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理性思维笼罩和技术落后的时代,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陷入被动性和压制性的困境。随着技术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被解放出来,但也带来了工具理性超越审美理性的问题,以感观体验为主要形式的电影和广告则成为了当下大众文化消费的主体。面对技术文明的扩张和商业文明被迷信的现状,需要在技术支撑下寻求理性反思,坚守大众文化的发展底线,在"诗意化"和"技术化"中寻求人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消费主义"盛行影响着大众的人文价值观,从而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建构。网络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在其伦理价值导向、归属和评判中都打上了消费主义的伦理烙印。在"审美生活化"的号召下,网络音乐以低俗化的内容消弭着高雅的艺术追求,以娱乐和感官刺激替代艺术审美,以音乐生产的功利性取代音乐创作的艺术性,并在作品中呈现出身体消费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用女性符号进行促销,是自民国以降现代广告的一种基本策略,构成了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广告文化现象之一。旅游广告中的女性符号身份基本上为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和影视明星四类。不同时代女性符号在旅游广告中的数量和所表现的社会文化内涵都有所不同。现当代旅游广告中女性符号运用越来越多元化,但也存在"真实性""他者化""物化""性"暗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消费表现出盲目性、庸俗性和过度娱乐性、消费性。中国传统山水画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作为其思想支撑。通过鉴赏山水画,普通大众内在的品格与心灵能够实现生命的审美超越,继而塑造和提高大众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闫宏宇 《美与时代》2007,(11):111-113
现代商业社会,广告排山倒海,无孔不入,左右着人们的视听,制造着消费的梦幻.源自于古典文论中的"意境"这一重要概念也在广告创意中高频率地使用着,甚至有业界人士指出"意境"是评判广告创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广告语境中,"意境"似乎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构图的精美可称之为意境;色彩的和谐可称之为意境;声音的醇厚可称之为意境;镜头的剪辑可称之为意境;叙事的煽情可称之为意境……意境成了一个看似极度高级、极度专业、极具水平的词汇,堂而皇之地穿行于以广告为旗舰的大众文化中,而其后隐藏的,正是愈演愈烈的现代商业广告中意境的异化与俗化.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邹广文  常晋芳 《学海》2001,(5):68-73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尤其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与之相应 ,对大众文化的感性描述、理性分析和价值评价成为目前国内文化讨论的热点之一。我们曾初步分析过大众文化现象的一些感性特征 ;关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定位 ,我们也已有过简要论述。① 本文中 ,我们将在感性描述的基础上和价值定位的指引下 ,深入、全面地梳理和概括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②从本质上说 ,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 ,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 ,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  相似文献   

7.
浅析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文化符号来建构仿象,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消费,为资本赢得利润。艺术在消费文化中成为可利用的符号之一,从而也被消费文化所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分别从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影响了艺术的普及度、表现方式等;一个是内在,从素材、自身价值等角度影响着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自身定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西方前卫艺术观念对中国当代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现当代绘画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诠释和发展。在可供参考的文本中找到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特性,是对于符号的诠释还是关于反叛精神的体现?西方结构主义给现代艺术提供了"语言"和"精神层面"的解读方式,在中国本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当代艺术选择加上绘画的普遍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9.
书籍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审美的经验与大众接受是否具有规律性?艺术家的艺术思考又以何种方式转化为可供"接受"的美学符号?随着网络时代的信息更迭和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传统形式书籍已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在经济社会中逐渐失去其竞争力,书籍设计必须也必然要寻求新的突破以应对上述困境。从学界对于艺术家书籍作品的概念争议出发,归纳该类书籍的三个主要特征,并以艺术家书籍作品的生产和审美为视角分别对艺术创造与审美接受环节中的自律性与他律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大众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之一,它是日本艺术史上的瑰宝,甚至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日本本国的题材之外,浮世绘中也有许多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其中,以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为素材的浮世绘画作也不在少数。通过对中国版画与浮世绘中的西游人物形象的进行分析,探究日本人对《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差异,体会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以焕然一新的形式散发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针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探讨炙手可热。这其中,电影服饰审美涉及了艺术与生活的两个维度,恰恰成为了其范畴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它不仅隶属于电影美术,具有电影艺术的特征,而且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日常生活审美化,完美诠释了审美与生活之间的秘密构建。  相似文献   

12.
李星熠 《美与时代》2007,(11):105-108
消费社会的出现改变了生活形态,使之呈现为后现代的一种表征.后现代生活形态追求多元化和差异性,这在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中有着明显的影响.后现代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于广告影像中.本文从后现代的表象这个课题入手,来探讨广告影像上所呈现出的后现代消费文化与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3.
正一、艺术衍生品的商业发展(一)我国艺术衍生品现状概况艺术衍生品本质是由原创作品衍生,强调商业效用、艺术附加值的艺术商品。因立足原作的原创性,又突出时尚性和设计性,契合娱乐轻松的大众文化,艺术价值和消费者吸引度都较高。以创意区、创意店为代表的艺术衍生品业正成为大众消费新趋势。现阶段,国内艺术衍生品市场尚在起步,专业的创意设计公司规模小、数量少;艺术创意区或大型商业区相关商店不多;设计开发依赖他国经验;多数企业的艺术授权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也发生了转变,以启蒙为核心的精英话语被大众文化取代了其主体地位,因此以启蒙为核心的话语转变成了以消费和娱乐为核心,从而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引发了一种怀旧热。在这样的语境以及现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中,老上海的形象几乎成了怀旧主流的对象。香港导演关锦鹏的作品是上海怀旧影片的典型代表,他的《阮玲玉》、《红玫瑰白玫瑰》和《长恨歌》被称为"上海三部曲"。电影中对于老上海的重现,抓住了它大都市的城市特征,强调其世俗消费性的一面,从而展现出30年代上海日常生活的魅力。对于割裂  相似文献   

15.
葛小燕 《美与时代》2015,(1):111-112
植入式广告是将企业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视觉符号,甚至是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或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主要是以图像视觉符号、文字视觉符号和色彩视觉符号等具体形态出现的。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使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社会的特点是从"物的消费"过渡到"符号消费",消费不再是物的占有和消耗,而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大众传媒既是符号消费的技术支撑,也是消费符号的直接生产者.符号消费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满足人们对差异的追求、加剧社会分层、证明人们在消费社会中的身份.符号消费通过积极的关系方式和炫耀性消费来建构自我身份、强化身份伦理.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文化,催化了从众和势利式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膨胀,用符号消费确证身份伦理的努力,不仅没有展现真实的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对个体选择多样化的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广告以其势不可挡的力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广告文化的基本属性表现为商业性、艺术性和意识形态性。商业性是广告最为鲜明的特征。广告的目标就是消费者,广告自身也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环。广告行业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立行业,现在的广告越来越像艺术,有人甚至把广告列为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相并列的"第八种艺术"。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商品化、世俗化、生活化和符号化的表象之下,蕴涵着资本逻辑悖论、物化逻辑悖论、快感逻辑悖论和消费逻辑悖论的深层本质。面对我国大众文化的种种逻辑悖论和价值失范,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政治价值、科学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的全方位引领。其引领的具体路径:一是高位吸引,提升文化品位;二是底线阻击,阻塞下滑通道;三是化人诉求,彰显教化功能;四是"情感"疏导,开辟认同新径;五是"立体"渗透,确保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克罗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朱光潜为代表被引进,从而引发美学的崭新变革,为中国美学投入新鲜的血液。克罗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及其现代文化的审美意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中国上古神话的审美意识,还是克罗齐的审美意识都是以"情感"或"表现"形成了具有投射和呈现能力的语言符号,同时,借助艺术表现方式及传播手段,得以供人们观赏,从而在艺术长河永久流传。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消费方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设计是它最主要的体现,它正在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的文化载体,在社会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使日常生活以“审美化”方式呈现,另一方面给生活打上了‘地位群体’的烙印,使消费具有了象征和符号的意义。此外,设计又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有义务把自身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钳制中超脱出来,形成自律,对消费逻辑统治的社会有个反思和批判,从而把人类的消费从规范到健康和高尚的一面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