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是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侯外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观,运用文献学、社会史与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对中国逻辑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逻辑思想的载体、主题与发展动力方面发掘了中国逻辑思想史的特点,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道教思想史研究是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侯外庐首次将道教思想史纳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范围,使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三教并立得以呈现;创建了社会史与道教思想史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避免了以思想解释思想的随意性;发掘在以往思想史脉络中不被重视的"异端"思想,拓展了道教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重视儒释道三教思想的交互影响,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为道教思想史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参与和解决了近代中国"古今中西之争"的时代课题,在此过程中,中国气论传统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密切相关。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经历从气论宇宙观到进化论宇宙观再到唯物史观的转变,尤其是李大钊"调和的进化论"及"调和之美"等思想,为辩证分析气论传统提供了理论指导。新中国成立前后,张岱年、冯契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推进气论传统的现代化。目前,全面深入推进气论传统及其宇宙观、历史观和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化研究,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是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依据唯物史观对中国宗教思想史作了独具特色的系统性诠释,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成分、宗教思想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互动关系、儒学的宗教性质等内容,指出在中国文化的建设里面不能无视宗教传统,其研究成果成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范式,对20世纪的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宗教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或者说是神与人的关系。无神论即是马克思主义对此问题的基本态度。通过对各种天人关系或人神关系的分析,可以为探求宗教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提供一种重要的视角。《国语》作为一部先秦时期的重要史学著作,其所记载的关于天人关系或人神关系的言论,呈现出这一基本问题在西周至春秋时期由"事神保民"向"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的思想史变迁,构成了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在新中国的五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国家的传播和发展,有它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在新中国的50年,就是前50年道路的继续。本世纪上半个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接受唯物主义历史观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李达、毛泽东等开始接受和传播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理论。这是必然的,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社会变革新道路的客观需要的反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揭示了近代中国哲学历史观的演进与变革,从龚自珍、魏源的变易史观,到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进化史观,再到陈独秀、李大钊的唯物史观,是一个梯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化论。中国近代的进化论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反帝反封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则实现了中国近代哲学历史观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人生经历对其信仰发生影响的标本.他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位亲身经历了20世纪历史的人.霍布斯鲍姆笔下的20世纪历史就是在保存他生活经历和对世事洞察的记忆.马克思主义是霍布斯鲍姆认识20世纪历史的方法.个人的经历直接对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思想史是可以不断地追问、诠释和书写的;虽然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虚构历史,但在尽可能详实地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思想演进的过程、阶段、结构、意旨、价值和意义等给予不同的判断和分析却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这也是思想史研究所具有的永恒的魅力之所在.如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学术史的研究,古代的不必提了,自从梁启超所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解读以来,举凡胡适、冯友兰、钱穆、侯外庐、杨荣国、任继愈、冯契,以至近年葛兆光等所撰写的相关著述构成了这一领域通史性研究一个个重要阶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学界近百年的风云变幻和几代学者探索的曲折与艰辛.近来读了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韩国汉城大学哲学系的宋荣培教授所著的<中国社会思想史--儒家思想、儒家式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深感其视野、方法、解释之新颖和别具特色,由此想到,思想史确实是可以做到"常写常新"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历代学者常以诠释经典的方式,深入开掘经典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价值,承续历史传统,解答现实课题,以回应时代挑战。南宋的学术思想大家朱子,即将其思想创获,融入所编撰之《四书章句集注》,对此后历史,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论语》"三年无改"章,乃孔子对"观人"与"孝行"所作之议论。然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究竟为孔子所提出的一条普遍性的孝道原则,还是针对具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有很大影响。它在历史观上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相对立,于是在"阶级"、"政党"、"国家"等问题上,形成了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的另类宣传。它在认识论上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相冲突,因而在"文化"、"传统"、"历史"等问题上,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完全不同的认知取向。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这一社会思潮的过程中,宣传辩证的"时空观",阐发唯物的"历史观";他们所坚持的历史主义观点,对于虚无主义"割裂"历史、"虚无"历史有正本清源之作用,对当下抵制"侵略有功论"、"否定革命论"等错误思潮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史学研究中来,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思想史,无疑是对传统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突破和创新。又,从年鉴学派引入中国以来,不少学者都强调越过王朝更替,打破政权壁垒,将同一社会架构下的一大段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在历时性贯通的同时,关注这个时代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内容丰富,思想驳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道家的否定人类社会文明和儒家的称颂尧舜、讴歌“三代”的退化历史观;二是以“五德终始”说和“一治一乱”说为代表的循环历史观;三是主张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交易进化历史观,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是儒家的颂扬“三代”的退化史观和“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历史发生了大变动,又受到西方进化论思潮的影响,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便转变为近代历史进化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近代历史进化论取代传统的变易史观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其中有批判,也有继承。  相似文献   

14.
为中国社会史、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外庐先生于今年9月14日逝世。我们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的同志们失去了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引路者,深感这是我们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巨大的损失。幸而外庐先生的著作宏富,特别是他的《中国古代社会史通论》、《中国封建社会史论》、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兴起于新文化运动,中国资产阶级进步宗教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乃其产物。李大钊既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反孔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宗教学,又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李大钊宗教学思想的启发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宗教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范文澜这位1949年后中国重要史家作品的研读,文章考察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以及共产党内部)政治和文化斗争背景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革命叙事"的产生。作者认为,范文澜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新的解释,主要是作为共产主义者抗拒国民党史学中的"现代化叙事"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挑战"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近代史解读的产物;后者在苏联以及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广为流传。然而,作为文献学专家的学养背景、马克思主义修养方面的欠缺、以及民族主义的抱负,大大削弱了范文澜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于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关学有史肇端于明代冯从吾的《关学编》;嗣后关学学者王心敬、李元春和贺瑞麟皆起而续之,遂有《关学续编》;民国间,为宦陕西的川籍学人张骥又编有《关学宗传》,这些都是有关关学学术史的重要文献。但或因其"牵合附会之习"而滥入,或因"拘于门户之见"而摈弃,这些文献对于关学史的认识都存在不少缺陷。现代学人撰写的与关学思想史相关的论著,较早见于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然而该书把关学史  相似文献   

18.
范仲淹的政治思想以"纲纪"为核心理念,细化的"条例"成为"纲纪"的核心内容。他的哲学思想紧密依附于政治思想,以简朴的"修身"理念为核心,"诚"与"中"构成"修身"的主要内容。合而观之,范仲淹思想的实质是制度之学,其三大特色是:史学立场,职能本位,修身出口。他在儒学畛域之内开启了主体性的制度之学,为此后的道德性命之学提供了永恒的参照物和挑战者,这是他对于宋代思想史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书讯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中国思想》,齐鲁书社2006年8月出版。王锟的《孔子与20世纪中国思想》一书,在中国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框架性背最问题下,通过孔子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之间的复杂互动来透视20世纪中国思想史,力图给读者呈现一幅较清晰的中国现代思想地图。  相似文献   

20.
受近代科学思潮影响,李大钊形成了以自然主义为核心的科学无神论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阐述宗教的本质、产生根源、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并提出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李大钊的科学无神论思想不仅为破除宗教神秘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而且,以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的思想基石,阐明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为认识和解决宗教问题指明了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