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元代玄教门人朱思本<舆地图>的地图科学思想进行考论,指出其地理科学思想方法有五大特色与创新:"使于四方"、"讯遗黎,寻故迹,考郡邑之因革",注重实地观察和田野调查;"参考古今,量校远近",强调地理文献知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言之者既不能详,详者又未可信,故于斯类,姑用阙如"的科学规范和严谨态度;在地图绘制思想方法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思想,并巧妙地运用"随地为图,乃合而为一"的全国性地图绘制方法;在地图图例方面,首创简捷明了系统的几何符号标示法.  相似文献   

2.
新进路的丰富传统与前提可以在地理边界学这门有关边界的新学科中,区分出多个可以认为是传统的或者后现代的连续的理论进路。每个阶段都会看到结合而不是替代始终在不断加以完善的传统进路,来应用新的进路(明吉,1963;鲁姆莱和明吉,1991)。诸如历史地图绘制、类型地图绘制、功能地图绘制和政治地图绘制等等传统的进路,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已经早有描述(科洛索夫和奥洛克林,1998;科洛索夫和图罗夫斯基,1998;科洛索夫和米罗年科,2001)。我们在这里将论述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和最近10年之间出现的后现代进路。地缘政治进路全球化和一体化对于政治边…  相似文献   

3.
往往以客观面貌呈现的科学知识常被认为描绘了独立于认知主体之外的客观实在,而一种新兴的科学观——科学视角主义——则主张科学知识是由客观世界与科学家的感官知觉、仪器设置、理论框架等交互作用的产物,它所刻画的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在特定视角之中所呈现的世界。科学视角主义的原型是体现在绘画透视法中的认知模式,该模式曾受费耶阿本德关注,后经吉尔和范·弗拉森的阐发而成为弱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理论依据。但对于"视角"概念的界定以及科学知识能否超越视角等问题,仍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管子》除《地图》篇是专论地图外,还有《地员》篇、《度地》篇、《水地》篇等有关土壤地理、植物地理、水文地理以及采矿方面的地理知识。因此,《管子》也是一部古代重要的地理著作。本文试就该书在中国地理学上的成就谈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结项成果,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该书认为,中国哲学史学史即中国哲学史的"史",亦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史,经历了前史、创立、马克思主义化和港台发展几个阶段或形态。它是一个可以质疑但却无法绕过的事实存在。本书试图在客观呈现中国哲学史学科发展历程的同时为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迎接高考,现阶段我们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第一轮复习,在复习中,大家都会想办法提高复习效率,笔者以为加强地图教学不失为其中一个好的方法。在教学中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应用。当然,毋须讳言,近些年绝大部分高考题也多以地图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其命题图像多种多样,而且多数是课本中图的变形或创新,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地理课堂上加强地图教学。  相似文献   

7.
荀子心"合"物论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荀子认识论的研究,学者通常都从主观和客观分别对待出发,认为荀子力图使主观"符合"客观,以期求得全面荀正确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看法可以说符合常识的理解,但却没有切近苟子的本意.子的认识论是心物一体的认识论,心不是"主观",物也不是"客观",他更没有提出"符合"论,也不以"客观"为认识的标准.荀子的认识论是心"合"物论,也就是心物相合不二之论.  相似文献   

8.
普珠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56-156
地区性系统是相对传统的应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起,它就通过当地居民或志愿者进行地图绘制、软件使用的培训,再以协作的形式将当地的地理资料绘制在纸介地图上。当前对地区性系统的研究早已迁移到地区性的在线系统应用,其研究集中于PGIS如何能让和规划决策相关的当地民众参与决策,如何让决策者听到当地民众的声音。地区性PGIS的特点是工作在一定地理范围的社区内展开,须得到当地民众尤其是有威望的民间领袖的支持,需要大量面对面的沟通。  相似文献   

9.
景健美 《天风》2016,(8):38-39
正1999年,主赐我一颗渴慕圣道的心,开始了我的信仰之旅。我学会了一些赞美诗,印象深刻的有一句:"神的殿荒凉,守望的人在哪里?"当我唱到这句诗时,心里非常感动,内心的祷告是:"主啊,如果教会需要,我愿意做一个守望的人,我愿意做你的工人,而不是一名雇工。"我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接受了四年的神学装备,记得毕业晚会上,班里的同学制作了一个PPT,结尾呈现了一幅中国地图,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为例,从创作视角和创作伦理的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揭示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自然本身"追求的僵硬和片面,"绝对客观"的创作观念混淆了客观和真实两种不同的属性,使自然主义实际上成为了"客观主义";而作为创作手段的"绝对客观"的文字,恰恰呈现了最"不自然"的自然。  相似文献   

11.
哲学犹如一幅地图,哲学中的各个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分别在这个地图上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我曾参加过工程哲学方面的若干次研讨活动,但却从未想过工程哲学会在哲学地图上占据何种位置,而是认为它不过是技术哲学的延伸或深化而已。然而,当我阅读了由殷瑞钰、汪应洛和李伯聪等国内工程界专家和科技哲学界学者撰写并于近期出版的《工程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一书时,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该书提出的关于“哲学地图”的一个新的观察和估计:“发展着的工程哲学正在改变当代的‘哲学地图’”,期待“工程哲学将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12.
正图穷匕现图穷匕现,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故事史出战国末期。实力强盛的秦国,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然而,当荆轲把一卷地图呈现给秦王时,在地图全打开的刹那,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便露了出来,刺杀行动败露。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批判布哈林的《社会学通俗教材》,反对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独立的、封闭的范畴体系,反对他把唯物辩证法贬低为形式逻辑。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统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伟大成果恰恰是哲学的具体历史化、哲学和历史的同一。葛兰西在狱中难能可贵地、独立地得出"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同一"的结论。葛兰西认为,要证明客观实在,需要求助于历史和人,从而客观的意味着"人类地客观的"、"普遍地主观的"。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寺庙碑刻与社会史"项目启动于2003年,项目主持单位为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实践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有二十余位中法学者和学生参与研究,其目的是要理解寺庙在城市中的作用及其与市民的关系。研究过程包括如下几部分:首先是利用地图查找寺庙。我们主要依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绘制的《京城全图》,辅以若干种近、现代地图,清点并记录地图上已有标注的庙宇。《京城全图》于乾隆十年(1745)开始绘制,乾隆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750)进呈御览。我们在这份地图的内城部分中一共找到了829  相似文献   

15.
陆群 《宗教学研究》2015,(2):161-166
吕洞山苗族山神祭坛作为吕洞山苗族重要的"非正式神圣场所"具有特殊的形塑功能:以它为中心,构成了独特的区域地理文化地图或文化景观;而其在空间位置布局上的变化,不但能较好地体现历史时期特定区域里少数民族信仰兴衰的过程,而且对少数民族信仰的发展、民族融合乃至人文景观分布都可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其贡献涉及哲学、经学、地理、音韵、医药、博物、中西文化会通等方面,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但由于方以智坚持"反清复明"的政治立场,故在清代殃及其著作以致难以问世,导致其学说在当世不能流传。为了公正客观地审视明清之际思想史以及中国哲学思  相似文献   

17.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的空间美学研究普遍流露出浓厚的现象学情调,其具体的演绎路径呈现为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内在结合。"空间转向"是一种取径存在主义现象学的空间本体论重构,以"地方"的再建构为中心,空间论者重塑了一种全新的激进文化地理学。  相似文献   

18.
<正>王玉彬著《庄子哲学之诠释与重建》一书于2015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将庄子在"轴心时代"的哲学贡献称为"心的突破",并认为其有三维内涵:"个体化心灵"之挺立、"本体化心灵"之呈现以及"心灵化生存"之创辟。"个体化心灵"之挺立意味着庄子关注的是个体生命如何独立而逍遥的存在于世间的问题;"本体化心灵"的呈现是经由"心"与"道"的理论融合而实现的,庄子由之而营构出了蕴含着"虚"、"通"、"真"、"和"等特征的"常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思维意识所产生的视觉符号,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意象的结合,其演变与发展就是意象表达空间的不断延伸。信息化时代人们视觉感知方式呈现多元化,汉字也要跨界,寻求和其他领域的交叉和融合。从注重汉字本身到注重其所处的空间和环境,从二维视觉呈现方式向立体和虚拟空间媒介扩展。在以汉字为造型语言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辅助主题的多种媒介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了汉字字体设计的"多维度"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道游 《哲学动态》2005,1(9):71-75
在哲学大家族中,工程哲学是一个新诞生的哲学分支. 在20世纪末的哲学地图上,"科学哲学"位于中心区,"技术哲学"位于边缘区,[1]而"工程哲学"则仅勉强地在"技术哲学"的边缘占据了一个不显眼的位置,也就是说,"工程哲学"在哲学地图上位于"边缘的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