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仙思想和仙界幻想对历代文人普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仙人、仙界作为创作题材,最远可以追溯到屈原的《离骚》和据考为战国末期人所作的《远游》,后来的汉乐府民歌中如《王子乔》、《长歌行》、《善哉行》、《董逃行》  相似文献   

2.
庄惠之交是了解庄子的一个视角,历来为学者所注意。《庄子》内七篇均与惠施有一定渊源:从《齐物论》《逍遥游》看,惠施于"齐物"有所得,庄子有所取鉴,但惠施所论不醇,"齐物"而不能"逍遥",遂与庄子之学分道扬镳;《人间世》论士人进退存身"形就心和"之道,思想背景与惠施一类纵横策士有关;《养生主》论"无用"之"保身",亦发端于《逍遥游》庄惠辩"无用";《德充符》论"不与物迁、命物之化"之"德",与惠施"弱于德""逐万物而不反"形成鲜明对比;《大宗师》论生死哲学甚精,是庄惠围绕"鼓盆而歌"论生死的延展与深化;《应帝王》走向对政治的完全厌弃,汲汲于政治的惠施是一个主要参照点。但庄子创作七篇非因惠施,惠施亦只是庄子笔下众多"质"中之一员。  相似文献   

3.
《性自命出》与《淮南子·缪称》论“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店楚墓所出儒书《性自命出》 ,据内容可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中都有不少地方论及“情” ,下一部分对“情”的重视尤其引人注目。据考察 ,这种重视“情”的思想 ,亦见于《淮南子》的《缪称》篇。而《缪称》 ,据前人研究 ,乃是一篇保存了大量儒家子思学派学说的文献。本文通过征引《子思子》佚文与《缪称》及《性自命出》比较 ,认为《性自命出》对“情”的看法可能出自《子思子》 ,为研究《性自命出》等篇的学派性质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正>陕西是经堂教育的倡兴地,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陕西学派。经学兴盛,经师辈出,诸大经师亦设帐任教,涌现出不少经学世家,其中马道真经师及其经学世家就是其中之一。一、心真教真马道真马道真是其家族中已知最早的经师姓名,在家族文献中被尊称为始祖,因而以"马道真经学世家"称其家族较为恰当。据《大皮院清真寺始建碑》(以下简称《始建碑》)可知,马道真为明朝初期人士,  相似文献   

5.
一、文献回顾:1、总述:从检索文献来看,单独对我国广告产业政策的研究还较少,在知网,篇名检索广告+产业政策,共检索出12篇期刊文献;关键词检索广告+产业政策,共检索出9篇文献。代表性文献有:《我国广告产业政策检视(1978-2007)》《新媒体广告产业政策的应对》《我国广告产业政策邹议》《广告业政策与走向回顾》《“十二五”文化产业新政背景下的广告业思考》《我国广告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研究》《我国广告产业政策的发展研究》《1979-2010年我国广告产业政策检视》等。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盛赞《管子·问》篇,“以文章言,此篇可与《楚辞·天问》并美,确是奇文”。奇在何处?赵用贤谓,奇在“文法累变而不穷”(并见《集校》),此乃舍本逐末之见。笔者以为《问》篇之奇,在于它的正文原是一篇真实的春秋时代齐国国家社会调查统计纲目,尤其在于六十几句设问准确真实地反映了该文产生的时代、社会的基本面貌。本文尝试作一下披沙捡金、出玉于璞的工作,以期揭示《问》篇及其时代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崔海鹰 《现代哲学》2014,(3):98-103
《成之闻之》是郭店儒简中的重要一篇。该篇的作者问题,关系到文本的时空定位和主体定位,以及对该篇乃至整部郭店儒简思想内涵的探讨。在战国儒学传播背景下,系统考察郭店儒简与《子思子》的关系、《子思子》成书过程,以及子思为人与《成之闻之》文本特征之关系,可知子思与该篇作者颇为密合。本文进而对该篇简制问题及"闻之曰"问题加以探讨,从而据多个角度推定《成之闻之》作者应为子思。  相似文献   

8.
王肃是否"增加"、改编《孔子家语》,是一桩历史公案。本文以《圣证论》中所载王肃学派与郑玄学派的争论为线索,来看王肃学派所依据的《孔子家语》,考辨其与其他文献的关系,发现《孔子家语》抄袭、改编其他文献以"造伪"的重要例证,如伪造《孔子家语·郊问》篇、改编《大戴礼记·本命》篇等。通过比较分析,具体确定了哪些文字是伪造内容。最后又通过清人孙志祖《家语疏证》得以印证。古今一揆,非偶然也。  相似文献   

9.
子思书再探讨--兼论《大学》作于子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思原书各篇可分为三类,一是子思所记孔子言论,二是子思本人著作,三是弟子所记子思言论。除了原本《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外,郭店简《穷达以时》亦属第一类;属于第二类的除了见于今本《中庸》的《天命》和并见于郭店简、马王堆帛书的《五行》外,还有今本《大学》,而《淮南子·缪称训》主体部分正是子思书佚篇《累德》,亦属此类。属于第三类的有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以及典籍中的若干佚文。早期文献中对子思书的不同称谓,意味着不同的文献来源,称《子思》者引自《汉志》所著录的二十三篇本,称《子思子》者引自《隋志》和《唐志》所著录的七卷本。七卷本具有很高的价值,非后来子思书辑本所能相比。  相似文献   

10.
运气学说首见于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但在唐末至宋初这段时期的正史和医学史资料中未见记载。本文通过文献稽考和史料辨析,指出:《元和纪用经》、《玄珠密语》、《天元玉册》和《素问遗篇》与《黄帝内经素问注》中的"七篇大论"之间有密切关联,运气理论在唐宝应元年至北宋嘉佑二年这段历史时期里,是以秘密授受的方式在道教体系内进行传承和发展,至北宋在医学界大力推广提倡运气学说时,其基础理论体系在道教系统内已经趋于成熟;王冰得授"七篇大论"是在"斋堂"得到秘密授受,其后的运气理论传承和研习、发展也与道门中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唐虞之道》虽是一篇反映孔门七十子后学"禅让"观念的文献,但其中却涉及不少看似与"禅让"无直接关联的内容,论"孝"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且对"孝"的论述在《唐虞之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儒家其他相关文献为背景,不仅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孝"与"禅"在《唐虞之道》中的内在关联,而且可以使《唐虞之道》中"禅让"的思想内涵得到更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周易》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  相似文献   

13.
齐威王朝周之事,见于《史记·六国年表》。刘宋时代裴骃《集解》在"周烈王六年"一栏中加入了"齐威王朝周"的记载。这一事件在《战国策》所记载的"鲁仲连义不帝秦"之事中又被提到。在鲁仲连看来,齐威王朝周之事像个闹剧。他很无聊地带领一帮诸侯朝见周天子,引发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虚妄幻觉,从而给自己招骂,使自己成为天下人的笑料。关于此事,学界未有人予以关注和研究。据考察,齐威王朝周事件发生的动力来自稷下学士们。享受优厚待遇、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齐国稷下学士们特别需要解决文献材料不足问题。他们鼓动齐威王朝周以获得国际名声,从而使自己获得抄录周王室图书馆所保存历代文献的目的。齐稷下学士们对抄来的历代文献进行整理、加工。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尔雅》《司马法》《周礼》《逸周书》等文献典籍,都与齐稷下学士有密切关系。若非稷下学士对周王室所保存的历代文献的整理、加工和传播,这些宝贵文献很难逃过秦朝暴政和秦末战火。  相似文献   

14.
《论语》的部分语句,古今歧解丛生,使《论语》初读者无所适从。《泰伯》篇的"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为政》篇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卫灵公》篇的"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宪问》篇的"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述而》篇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等,即是其例,有必要本着重据重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加以讨论和辨正。  相似文献   

15.
上博简《多薪》、《内礼》等篇与《诗经》、《尚书》、《仪礼》诸传世文献,对中国伦理思想中五伦之一的"兄弟"一伦都有相关论释。《多薪》篇以植物间的对比起兴兄弟伦理亲情同别人一般友情的关系,这表明该篇作者对家庭伦理、对"天伦"的着意重视。本文以此文脉回视残简缺文,提出个人的论说方式。同时对其他部分传世文献中论及"兄弟"亲情的文献也作了初步梳理,认为结合上博简中对五伦作单向度强调的伦理倾向,可以进一步探析中国伦理学说的某种转向与儒学诗教功能。  相似文献   

16.
《管子·宙合》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古代文献,文中多用战国习语,颇不易解。如"成轴",当指道枢,见于《庄子·齐物论》,又称为"要",马王堆帛书《易传》有《要》篇。又如"一薄",当读为"一夫",古无轻唇音,故薄读为夫,"一夫"见于《孟子》,指独夫民贼。《管子》旧有尹知章注,理解上亦多歧异,例如《管子·宙合》云:"故君出令,正其国而无齐其欲,一其爱而无独与是。"尹注:"正臣,其爱宜一。"黎翔凤《校注》引戴望说,改"正"为"王",不确。"正臣"之论,见于《管子·形势解》。  相似文献   

17.
对董仲舒只讲阴阳不讲五行、而《春秋繁露》大讲五行,所以《春秋繁露》并非董仲舒所作,至少《春秋繁露》中的"五行诸篇"有问题的说法在哲学上和逻辑上进行了辩论,认为在讨论《春秋繁露》的文献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种以思想理路论真伪,以逻辑推断代替文本考证的倾向。单纯的文献考证也存在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同姓诸侯"庶女媵妾"是西周时期的君婚习俗。春秋之际,在诸侯剧烈兼并的背景下,对非姬姓诸侯来说,同姓诸侯"庶女媵妾"面临困境甚至绝境。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均表明,春秋时期"庶女媵妾"不限同姓诸侯已是主流形态,而《左传》作者囿于传统,视之为"非礼"。《公羊传》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之论流传甚广,但传世文献均与之相违,出土文献于诸侯之婚记载颇多,亦无与之合者,当系汉儒之主观臆测。  相似文献   

19.
新公布的清华简《筮法》是一篇重要的易学类文献,其"祟"篇涉及较丰富的鬼怪名称,与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诘"篇在字词释读上多可相互比勘、发明。"祟"篇简文中与所占得卦相对应的六处祟主("父之不■="、"■(豦)"、"长殇"、"辜者"、"娩殇"、"■子")在"诘"篇中均能找到类似的名称或表述,这有助于准确解读其义。"不■=",整理者释作"不葬死"是正确的,义同于文献习见的"死不葬";"■(豦)"或即"遽鬼";"长殇"与"幼殇"对言,意谓长而未冠之亡男子;"辜者"应联系"不辜者"理解,指有罪而致刑杀之人;"娩殇"指因母体生产困难而死亡的婴儿;"■子"当读作"蠪子",即"诘"篇"幼蠪"。这种对读对于厘清两种文献的性质与渊源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多将荀子的《天论》篇解释为一篇有关宇宙观、自然论的哲学文本。但实际上,《天论》中的"论天"实际是为了"论人",尤其是论述人间政治秩序的治理。所以,应当将之还原为一篇政治哲学文献。而此篇文献要论述的就是礼义作为治道的政治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