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舞蹈演员的自身发展,要求对舞蹈演员进行体能训练。本文论述了舞蹈演员体能训练的意义及其特征,探讨了舞蹈演员的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舞蹈是要求人体的各个部位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节奏进行的一种表演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语言。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是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演员需要考虑将情感表达如何与肢体动作完美结合。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决定了表演的失败与否,舞蹈演员在抒发情感时与观众产生的共鸣,使得观众更好的了解作品的内涵,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以《舞蹈风暴》中的《追光者》《九儿》两段舞蹈为例,对舞蹈演员作品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能够让我们以一个较新的角度去探讨情感表达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邓斌 《美与时代》2014,(8):86-86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舞蹈演员能够根据任何音乐节奏跳出相应的舞蹈。舞蹈作为八大艺术之一,是唯一一个通过身体语言传达情感的行为艺术,而这种“心智交流”表达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舞蹈演员对艺术感悟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路耀武 《美与时代》2014,(11):83-83
舞蹈艺术在表演方面具有着其自身的独立性,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景展现,还是从人物精神性格的刻画等方面,都与舞蹈演员的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舞蹈演员成为当前舞蹈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她上小学时喜欢跳舞,喜欢穿漂亮的裙子。那时,她甚至有个梦想——长大后当一名舞蹈演员。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体育课上练习跳远时,她不小心崴了脚,因为误诊彻底瘫痪了。那时,她年仅12岁。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33岁的男子,年轻时做过舞蹈演员,后来因为年龄及体力关系,告别了舞台,现在是一名普通职工。4年前因为与妻子意见不合而离婚,离婚前性生活正常,离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一直独居。半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男朋友的裸足,我不知怎的突然对他的足深  相似文献   

7.
姜锦 《美与时代》2013,(11):110-110
在国家大力提倡加强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舞蹈绝不仅仅是舞蹈演员呈现在舞台上供人们远远欣赏的艺术品,更应该成为普通人表达内心情感、从事审美活动、提升人生境界的手段和载体,应该在普及艺术教育界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一艺术形式特有的美育功能,有效引导学生们在高尚的审美与艺术世界中的畅游这应该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母亲教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父亲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地献出了年仅15岁的生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她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于是,朴素的阶级感情在我幼小的  相似文献   

9.
她上小学时喜欢跳舞,喜欢穿漂亮的裙子。那时,她甚至有个梦想——长大后当一名舞蹈演员。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体育课上练习跳远时,她不小心崴了脚,因为误诊彻底瘫痪了。那时,她年仅12岁。从此,她的世界只有两平方米。以臂为半径,连近在咫尺的窗  相似文献   

10.
靳珂 《美与时代》2014,(8):88-88
编导是舞蹈创造的核心部分,通常情况下舞蹈编导主要从事舞蹈动作创作、修改等工作。一个优秀的编导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涵养和基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舞蹈演员做到尽善尽美。此外,编导在编排的过程中必须要融入生活和创新元素,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动作的可观性。  相似文献   

11.
叶浅予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尤其以彩墨舞蹈人物画见长。他的舞蹈画线条简练、形象传神。舞蹈虽是极小的题材,但叶老坚持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并敏锐地捕捉到舞蹈演员极具美感的动作瞬间,加以艺术的提炼与夸张,突出表演者的神韵美。叶老的舞蹈人物画对中国画的变革,起到了推陈出新的巨大作用。他的艺术成功之路对今天的绘画创作极具启发意义。本文试从叶浅予舞蹈人物画的题材创新、笔墨特点、标榜自我的艺术个性和写实艺术主张等几个方面探讨叶老的舞蹈人物画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舞蹈中的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通过舞蹈表演将人的内部情感呈现出来,这样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舞蹈的情感表达是舞蹈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将个人内心深处对作品的理解和感触给以完美的诠释。完美的舞蹈需要舞蹈者将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每个舞姿中,深刻掌握作品的精髓,灵活地将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所以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贾琳 《美与时代》2004,(7):47-48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速度的突破相当地着迷,例如:现实生活中,飞机和火车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在体育竞技中赛跑游泳等一些项目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些体育舞蹈像国际标准舞以及健美操、韵律操在个别的技巧上如旋转、跳跃等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艺术舞蹈也是一样,许多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技巧表演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逐年加快.不过许多舞蹈在要求舞蹈速度加快的同时,也有一些舞蹈在表演的时候,舞蹈速度不但没有加快反而是减慢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一群年纪已经达到奶奶级别的舞蹈演员和小朋友们共同表演的舞蹈<俏夕阳>在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一群身着色彩绚丽、宽口衣裤的高龄舞者用"前弓后倚皮影步"跳完整个舞蹈,以一种新鲜的表演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人们渐渐遗忘了原生态民间艺术,这个舞蹈正是传统皮影戏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把这种流传已久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再次推到台前.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一门运用肢体语言抒情表意的舞台表演艺术,不仅要求演员拥有优美的体态,还需要具备丰富广博的文化修养。学习舞蹈艺术专业史论、了解不同学科文化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必不可少。文化修养对演员来说,有助于掌握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也有助于强化主体情感的能动表达,赋予舞蹈生命力。舞蹈艺术的成功演绎离不开文化修养的滋润,了解相关艺术特点,广泛阅读文学作品,深入观察体验生活,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是提高舞蹈演员文化修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维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艰难的父母,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上舞蹈学校。皮尔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去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工,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每天要在缝纫店工作10多个小时的皮尔,厌恶极了这份工作,不但因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不够他的生活费和学徒费,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他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苦闷。他甚至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17.
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应该“忌谈死亡”而“注重人生”。怎样对待“生”呢?应该“善生”、“乐生”、“荣生”。怎样对待“死”呢?应该“不怕死”、“蹈仁死”、“死后哀”。而要达到人们对他的死而“哀”时,就必须生而“荣”也。这就是先秦儒家“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的生死观。后来毛泽东对革命烈士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就是对儒家的这种生死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离婚不离家现象不再仅是电视小品或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经常见到的事情。如《城市晚报》“离婚不离家”中的例(1):“王女士和她的丈夫,他们平静地吃了‘离婚饭’,照了“离婚照’,也让周围的朋友同事知道了他们离婚的实情。王女士与丈夫便分室而居,象朋友一样相敬如宾地生活在一起……”。例(2):“老曲在单位上放风说他已离婚了,但人们却没看出他有任何离了婚的迹象。他们决定离婚后暂不离家,表面上还维持家庭生活的原样,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再从长计议”。例(3):“市歌舞团青年舞蹈演员小A与丈夫离了婚,但从此以后,每当她丈夫从海南回来,就象没离婚时一样住在她家里,和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的家庭别无二样”。这种离了婚不离家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各种议论:有的说,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和谐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对和谐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这个研究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一个部分,对此进行发掘、整理、再认识;二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来进行研究,对它作出了新的界定和认识。较早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研究和谐是张文《“和”——儒学的最高境界》,该文认为,儒学所谓的“和”,是以和谐为核心的综合性概念,它包含了差分、冲突、融突、整合四个不同要素。并认为,儒学之“和”包括四个层面,即人与己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天地之和,其价值终端为与己和乐、与人和处、与社会和融、与天…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是评介萨特尔的《辩证理性批判》的。作者比较了《存在和虚无》和《辩证理性批判》的同异,说萨特尔受了工人阶级的“不自觉的影响”,他的“立场改变”了,过去是“用现象学方法来描述人的存在的特征”,现在则是“用辩证方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来探讨“人的处境”。作者介绍了这本著作的人本学和“辩证方法”,解释了萨特尔的若干基本概念,如自在与自为、内在与外在、内在化与外在化、有机实践与总体化、肯定与否定、主观与客观、被动的主动性与主动的被动性、自由与必然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