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欧洲的19世纪远不是一个平稳和平的时代,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整个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全面兴盛和发展,在这个充满战争和动乱的世界中,人们总是在寻觅着一块安顿心灵的乐园。即使是19世纪那最混乱、人类最痛苦、心灵最压抑和跌宕起伏的年代,也会开出如此静谧、平凡而美丽的花朵——欧洲现实主义美术,那是心灵的归宿,是人类永远的向往。一、为反映真正的现实而斗争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再过数年,20世纪即将过去。站在世纪之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是件颇有意义的事。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取得最伟大成就的世纪。甚至可以说,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要超过以往数千年里所创造一切的总和。人类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数百次不同规模的国内战争、民族战争和国家间的战争,牺牲了数千万人的生命。伴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危机、核威胁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尖锐化。如何解决这些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  相似文献   

3.
"和平"既指没有发生战争或暴力行为的社会环境,也指人的适闲安静的情绪状态。几乎每一种宗教教义都表达了对各种破坏性战争与凶残暴力的否定,表达了对富足、公正、安宁、尊严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如何实现和平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由此,宗教中包含着丰富的和平思想与和平实践。在综合各种宗教和平观的基础上创建宗教和平学,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一种文化资源,应当是今天宗教学研究中一个有待于探讨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达利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最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对世界美术的发展与艺术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达利艺术展在西安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成功举办,达利的版画、雕塑、油画、电影等不同的艺术语言,全面领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的诗意性。  相似文献   

5.
艺术是有基底的,它源于底层,底层人物所经历的悲与喜是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其中也包含着深厚的艺术底蕴。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是电影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底层电影制作成本较低,不像传统电影那样过度包装人物角色,表现的是底层人群最真实的窘迫生活,揭露被遮蔽的社会一角。底层电影多采用纪实风格来拍摄,使画面充满真实感,带给观众逼真的生活视听感,这也成为了底层电影的一种特殊符号。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初,表现主义流行于西方世界,这一流派的流行给西方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绘画表现方式。在绘画领域,其比较注重人主观意识的表达,画作中往往体现着创作者的内心,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化处理。文章通过梳理表现主义绘画发展历程,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这一艺术流派最具影响力的画家爱德华·蒙克,以其在1893所创作的代表作《呐喊》为例,分析其如何将表现主义的情感推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7.
梅康钧 《天风》2006,(19):20-21
宗教徒对于暴力与和平的关注,始终延续在宗教历史的发展中,但问题是,我们能否从世界和平发展跨文化的宗教体验中,寻找到一种必要的行动依据。当我们从感性的电影艺术形式以及理性的和平文献中,再次触摸到和平是以心灵和平为前提时,也必定将我们的信心,在人类和平永恒的期盼中,再现人类社会和谐美好的境况。  相似文献   

8.
张礼刚  田焕云 《学海》2012,(3):200-206
"现在实现和平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的民间非政治性和平运动,该运动推进埃以和平,反对黎巴嫩战争,抵制定居点建设,倡导与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的实体进行谈判。虽然该运动的发展存在着游离于主流政党政治之外、组织松散、目标分散等问题,但仍然对以色列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推动了以色列国内和平运动的发展,抵制了极端势力对民主政治的破坏,也为缓和巴以关系提供了一种民间路径。  相似文献   

9.
战爭与革命     
这是一篇围绕战争与革命问题宣扬现代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文章。全文分三节。第一节谈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与革命的相互关系”。战争与革命彼此有深刻的联系,而且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又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差别的现象。它们的目的是不同的。不是任何革命都是由于战争而开始的,也不是一切战争都导致革命。革命与战争的后果也不同。民族解放革命往往可以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来进行,但是应当把它们加以区别。民族解放革命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它既反对外国的奴役者,也反对国内的反动阶级。民族解放战争则是反对外国的奴役者。国内战争不是永远与革命相联系着的,也不总是革命的形式。第二节谈帝国主义独占统治时期的战争与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帝国主义独占统治时期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期世界革命过程通常是在各个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开始和展开的,例如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都是在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两次世界性政治危机时期发生的。因而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战争是革命的直接原因。战争和革命在时间上的接近是从帝国主义时期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这一规律起作用的特点中产生出来的。虽然战争引起了革命,但这远不意味着战争是革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不意味着战争是革命的原因。第三节是作者修正主义观点表现得最突出的一节。现时代,革命与战争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改变了。从前,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条件下,和平共处的基本目的首先是保持和平的喘息时机,现在在和平共处过程中所提出的任务是使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取得对过时的剥削制度的胜利。和平共处正在转变为使我们易于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在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环境下取得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胜利的最伟大的革命化力量的一个因素。世界大战不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了。以前,如要发生革命,战争不是必需的,在现时代为要形成革命形势,战争就更加不是必需的了,如古巴的革命形势就是在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环境下形成起来的。世界战争不但不会促进人类的全面进步,而且将会严重地妨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把争取和平的斗争看作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首要任务。列宁曾提出用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和平经济竞赛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的和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与和平贯穿于人类的历史。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而和平给人类带来的是安宁和幸福。人类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各种宗教也都谴责战争,提倡和平,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和平观。一、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伊斯兰教是一个崇尚和平、反对暴力的宗教。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首先,从伊斯兰教的名称来看,没有以其先知的名字来命名,也没有以其发祥地的地名来命名,伊斯兰教超越了所有这些个人的、民族的、地域的界限,而被命名为“伊斯兰”。“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其含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和情感需要,它以感性为主导,是人内在情感的体现。油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在不断演变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派别和艺术风格。但是纵观艺术的发展史,任何时期任何派别的绘画都离不开画家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艺术创作所表现的主题的最终目标是寄托艺术家内心思想情感,思想情感的表达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文章通过对油画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进行探究,阐述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2.
绘画作为八大艺术之一,在整个艺术领域以其独有的风格存在着,往往人们对于绘画的水平鉴赏仅仅局限于一副画作的色彩、构图或是线条,而这些都是绘画作品中的情感符号。符号的选择与使用通常是艺术家作画风格成熟的一种标志,它们赋予了作品独特的个性化语言,往往是艺术家个人生活的印记与情感的表达。作为艺术家本身,他们是人类审美产品的精神创造者,具有独立人格的同时,情感也特别丰富,艺术家的人格其实是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观念等的综合表现。情感因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绘画作品当中可以通过作品当中的情感符号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情感。绘画语言的使用方式不同,那么所呈现出来的绘画作品风格也是不同的,传递的情感符号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以点、线、面等绘画语言所构成的理想画面更应该是艺术家情感的凝缩和汇聚,每一笔都是他们情感的寄托,艺术家赋予了绘画作品一种人格化的东西,那些零散的情感符号共同组成了艺术家完整的艺术表达,所以文章就针对绘画艺术进行探究,并通过绘画作品中不同的情感符号得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感受。  相似文献   

13.
信仰和平     
作者一开始就说,害怕战争的不可避免,乃是对和平缺乏信心。在第一节中,作者论证说,尽管历史、道德和科学证明,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都不是理由。归根到底,这是没有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考虑人这一特殊的结构。人不象动物那样沿着各自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分散,而是不论民族和国家都在向统一意识的高等有机体发展。因此,人们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要生存,就应当互相排挤。这种错误的思想长期以来滋长着社会内部的斗争。人没有必要互相排挤,只有统一。所以,并不是战争的调子在扩大,而纯粹是思潮的矛盾。在第二节中,作者又说,从人类社会的结构来说,和平也总会有一天要到来的。因为首先地理、伦理、经济和物质等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人类群众永不过分地控制自己;其次,由于人们伟大的合作和自我牺牲,使人类出现着稳固的关系。所以,与其说人类将整个地停止组织和统一,无宁说地球将停止转动。作者在第三节中说,要人世和平,大家必须互相让步。对于这一点,大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做起来是紧张的,但必须这样做。因此,从生物学上说,真正的和平,既不是战争的中止,也不是战争的反面,而是战争的一种自然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抽象艺术潮流,以其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艺术特征,引发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变革,崭新的观念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景观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一种载体,无不受其影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能反映现代人的观念,适合现代人生活口味的、新兴的现代景观艺术。 一、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抽象”一词通常指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抽象艺术即是把事物的共性抽出来上升到理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虽在早期表现在物质的绘画作品上,但对后来的影响,却表现在精神观念上。抽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亚历克斯·卡茨是当代最重要也是最受人尊敬的美国艺术家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艺术家们都在追求如何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有冲击力与爆发力时,亚历克斯·卡茨却选择专注于人物画领域的创新。在自身的绘画生涯中,卡茨从弱冠到而立之年的绘画使人觉得异常亲近和美妙,虽然当时并不是艺术走向的主流,但为后来的艺术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过程提供了参考,从而通过卡茨独特的绘画语言情感表达影响不同艺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当卡茨创作大型山水画时,他就会记录下他的早期想法并画小草图。在他的成熟作品中,抽象油画代表了具象的事物。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亚历克斯总是对这一刻的新鲜感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然后设法保持这种新鲜感。在关于亚历克斯·卡茨的理论研究方面,大多数已有的理论研究都围绕他平面性绘画语言本身的产生以及发展而展开的讨论,绘画以情感表达为基础,结合对亚历克斯·卡茨的平面性绘画语言进行阐述的文章并不多见,这也是文章的一个创新点。平面的形式与绘画的情感表达相结合,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文章力图阐述平面性绘画语言在艺术家亚历克斯·卡茨的艺术创作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从而触发观者对其的理解与关注。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讲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大规模的战争杀戮将被和平与发展所替代,意识形态的残酷斗争与搏击将为人类文化的交融与竞争所削弱,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长期竞争将主要凸显各自文化的生命力。有不少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重放光辉、凸现优势的世纪。无论从继承发扬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角度,还是从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强盛繁荣的角度,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历史文化研究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学者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对当时个别艺术天才的研究,而是力图通过一大批艺术家的境遇展现20世纪中国"艺术界"的整体状况。这是一幅个人追求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相互交织的画卷。苏立文的著作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内容涵盖大陆、港台、海外的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关涉的艺术类型除了绘画还有雕塑、戏剧、文学等,既像一本文学作品,又像他的个人笔记。  相似文献   

18.
在对艺术产生作用力的诸多因素中,以科学为切入点,从这一视角研究在艺术创作中科学所扮演的角色。为方便研究,将语境定位在西方艺术这一范畴,通过罗列从原始时代到20世纪美术史发展中与科学因素相交的史实,来例证这一论题来说明艺术与科学只是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法解释着世界,旨在展示科学与艺术的殊途同归,呼吁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革新都会对艺术创作造成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艺术与科技之间最大的发展就是计算机和生物技术对于艺术语言的特殊影响。诞生了很多偏重使用最前沿尖端科技和新媒体形式表现作品主题或传达艺术家思想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使艺术创作不仅给社会创造了视觉财富,同时又有声音、触感等多维互动的形式,继而对社会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不同的传播方式、材料、行为作为新媒体艺术中的媒介,所传递的情感、语言也大相径庭。准确使用及深入剖析每种媒介代表的语意,成为当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研究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正>开明出版社最新呈献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预言: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21世纪人类所将面临的最天挑战,不是饥饿,不是疾病,甚至也不是战争,面是心理困惑和心理层面的诸多问题。进入新世纪,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让人们感到心理困惑,时刻冲击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二十多年来,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国心理学界的专家们经过不懈努力,使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