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加索是立体主义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后来的许多画家流派均受到了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在立体主义绘画中,毕加索勇于打破西方古典绘画法则的束缚,以不同寻常的视点和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的代名词,他终生致力于将中西绘画传统进行吸收、融合与再创造,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绘画艺术的风格。他的人物画作品在我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了西方立体主义的构成方式,可谓融汇中西,贯通古今。  相似文献   

2.
从时间维度纵观毕加索的一生艺术修为,他不断从同时代艺术流派、艺术家的探讨中学习其艺术思想、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思考自我的艺术风格,这些具象表现在其早期学院式绘画教育、蓝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文章在此基础上以图像学的图像与语言、言说的自我与被视的观者等相关艺术理论对毕加索几个时期自画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及其内在语言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吉他似乎成为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灵感来源之一。曲线型的琴身、矩形与圆形的结合、类人的外形以及充满侵略性的寓意,这些似乎都吸引着毕加索的不懈探索。在蓝色时期之后,毕加索似乎被哈乐昆和来自远古非洲的艺术吸走了大部分的注意力,忽视了吉他和曼陀铃。直到原始立体主义这一阶段结束,从分析立体主义开始,毕加索和好友布拉克才开始大量创作关于吉他和曼陀铃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艺术史上,立体主义绘画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也可以说是现代艺术自塞尚以来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画家通过"革命性"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关于"如何观看"的方式,因此,对于这一重要画派的欣赏、研究与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之间的比较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首先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自他的艺术风格成形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研究和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读本,在国外齐白石的绘画也享有高的地位,他的绘画里简朴的画风投射出的深奥,一直令人思索,人们热爱齐白石、渴求达到齐白石的境界。论文的宗旨是了解齐白石绘画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在近代的中国画家的理念里,我们能找到齐白石的影子,就齐白石的绘画而言,一个外国人——毕加索,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影响。齐白石出生于寒门,经历了北漂生活,面临时代政局的变迁,承受生命危机时刻内心的痛苦抑郁,而同时代的毕加索的境遇也如此。毕加索是高产的画家,他的绘画寓意深远,大巧若拙的风格从毕加索的艺术中流露,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从诞生之日就影响着西方人们的思想,虽然齐白石本人未必认同毕加索的绘画思想,毕加索也不一定完全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但他们之间却有某种共同点。齐白石是一位大气晚成的画家,长期练习、创新到晚年的领悟,齐白石的作品淡泊、宁静、童趣,和毕加索的绘画精髓契合。毕加索参加过革命,后来云游四方学习艺术,而齐白石从木匠转型到画家,晚年开始"我行我道",他们有可比性。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的主要结论是借中西方的思想来分析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6.
毕加索作为西方现代派大师享誉世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深造诣往往让我们忽略了他在政治上的另一重身份——共产党员。他以画笔为武器,为实现人类自由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在战争背景下,其作品体现出鲜明的党性和人道主义情怀。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理论指导,旨在探索政治立场和美学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毕加索作品《和平鸽》系列为新时代背景下文艺工作者们坚持主流价值体系和正确的创作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和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7.
立体主义运动作为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运动,对于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的艺术创作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对于人类历史上优秀的艺术文化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文章对立体主义运动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通过对立体主义绘画的风格特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资料,同时通过对立体主义的研究总结归纳出这场运动对于现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乔治·德·拉图尔是17世界美术史上卡拉瓦乔画派的一位法国画家。他擅长描绘光线并用光来创造独特的效果,尤其是在对烛光的表现上为后人称道。油画领域擅长运用光线的画家非常多,如果谈到擅长画烛光的画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拉图尔。他擅长运用光在画面中营造凝重、虔诚、庄严、神秘的气氛,为他赢得了烛光画家的美誉。他喜欢用古典画法,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画构图严谨,造型有雕刻般的厚实感。他风格独特,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一些资料中还有提出拉图尔对后来立体主义的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画家作品的内容题材、绘画技法、表现手段的介绍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通过画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信仰,来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9.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极具特色,运用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现其作品的魅力之处。同时他是一个不断追求艺术手法创新的探索者,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艺术探索道路上,运用独特的变形、几何造型、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当下人们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19世纪末最伟大的三个艺术家是:文森特·凡高 (VincentVanGogh ,1853~1890)、保罗·塞尚 (PaulCezanne,1839~1906)、保罗·高更 (PaulGauging,1848 - -1903)。他们的共同点是 :三个人都是极为孤独的不合潮流者 ;不同的是 :凡高狂热的笔触引出兼容现实与疯狂的表现主义 ,塞尚矛盾的秩序性诞生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而高更粗野的单纯为原始艺术、综合主义开辟了一条天堂之路。另一种说法是19世纪的70年代属于马奈 ,90年代则属于野人高更。《雅各与天使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装饰绘画艺术已非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形式,它注重艺术性、设计感、构成感、时代感、视觉性,可以将它归纳成是一种设计绘画艺术,重在设计表达、技法表现,能够传递情感意识给观者,对其内涵、情境表达有较高的要求。其从立体主义画派中吸收了大量的养分。首先,装饰绘画吸收了立体派中分解、打散、配置、繁衍、构成的方法,根据作者的主观意愿将物象分解、移位、重新组合;其次,在材料的运用上,装饰绘画也借鉴了立体派善于运用各种各样材料这一重要特征,开始挖掘各种综合材料的使用;再次,立体主义画派的构成理念,促进了装饰绘画艺术的空间装饰感的层次变化;最后,在画面构成上借鉴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进行立体主义构成理念的互置,即在二维平面的视觉空间中表现三维立体空间,甚至是矛盾性空间的视觉性感知。  相似文献   

12.
虚概念与实概念相反,是反映人们主观上综合一些属性而想象出来的事物的概念。虚概念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对虚概念进行逻辑分类的研究,不论对丰富逻辑知识,还是对指导社会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小文对其欲作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3.
克里姆特作为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绘画大师和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绘画风格注重个人内心世界与情感的表达,他结合辉煌璀璨的装饰色彩——金黄色进行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他艺术家区别开来。克里姆特金黄色的色彩语言运用使绘画作品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深刻思想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性,在艺术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马远作为南宋画院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马远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边角构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后来绘画的构图与布局带来了新的审美思潮。以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马远的生平经历、山水画发展的历史,简述点景人物,归纳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类型,以进一步探讨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晓玲作品     
正作品创作想法:拼贴(Collage)的灵感来源于毕加索和布拉克根据巴黎街头贴满层层海报的墙面所创造的。而法文Coller就是粘贴东西的意思。最初,毕加索将有真实质感的物件贴在画布上,企图打破二度平面的绘画,制造空间虚实的视觉效果。没想到后来有助于延伸发展出"新"的绘画创作材料、技巧和理念。作拼贴,即是将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贴在一个二度的平面上,创作出一件拼贴作品。作品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艺术的摇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艺术运动都在巴黎诞生: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同时巴黎画坛上还有一部分不属于任何一派的画家们,他们没有共同的艺术主张,却有着共同的犹太族后裔身份和民族情结,且能够顽强地追求和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称之为"巴黎画派"."  相似文献   

17.
王成文 《法音》2021,(2):53-60
莫高窟第112窟是中唐时期营建的代表洞窟之一[2],绘于西壁佛龛帐门南侧的普贤图像,从内容到艺术风格均为中唐特征的代表。而从其线条、色彩及构图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及洞窟形制、丰富题材等反映了中唐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普贤信仰问题,因此对此普贤图像作一分析与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绘画艺术史中,男性一直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很多艺术作品中,不管是画家本人,还是作品中的人物,亦或是作品背后的主导力量通常都是偏男性化的。但事实上,在西方传统绘画历史发展中,也有明显具有女性化特征的艺术风格——洛可可绘画艺术,它在男性主导的艺术史发展中闪烁着温柔而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明朝的大写意画家徐渭和十九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凡·高,分别是中、西画坛上两位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墨葡萄》与《向日葵》便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从事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绘画语言以及造型法则等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遭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则有其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唐贻鼎作品     
正作品创作想法:拼贴(Collage)的灵感来自于巴黎街头贴满层层海报的墙面,由立体派的艺术家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造。1912年毕加索在《有藤椅的静物》的画布上粘了一片印有藤编图案的油布,以此方式取代直接在画布上画出藤编图案,从此模糊了艺术与幻想的区别。一战后达达艺术家更加丰富了此概念。不论是文字片语、残缺图片,还是大量的广告印刷品、报纸杂志上的黑白或彩色照片,动手剪贴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