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八佾》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美学观点:“素以为绚”、“绘事后素”.美术理论、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对这两个要点的训释、阐述,尚欠中肯.孔子和《考工记》中所说的“绘事后素”之“素”,强调的是各种色彩在画面上的一种整体效果、品位和境界,众色协调统一或多样统一,达到一种毫无绚丽、琢饰之感的和谐美,此即“素功”:最精善、最上等的绘画功力.这种美的境界,可以延伸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共同性.  相似文献   

2.
<正> 《论语》由于年代久远,所用的语录体又很简要,加之历代一些注家的臆测附会,有些地方的阐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极须详辨。《论语·八佾》有这样一段文字: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后人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解释这段话时,一般把它看作集中体现儒家文艺思想的章节。因为“绘事后素”这条准则,已成为中华民族古典美学的特点之一。然而,我们今天在分析  相似文献   

3.
平淡作为宋代美学乃至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最初是由梅尧臣提出。宋初的主导思想存在从黄老思想到儒家思想的转变,而儒家思想代表之一的"绘事后素"在创作论的内容、形式以及思想境界上对梅尧臣提出平淡说有着重要的影响。探究梅尧臣所提出平淡说的理论源头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平淡作为审美理想与审美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发展与影响,其改变了宋初台阁体华丽的审美走向,开宋代审美新风。另外儒家思想为宋代文学的发展、理学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兆明 《哲学动态》2012,(11):49-51
近年来有人主张道德为资本,并提出了"道德资本"概念。"道德资本"概念提出者的本意也许是反对经济活动中的巧取豪夺、欺诈诓骗,主张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合道德的方式、手段追求企业利润。这种本意当然不失合理。如果这只是经济活动第一线实务工作者所提出的一个朴素口号,亦可理解。然  相似文献   

5.
道教从基本的自然宇宙观出发,建立了独特的"天人合一"体系,把人与自然看作有机的统一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相通、相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可以作为现代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 《论语》虽然不是孔子本人亲作,但直接记录孔子即事言理的思想观点。因此,应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基于这个前提本文主要依据《论语》来研究孔子的说诗。一、孔子说诗皆断章取义《论语》中涉及诗的共十七章,其中引诗句来说诗的有七章。(一)《八佾》: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二)《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基本上都是根据"和而不同"来理解和谐的,而"和而不同"的核心就在于不同、差异,而道家又侧重于讲"齐"、"一",这似乎与不同、差异相矛盾,从而容易使人们对道家实现和谐的可能性产生怀疑。实际上,这种矛盾是一种字面上的矛盾,道家的"齐"、"一"是蕴含差异性于自身的,并且力图去维护、保存这种差异性,使差异之物和谐相处。不过道家处理不同、实现和谐的方式与儒家的协调统一有所不同,主要强调顺应。  相似文献   

8.
"甜"病是"绘画四病"之一,最早由黄公望提出。不同的画家对"甜"病的解释出现了差别。"甜"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发展丰富。这种改变与时代主张与审美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先秦文化中孔子对文与质关系的阐述。这一哲学概念最初是用在人格的修养评判上,被作为理想的君子人格。随着中国绘画的萌芽、产生、发展和绘画理论的相继出现,文与质在绘画中也和人格修养一样成为一个评判标准。,孔子的“绘事后素”论,同样也是谈绘画中文与质的问题,“素”是质,“绘”是文,以文求质,以质载文。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是道家很重要的一个哲学命题,它对我国的园林艺术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是中国园林最高的艺术追求,深刻的人们关于园林艺术的创作和园林艺术的欣赏。中国园林在整体的布局上,在动植物的配置上,都以和自然的和谐为追求。这种和谐并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和谐,我们有时候会打破形式上的和谐,追求精神实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成玄英在对《庄子》一书中的音乐思想进行疏解时,在以"和"为美的文化背景中,基于重玄道学心性论,提出了"动乐音以和性"的音乐美学主张,并且认为琴是实现这一审美主张的重要媒介。他的这一美学主张,丰富了"和"这一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费欣的素描以线条著称,这种对客体的观察方式也延续到他的油画作品中,他是以强调形体轮廓的方式进行观察和绘画,通过对轮廓的强调建立画面的基本框架和审美趣味,创造了典型的"线绘式"风格。  相似文献   

13.
关于"知觉经验的内容是否为概念性"的争论是当前分析哲学讨论的核心话题。根据对该问题的回答,在分析哲学内部出现了概念论与非概念论两种主张。其中,持概念论主张的分析哲学家往往以康德知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对康德作概念论解读,以对抗非概念论者的挑战。这种解读在康德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双方的争论使得"康德是否为概念论者"这个问题成为当前国外学界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4.
荆雨 《管子学刊》2022,(1):119-128
帛书《黄帝四经》的阴阳对立统一思想,为其刑德并用的政治主张奠定了形上根据,并具体展开为"春夏为德,秋冬为刑"的政治施行主张。这种政治哲学体现了黄老道家"推天道以明人事""因阴阳之大顺"的思想特质。这种把天地自然现象作为现实政治行为根据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观念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哈耶克在梳理自由主义秩序理论时提出了"自生自发秩序"和"组织秩序"两种模式,分别反映秩序的自主性与强制性。此差异亦蕴含于先秦思想之中,以"俗"思想为例,儒法态度与方式迥异:儒家持肯定态度,主张"美俗";法家持否定态度,主张"易俗"。首先,这体现了儒法历史意识的差异,儒家主"法古",对以"俗"为代表的传统持遵守与继承的态度;法家主"不法古",主张对传统进行变易与改革。其次,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秩序模式,儒家因"俗"而治,重视"民"和"俗"的自发性,是由下而上的模式;法家则通过改易"俗",以实现命令的强制性和有效性,是由上至下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去极端化"和抵御境外思想渗透的治本之策。具体而言,包括:弘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优秀传统,并结合实践与时俱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经学思想体系等。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做法、主张和经验,提出"去极端化"十策。一、国外经验与国内情况相结合。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出台过不少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政策与主张。我们了解其他国家"去极端化"经验应立足我国国情,实现"去极端化"亦应中国化,不可盲目照搬。具体途径是,总结相关国家反对宗教极端主义采取的举措,再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消化吸收,最终提出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7.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论证结构由主张与理由组成,"对理由的确认"及"如何从理由到主张"为论证结构的规则,这是本文关于广义逻辑的观念。由此出发,庄子提出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种论证类型亦属此学科的内容,其中"寓言"论式与譬喻论证、"重言"论式与引用论证、"卮言"论式与事实论证有相通之处。此三种论式凸显出先秦逻辑的"正名"与"用名"功能,而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所讨论的词项理论。《庄子》中的多篇内容都应用这些论式来论证其思想。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曾深刻影响了西方"自由放任主义"的内涵,而其本身在经济上也存在着鲜明的"自由放任"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儒家承认人之自利心的存在,并认可人们积极追求物质财富的行为;二是遵从劳动分工,认为不同分工共同促进社会发展,反对干预人们自然形成的分工;三是反对限制商品流通的任何税收政策,主张发展自由贸易;四是反对政府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主张限制税收进而限制政府开支和规模。这些鲜明的"自由放任"倾向,与强烈的伦理取向,共同构成了儒家经济思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曦 《道德与文明》2020,(2):122-129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成长文学"主题的动画作品。它高扬一种"伦理唯我论"的伦理信念,将一个充实"他人"、因而难免存在偏见的社会世界全然视为主体能动性建构的障碍和陷阱,倡导和呼吁一种"自我决断"的生活主张,并将这种生活主张视为卓越人生得以成就的哲学基础。但这种伦理唯我论式的生活主张只是一个"神话"。尽管卷入由"他人"所组成的意见世界注定意味着我们将饱受偏见和无知的折磨,但对于任何一个试图在意见世界成就功业的人来说,坚实稳固的主体能动性的真正养成恰恰依赖于同真实意见世界的遭遇。  相似文献   

20.
中外学界普遍将生态伦理学的对象归于生态道德,这种流行看法其实并没有抓住生态伦理学对象的基本学理问题。生态伦理学的对象应是"人与自然和谐",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的范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需要在理论研究中摈弃关于人与自然孰为"中心"的不必要争论,在实践中尚须厉行生态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