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桂红 《美与时代》2014,(7):101-102
河南被称为“戏曲之乡”,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戏曲种类和光辉灿烂的戏曲文化。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中国戏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风靡全国的昆曲逐渐出现了衰败趋势,而产生于间的各种地方戏剧种,在与昆曲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河南为数众多的剧种大多产生于清代,它们正是在“花雅之争”的风雨中逐渐发展、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河南贫困山区旅游脱贫的现状,分析新型城镇化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基础设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旅游脱贫共同驱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脱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旅游脱贫步伐,建设科学的扶贫机制、解决旅游脱贫困境等四项建议,为新型城镇推动河南贫困山区旅游脱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民歌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高校声乐专业方向的师生作为教育系统内民歌的学习者和传承者,他们对民歌的掌握程度将决定这一传统民族文化在社会中传承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河南民歌生态,我们对河南高校声乐专业方向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做了一项深入的社会调研。结合调研数据,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河南民歌在河南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所占比重、声乐专业的受教育者对河南民歌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意向、河南高校声乐教师对与河南民歌的认知情况等,并针对几个突出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能为河南民歌在河南高校中的进一步推广、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剖析制约河南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瓶颈"因素,探讨民间美术类非遗文化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相应融合对策,以期河南非遗文化弘扬的同时,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变乡村传统的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同时也对引导传统农业产业的创新、开拓乡村产业发展的空间、创造乡村产业的新业态、优化乡村产业的结构等方方面面都有显著的帮助。但是也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发展资金短缺、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解决乡村剩余人口的再就业等一系列的发展困境。河南省许昌市中原·老家田园综合体在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坚持多方获利的价值取向,以乡村旅游业作为发展突破口,结合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以田园风光和地方乡土文化为主体,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乡村化、休闲化的新型发展趋势,抓住机遇,拓宽思路,从而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要把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文化品牌形象是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程度及特点的集中体现,在河南特色文化品牌形象设计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文化特点,建立独特的品牌定位,继承品牌的核心价值,创新品牌形象,立足市场,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营销手段,设计合理的品牌延伸,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弘扬和传承河南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探寻河南文化资源文创产品设计路径,分析河南文化资源现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从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三方面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剖析,对其产业发展策略进行注重文化IP与政策完善、加强品牌打造与产品创新、开拓文创园区与中外市场、构建产业链条与运作模式四方面研究。通过设计河南文化资源文创产品,使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河南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和必然之举。"老家河南"品牌不仅是河南省围绕产业要素和产业体系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更是体现中原开放格局和文化底蕴的形象品牌。"老家河南"品牌目前存在战略内涵发掘不足、价值建构深度有限、业态迭代升级缓慢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从抓好顶层设计、构建品牌价值体系、提升文化内涵以及创新营销方式等入手加以提升。  相似文献   

9.
河南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河南戏曲音乐中的民族元素、民间元素也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首先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了解河南戏曲,掌握河南戏曲音乐的旋律特点,学习音乐创作中主题与旋律如何能够完美融合,把戏曲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创作与演出中,使河南戏曲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河南新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建筑装饰元素贫乏、风格混乱、脱离功能需求等问题,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漠视和破坏了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事实上,河南民居建筑装饰受优越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商业活动繁荣的影响,呈现出装饰纹样丰富、华丽与朴实共存、灰塑的应用独特、重视门的装饰等特点。只有从传统民居中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新农村住宅既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能表现现代农村的"新"气象,为新农村住宅设计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河南地域建筑是几千年来中原人在与自然环境斗争、朝代更迭、经济生活中产生和营造的具有地域文化和特点的建筑,主要包括乡土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多种类型。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地域性建筑典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整理出建筑外体色彩的主色及辅助色,从而总结出河南地区地域性建筑色彩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秦腔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因"老化"、资金短缺、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秦腔面临着一些困境。伴随文化创意时代的到来,秦腔的创意化保护与开发迎来新的机遇。分析秦腔的窘境、文化创意产业和戏曲结合的可行性,可以进一步探讨秦腔应该如何更好地与文化创意结合,从而实现秦腔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形象塑造和传播过程中,视觉形象作为学校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地域文化的个性特征能够形成独特的视觉形式为启示,以建立和传播良好的河南高校形象为目的,论述了河南高校视觉形象的现状和不足,同时对地域文化元素促进高校视觉形象设计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视觉形象设计,以及更好地树立河南省高校的良好形象,进而推动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明云 《美与时代》2014,(7):116-117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厚重河南的一个浓缩,承载着河南乃至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今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坚实基础,更是河南生长、发展的源泉。了解历史文化资源的功能和效用,缕出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出一系列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文创产业逐渐成长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基于河南历史文化中"岳飞精忠报国"这一典故,结合文创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能够打造一系列兼具历史性、文化性与创意性的文创产品。在传承和发扬河南历史文化的同时,可以为文创产业在典故文化元素的应用方面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困境的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明确指出投资方和地方政府在投资环境、利益格局、发展理念方面存在的差异是造成项目建设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优先优化投资环境、保持政策连续性、平等合作实现共赢的三大策略,以此破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都曾炫极一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发展传承中面临一些问题,亟待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方式传承推广,从而使这些古老的艺术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河南民间木版年画与河南民间泥塑玩具均是河南地域内传统手工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类别,以这两者为例来研究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融合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南皮影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民俗和艺术价值。然而河南皮影的昔日繁盛景象已日渐远去,现状的衰微令人叹息。如今,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皮影已逐渐被边缘化远离人们的生活。为传承并发扬这一文化瑰宝,将从现代传媒与文化背景出发,研究如何保护与发展皮影艺术,并吸取皮影艺术的经典元素进行现代化创新的探究,以期找到一种传承并发展这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琛 《美与时代》2016,(4):70-71
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地区的方言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如何传承发展承载着当地文化积淀的方言文字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视觉转译的方法,将方言文化进行趣味性的图形创意翻译,从而在受众与方言设计者之间建立交互关系,既能激起受众学习方言文化的兴趣又可为河南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方言的传承与保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河南民间美术内容丰富、造型古朴、色彩明丽,富于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各类民间美术样式与地域民俗相辅相成,成为河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