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源 《佛教文化》1995,(5):46-47
邮票,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 在这部“百科全书中”,收有大量的佛教题材和内容。通过帧帧邮票,方寸间向人们展示了佛教历史、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知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时也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开启了方便之门。鉴于集邮已成为当代民俗中的一个热门现象,而对佛教题材的邮票又尚未作过系统介绍,谨撰此文,追本溯源,略作申介。 在新中国的邮票发展史上,佛教邮票作为“文物”类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石窟艺术、壁画艺术及寺塔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2.
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英国的"黑便士"是长方形的。10年以后,英属圭业那首先发行了圆形邮票,以后世界各国陆续出现了菱形、三角形、梯形、多边形邮票。到20世纪60年代,邮票的形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邮票。"异形邮票"泛指长方形以外的各种形状的邮票。邮票形状的变化,一方面,恰当的票形,可以烘托、渲染票图的内涵,增强邮票  相似文献   

3.
慕道 《天风》2011,(5):63-63
最近一个朋友送了我一本《基督教艺术邮票画册》。打开目录就让我惊讶,一本邮票画册竟然能够以圣经为主题,其中囊括了圣经的邮票名画,耶稣生平,圣经对绘画、雕刻、教堂建筑、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影响的邮票,近代科学伟人的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中的爱与和平,以及以那些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基督徒为主题的邮票。其类型包括:小型张、邮资片、明信片、极限片和首日封等,3000多枚邮票涵盖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有让人目不暇接的感觉。也不由让我对其编者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4.
吴迪 《美与时代》2013,(2):97-99
中国邮票历经百年发展,记录了中国自清末以来的沧桑巨变,它有辉煌的过去。然而,面对外来文化、新数码产品、新媒体的影响,传统形态的邮票受到了巨大冲击,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功能在大幅消减。经济、文化、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及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传统艺术收藏品之一的邮票,其发展的道路显得越发艰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邮票设计需要挖掘邮票的时代价  相似文献   

5.
年画以方寸容万有,以尺壁摄万象,承载了民族精神、文化、情感,积累了人民的智慧与经验。木板年画作为时代精神象征的记录者,反映了当时人们真实的审美追求。面对当代社会文化激荡的局面,其形式与功能在现代审美的重新审视下,产生了新的解读,并对当代设计作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著名设计师陈绍华先生的邮票设计为例,分析传统年画元素中的色彩语言对其邮票设计风格的影响,从而思考当代设计作品该如何把握好年画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找寻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圣贤文化,圣贤文化是一种智慧型文化。智慧型文化的最大特点是超越了知识层面,是一种深层次、高境界的文化,但正因如此,也容易造成人们对其理解和解读上的困难。人们要么将其作知识化理解,难以涉及其智慧深意;要么将其神秘化,难以涉及其精神实质。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智慧性特点和精神实质的分析,来说明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1999年6月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因为在这一天一套人们期待以久的佳邮———佛教四大名山系列邮票中的封笔压轴扛鼎之作《普陀秀色》特种邮票就要在这一天横空出世了。给这一系列邮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那年岁末 ,已是冬际了凄冷的寒风中古都已没有什么色彩了 ,也就在这时 ,一套色彩大方古朴、内容清馨、高洁典雅的邮票来到了世间 ,给这寒冬中的古城带来了几分生气和喜悦 ,由此也开始了那不知尽头何在的苦苦的等待。在那漫长的等待中打发着时日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九华山》静静得悄无声息地来了。那绚丽的色彩、精美的构图、…  相似文献   

8.
《世界道教邮票欣赏》已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世界道教邮票欣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写书名,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撰写序言;中国道教协会顾问、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陈莲笙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唐诚青、丁常云道长,上海市道教协  相似文献   

9.
“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的总称,其不同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个体劳动者创造的精神产品,它是以建立在科学技术上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为前提的。文化工业的主体则是受过教育的普通人,他更多是以平民的身份和资格参加这一活动,创造出来的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口味、方便面式的文化产品,具体体现为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化史上曾产生了两个辉煌的时代,一个是以百家争鸣著称的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是以中西文化颉颃为表征的明末清初时代。如果说前者是中国文化突破宗教神秘主义以后一种人文主义的自觉建构的话,那么后者则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的一次不成功的近代性的解构。虽然从结果上说,明末清初的那次企图突破封建文化传统之索绊的努力最终以回归传  相似文献   

11.
文摘     
认识宗教文化朱咏在第291期《学习时报》上撰文《认识宗教文化》,指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讲,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  相似文献   

12.
和谐文化是以追求和谐价值为指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和谐心理、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精神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而道德建设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罗云  钟璞 《美与时代》2015,(4):59-61
我国民族建筑尽管在功能、形式、材料上千差万别,但始终是建立在实用功能基础上的一种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呈现为一种民族思维与观念的"文化遗留物"。考察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可以发现,文化生成的规律性始终影响与支配着它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表现技巧。这种文化生成的规律性包括因材致用的文化象征与隐喻、因地制宜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亲族血缘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赋予千姿百态的民族建筑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由张岱年先生作“序”,张允熠博士撰写的忡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书,从中西文化交往与会通的历史背景上考察了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论证、文笔流畅的可读性,在贯通中西之学的历史画卷上展示了近现代东西方两大思想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给读者以一种历史感和文化感的双重震撼。这本身就是一种独创,一种立新。以下我们可以从三点来分析该书这一独到而新颖的创意。一、从中西文化会通和超越的历史机制和规律上探讨中国文化与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伦理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共识和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企业伦理个性特征的表现结构,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模式,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企业血缘亲情模式是当代中国众多企业伦理模式中的一种。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情为核心、以服从为基本规范、家庭道德高于制度理性。这种模式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如果不从产权上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或者在内部进行微调,血缘、亲情就会被放大或固化,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国家邮政局今年 5月发行两套有关道教题材邮票。这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不多见的。5月 5日发行的《永乐宫壁画》邮票 1套 4枚。图案面值分别为 (4 -1 ) 60分西王母、(4 -2 ) 80分奉宝玉女、(4 -3) 80分东极救苦天尊、(4 -4 ) 2 80元金星、水星。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 3公里处 ,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兴建。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 ,宫内殿阁巍峨、布局疏朗。其中主体建筑 5座 ,即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垂直排列在中轴线上。各殿精美的元代壁…  相似文献   

17.
东亚文化的特质及其作用与变革胡宁生一、“族──群主义”与东亚文化的特质“族──群主义”是一种力量极强的主体文化与潜在文化观念。它崇尚以家族为圆心、以同宗、同乡、同学为吸附层的群团,它所主张的是一种介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伦理价值取向。“族──群主...  相似文献   

18.
地铁文化既可以是城市文化的具体物化和缩影,也可以创造一种新的城市文化,从而成为一张城市“名片”。以地铁为载体,以中原文化为底本,结合现代工艺技术,郑州地铁1号线1期工程的8个“文化墙”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是郑州地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地铁“文化墙”在展现其强大的文化宣传效果的同时也反映出了郑州地铁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内部长期存在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与决裂,这一矛盾加剧了心理学的分裂趋势。第三种文化兴起后,既不赞同非此即彼的单一文化观,也不认可两种文化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提出了“数据、理论、阐释”三位一体的“综合科学”概念和以“磁力”主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积极倡导人文与科学文化的宽容、批判性反驳与合作精神,从而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两种文化的观念束缚,有望为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20.
一位专门收藏邮票的收藏家,无意中在一个边远僻静的小山村发现了一张非常珍贵的邮票,惊喜之余,他开始思考低价购买邮票的对策。他先是与邮票的主人——一个淳朴憨厚的中学生闲扯聊天。聊着聊着,他便假装不经意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