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古斯舞是湘西土家族古老的民间祭祀性舞蹈,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其表演粗犷豪放,能让人领略到上古"五荒"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一群年纪已经达到奶奶级别的舞蹈演员和小朋友们共同表演的舞蹈<俏夕阳>在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一群身着色彩绚丽、宽口衣裤的高龄舞者用"前弓后倚皮影步"跳完整个舞蹈,以一种新鲜的表演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人们渐渐遗忘了原生态民间艺术,这个舞蹈正是传统皮影戏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把这种流传已久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再次推到台前.  相似文献   

3.
高抬火轿作为一种民间舞蹈,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性和约束性舞蹈。它在规则与释放、约束与发泄之间隐匿自身的狂欢表达,从里到外抒发的都是人们闹春节的喜庆和丰收的喜悦。结合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和表演理论,可以从口头表演、"躯体"、表演等角度所包含的对立面中,揭开高抬火轿在口头文本和表演内容中显现和折射出的狂欢性的人性释放。  相似文献   

4.
傣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能歌善舞的 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在傣族的宗教节日活动中,大都有歌舞表演。所表演的舞蹈既是娱佛的宗教舞蹈,同时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孔雀舞、大鼓舞、马鹿舞、大鹏鸟舞等。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涌”,意为孔雀跳的意思。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也是佛教舞蹈。傣族老人说,孔雀舞是专为佛祖做摆(即做佛事)时跳的,是佛祖带来的舞蹈。 关于孔雀舞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  相似文献   

5.
李涵冰 《美与时代》2014,(12):115-115
舞蹈表演是一种大众文化表演形式,舞蹈表演是人们日常娱乐的一部分,且舞蹈随着人们审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过去的传统舞蹈表演包括:京剧、木偶戏等种类,现在的舞蹈表演从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等方面分的更加详细。但是,无论怎样的舞蹈表演都是通过肢体动作传达语言的表演形式,所以舞蹈表演需要丰富的情感基础,才能展现舞蹈魅力。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要求人体的各个部位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节奏进行的一种表演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语言。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是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演员需要考虑将情感表达如何与肢体动作完美结合。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决定了表演的失败与否,舞蹈演员在抒发情感时与观众产生的共鸣,使得观众更好的了解作品的内涵,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以《舞蹈风暴》中的《追光者》《九儿》两段舞蹈为例,对舞蹈演员作品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能够让我们以一个较新的角度去探讨情感表达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艺术表现力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前提,也是舞蹈者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在舞蹈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可通过强化基本功训练和表演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外部形象;通过加强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对舞蹈音乐的把握来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8.
“金刚舞”是五台山藏传佛教黄庙寺院中“奉旨道场”的主要佛事礼仪之一。“金刚舞”又称“羌姆”、“跳欠”,俗称“跳鬼”、“跳神”。它按照密宗《金刚经》的要求,集诵经、音乐、舞蹈为一体,是一种驱鬼酬神的宗教庆典仪式舞蹈,是“召集十万僧众,恭请诸佛菩萨降临,以事供养”和“大威金刚,降妖伏魔”之义。所谓金刚,即是梵义“缚日罗和伐折罗”的意译。是金中最刚之意,用以譬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本文仅就这一舞蹈的来历、表演形式和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另一种掌声     
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外国人中国才艺大赛”正在紧张进行中,那些外国人唱的中国民歌,跳着中国传统的舞蹈居然也如此优美,每一个节目表演结束,观众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很难想象,老外们表演的京剧《拾玉镯》、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等都如此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0.
舞蹈中的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通过舞蹈表演将人的内部情感呈现出来,这样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舞蹈的情感表达是舞蹈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将个人内心深处对作品的理解和感触给以完美的诠释。完美的舞蹈需要舞蹈者将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每个舞姿中,深刻掌握作品的精髓,灵活地将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所以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道教法术科仪的表演特征,并分析了音乐、舞蹈等因素在法术表演中的情绪调节与情节表现作用,对比了它与中国戏剧表演的异同,指出其表演特征是形成法术的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吉祥道场金刚舞宇清农历六月十四日,传为文殊菩萨诞辰。每年此日,藏传佛教寺庙菩萨顶都要举办一次规模宏大、颇具魅力的舞蹈活动——跳布札,当地俗称“跳鬼”。它的主要内容是礼佛、诵经、施食和避邪,一般称为金刚舞,旨在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六月十五日,五台山各寺...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还傩愿与祭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傩愿是土家族民间普遍流行的文化现象,至今还残存于边远的土家山寨.土家族民间还傩愿与祭虎往往联系在一起,还傩愿时所敬奉的罗神公公和罗神娘娘就是虎的化身;跳摆手舞和玩茅谷斯等祭祀活动也有祭虎的内容.土家族还傩愿祭虎与彝族的"跳老虎"、土族的"跳於兔"一脉相承.此种文化现象缘于史前西北崇虎的氐羌族群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彝族先民曾生活在四川西部的蜀山,是以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天师道与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天师道科仪"三官手书"与彝族先民的天崇拜、地崇拜、水崇拜等有相似之处;天师道"二十四治"是政教合一的雏形,彝族山神信仰具有政教合一的色彩,天师道有可能借鉴了彝族先民的政治制度。早期天师道创教的地方是彝族先民的聚居区,天师道科仪与彝族原始宗教存在同源同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湖南青年设计师胡忧设计的舞蹈服饰作品有三个特色:"造型仿生、师法自然""色彩仿生、源于自然"以及"图案模仿、借鉴传统"。胡忧以仿生设计为研究背景,在舞蹈服饰的研究上汲取自然界中的各种有趣形态和适合色彩,将服饰与表演内容完美结合。同时他善于借鉴传统图案,将其与舞蹈服饰结合起来,传播中国文化与东方意象。  相似文献   

16.
"跳端公"是一种以舞蹈为中心,兼及图像、音乐、诗歌和戏剧元素的传统信仰疗法,是人类巫医文化的类型之一。西南地区的"跳端公",以楚巫文化和氐羌民族从西北携带至西南的巫文化,兼及古傩文化为基础,融合了道教及佛教的文化元素,是一种混合型信仰形态。作为一种信仰疗法,"跳端公"以神灵信仰为基础,充分利用舞蹈、音乐、图像、诗歌等综合性艺术治疗手段,使疾病和治疗的经验具体可感,在人与神交流、人与病患心理交流、表演者与观众交流三位一体的交流模式中,对病人进行积极地心理干预,从而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洋  曾莉 《美与时代》2005,(12):69-70
舞蹈艺术表演被称为"人类艺术之母".在舞蹈教学中,应注重基本功和素质训练,培养学生感受舞蹈中的音乐、节奏以及动律,加强民族民间舞训练,以及舞蹈艺术表现力及审美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伍艳 《美与时代》2014,(6):55-55
高校的舞蹈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表演,它还要求积极开发学生感知舞蹈、创造舞蹈的能力。因此探讨如何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舞蹈的浯言     
林琳 《美与时代》2004,(8):39-40
舞蹈是动的艺术,从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来认识社会,通过它所寄寓的道德感、哲理性、文化观来接受某种教育,但更主要的无疑是欣赏舞蹈本身--欣赏作为一种艺术乃至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舞蹈,欣赏舞蹈对社会的特有反映或反映方式,欣赏舞蹈中所体现的舞蹈家的美好情操和高尚人格,这些也称之为"舞蹈审美".我们去聆听舞蹈的语言,把它作为了解"舞"的其中一个切入点,能够更好地去拉近与舞蹈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舞蹈教学中,适当运用电视舞蹈教材和DV拍摄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编创能力,营造与舞蹈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原本略为沉闷的课堂气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