”虽然景教在当时被公教会定为异端,却也可称天主教的一个变种,客观地传入了天主教的基督信仰。至元代又称“也里可温”。是时又有受尼格老四世差遣而来的若望,孟高维诺将正统天主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3.
大范庄出土的黑色蛋壳陶高柄杯在出土的同类文物中具有典型性,它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的形圆、黑色、轻盈、匀薄和总体上的创新性在后代的审美领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东夷先民在制作黑色蛋壳陶中所表现出的审美理想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由于黑色蛋壳陶高柄杯的上述特点,它成为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品变为艺术品的标志,同时也就是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陆航 《中国道教》2015,(2):14-19
<正>如果说在过去,道家自然观的影响只限于中国,那么在人类文明交汇的今天,它便具有了世界性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生态文明这一时代主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反思,而在中国古代,老子最早提出了人在宇宙自然中的位置问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态文明进行了深入思考,主张道法自然、物我为一。其生态伦理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自明天启三年(1623)在陕西省西安府发掘出土以来,从明末到本世纪初叶,西方学者争相译介与研究。该碑文不但是现知最早的中国基督宗教文献,而且也是早期世界基督宗教史上的重要文物。本文主要介绍了1625-1920年间的40种西文译本,以及西方学者的研究作品。从中既可以看到基督宗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历史,又可以追寻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早期足迹  相似文献   

16.
佛教最早的壁画是阿旃多、悉耆利耶等石窟所绘之壁画,系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遗存。我国最早的壁画是东晋明帝于太宁元年(323)大内乐贤堂所绘的释迦佛像。我国现存最古的壁画是敦煌出土的净土变相壁画。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文明》2011,(5):161
《道德与文明》是由中国伦理学会与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伦理学专业理论期刊,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最早的伦理学专业期刊。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本刊已经成为全国中文核  相似文献   

18.
一、"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书法艺术解读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在西安周至县东南大秦寺故址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天主教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证明早期基督宗教的一支,聂斯托利派(Nestorian)于唐贞观九年(635)传入中国最早最珍贵的物证。聂斯托利为五世纪初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因主张基督"二位二性"被判为异端,并  相似文献   

19.
樊蕾 《美与时代》2004,(4):74-76
诸宫调最早开始于北宋时期,是我国宋金时期非常流行的说唱艺术形式,创始人为民间艺人孔三传.诸宫调是一种由曲调和散文组织成的叙事性说唱艺术,往往以一人说唱为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演唱部分用宫调联系起来,采用的伴奏乐器则有鼓、板和笛三种.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有“灵骨”一枚,“影骨”三枚。在我收集到的有关法门寺佛指舍利的全部重要书籍与画册中,除《法门寺地宫唐秘曼荼罗之研究》一书的主要著作人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外,其余书籍主要出自法门寺博物馆。博物馆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