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以傩送、天保、翠翠等人为主要人物的凄美爱情故事。沈从文对美的追求,远远不止"真善美"以及生命本真,他探讨的、关怀的,是终极问题,是人本身的自我救赎与社会冲击的内在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国内外开始兴起"沈从文热",许多人都对沈从文及其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在这场"沈从文热"中,作为中心人物的沈从文却表现得非常淡泊。那时,不断有人写信给沈从文,说要研究他的作品,对于众多粉丝的热情,沈从文一律复信进行劝阻。徐州师范学院《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请沈从文提供他的自传稿,打算给他出一  相似文献   

3.
正沈从文离世已然30年。这位大作家、大学者的一生,有如打摆子——冷了热,热了冷。现在,如其弟子汪曾祺,又复热了起来。说起来,我与沈从文也算是有"缘"。缘者何也?盖因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就是沈从文。我的导师黄曼君先生是湖南人,宽泛意义上的沈从文老乡。当初我提出要将沈从文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时,黄老师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沈从文的名字,似乎命定他的一生就得"从文"。考证方知,  相似文献   

4.
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到其民族传统文化和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立个体人格小说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神秘奇幻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沈从文对传统文化中的湘楚文化、道家文化的精神体认和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沈从文作为"最后一个浪漫派",他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丈夫》,以湘西某河畔的妓船为写作背景,讲述了妻子在船上"做生意",丈夫逢年过节偶尔来探望的故事。小说《丈夫》典型地体现了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浪漫主义,一方面是城乡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另一方面是"回归自然"的创作倾向。这也是沈从文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追求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6.
一天,一个十年未见的旧友忽然来电话,他说,他看到了我在新浪博客上的一张新照片,这照片使他感慨和心酸,使他感到岁月的无情,他希望把这张相片换掉,换成我十年前"青春靓丽"的照片。他的电话使我想到这个话题。在我的感觉里,青春的美的确是光洁明艳、饱满灿烂、流光溢彩的,哪怕是掺杂了情绪化或者偏执的成分,哪怕青春是愤怒的,是敌意的,它依然是美妙的,令人羡慕的。但,仅仅是羡慕而己。它  相似文献   

7.
酒神精神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一种审美形式。酒神精神内化于沈从文的生命中,也动态地呈现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为了批评都市人格缺陷,沈从文在早期作品中大力倡扬酒神精神。当沈从文意识到一味地倡扬酒神精神具有潜在的危险时,他开始逐渐地调和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表现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性思考状态。  相似文献   

8.
修辞和语法属于两个领域.但同属于表达范畴.由于对语言修辞美的追求,往往使句法受到侵蚀.我们从句子修辞效果追求的角度动态地观察句法受侵蚀的情况,可以发现有三种情形:"零"句法现象(全侵蚀态)、变异句法现象(半侵蚀态)、常态句法现象(零侵蚀态).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大批的人从农村来到了城市,对于城市建设及各方面的充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同时,进入城市,却不等同于"城市人"的尴尬身份,使其形成了城市与乡村尖锐的冲突。沈从文对于农村和城市之间有着不同的看法,《丈夫》就是这种题材的短篇小说。从丈夫的身世、家庭情况以及在妻子进城工作之后丈夫的思想变化等角度理清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的,分析卑微的丈夫经历过了一系列的心酸苦难,终于觉醒,看透了人生百态,他和妻子决定离开城市回到乡村心路历程,进而揭示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冲突及其根源。沈从文从各个角度对丈夫所进行的描写清晰地反映出作者对农民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人性被扭曲、人格尊严被轻贱的丑恶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束翠菊 《美与时代》2016,(10):60-61
保罗·高更作为象征主义的创始人,在他的绘画中完美地诠释了"原始"这一符号的象征意义。从高更的塔西提之旅出发,结合他早期的童年经历,探析使他跳出了印象主义的枷锁、创造出属于他独特的象征性色彩和装饰性构图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位自学成才、勤奋多产且影响较大的著名作家。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独具一格的创作成就,沉浮不定的人生命运,无疑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沈从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用满腔的爱国热忱,用抒情、优美、健康、自然的笔触,创作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小说,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沈从文在大量创作小说的同时,和同时代的其他著名作家一样,写了一定数量的文学批评类的文章,这一点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为人们所重视。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文章处处彰显着与他的文学作品相似的  相似文献   

12.
美的本质     
<正>人类文明走过了几万年的历史,有文字的历史也有了几千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将向哪里去?这样一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中国著名启蒙主义学者梁启超先生对历史的研究提出了质疑,他说我们过去的旧史学是"只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只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的空名之学"。因此,他提出史学革命,就是要"叙人类文明之进步"。如果我们要叙人类文明之进步,就必须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必须要上升到历史科学的高度。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审美的历程"使艺术在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之后,人类文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喧嚣的都市,我们该何去何从?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使我们学会了什么?生命的旅程究竟怎么走才是正确的道路?有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画家似乎替我们找到了答案,他的画面色彩纯挚而充斥着神秘气息,每一个画面都阐释了生命的意义何在,暗喻着生活的哲理。他是一个圣人,他厌倦了文明社会的生活,两度来到了塔希提岛追求他心目中的最美的象牙塔。他也是一个罪人,为了"一己之私"抛却家庭,不负责任。他为了寻找内心的艺术放弃和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但是他在寻找艺  相似文献   

14.
丰子恺是我国文人抒情漫画的先驱,他的漫画笔墨简洁、意境深邃、禅意浓厚,充分表现了古诗相、自然相、儿童相以及社会相的内涵。他以超功利的艺术视野观照自然,诗情画意地描绘山水草木,用孩童般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生活的琐碎点滴也别有趣味。这种自然和童真的心理状态,使他对生命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饱含着悲悯与怜爱。他的这种伤感在漫画中不经意间流露,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又恰到好处,余味绵长,隐含着他对人生现世伤痕的反思和忏悔。  相似文献   

15.
书斋散记     
多次去北大,也多次拜读北大学者的专著.从蔡元培、鲁迅到现在,北京大学——这座极具精神魅力的学府,以兼容并蓄、纳新留故而闻名中外.北大学人,治学之严谨,眼界之宽广有目共睹.读赵园先生主编的《沈从文名作欣赏》一书更印证了这种看法.沈从文先生文笔之美妙不用赘述,对沈文的赏析篇章皆出自汪曾祺、王安忆等名家之手,更是锦上添花.赵园所作序言既短又精,可谓字字玑珠.但开宗明义,赵园却不谈自己主编的这本书有何独到之处,倒是极力热心称赞别人研究沈从文的成果,他举出了凌宇的《从边城走向世界》,金介甫的《沈从文传》,吉首大学撰写的《长河不尽流》等.后来,他又夸奖为他主编的书撰写鉴赏文字的同行:较少高头讲章式的枯燥刻板,较少八股气,多能由具体作品及于深广,甚至使人由一作约略窥见沈从文及其艺术世界的一角隅.  相似文献   

16.
从徐梵澄先生年轻时的木刻,到中年时的中国画论评介,再到壮年时的阿罗频多《社会进化论》的翻译,后到老年时的罗丹雕塑艺术之鉴赏,可见有一条艺术观的隐然线索,即他从"舍貌取神"和"气韵生动"的追求,引伸至"灵感之明"和"情心之诚"的把握,确已入乎了精神哲学的畛域。在"超心思知觉性"中,"美"与"真""善"为一体为光明,于韦檀多哲学则属"阿难陀"(福乐)之境;在"心思知觉性"(理智)中,"美"为一纯形式的大观,属"向上大过程的一个侧面";在"下心思知觉性"(本能)中,"美"为"生气""生命力"。这三境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知觉性"之贯通。"心思知觉性"不是目的地,而是一必要的中介,于上它接受"灵感",于下它净化"生气",从之使吾人的鉴赏力在有限的自体内达求超上的主观之"明"。这"明"亦是"普遍的历史的观念"(康德),即"辩证直觉之具体解悟"(牟宗三),它可以把知觉性发舒到前方,而前方的事件则是人们的"未来记忆",这就是天人师或圣人们的先"知"先"觉"之"艺术"的人格与能力。在我们眼里,这"艺术的人格与能力",属于"超上之美"的境域。  相似文献   

17.
真、善、美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境界,城市设计也不例外。城市的美包括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其中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是城市美的物质层面,是一切美的基础,是城市的"真";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属于城市美的精神层面,是美的升华和归宿,是城市之"善"。城市的美是"真"和"善"的结合。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少不美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民主、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同时也离不开城市管理、建设、设计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康德关于美的论述没有将"天国"拉回到"人间",但他的美学却揭示了一条理路,致使后来的大陆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依照这条理路反思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由于康德认为美让崇高变得有了意义,且崇高理论对回答康德哲学所逼出的"历史"、"时间"问题没有太多助益,所以其崇高理论远没有他对美的解释那么富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业美陈"又被称作视觉陈列(Display),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使卖场美观地展现商品的一种必要手段。"商场节庆美陈"是"商业美陈"的一个分支,"商场节庆美陈"是新兴的跨界营销手段,从传播技术形式特点上讲,类似于立体广告;从空间设计角度来看,从属于装饰艺术。视觉营造具有视觉吸引、激发兴趣、传播品牌文化三大功能,"商场节庆美陈"则充分展现了视觉营销的三大功能,其实质就是对传统广告与促销手段的替代。商场节庆美陈从属于视觉营销,并受视觉营销原理的战略指导,通过视觉途径与消费者发生联系,通过视觉形式进行卖场的美化包装,通过视觉方法建立卖场的情感认知,通过视觉传达进行卖场的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20.
林怀民编创的现代舞蹈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他的舞蹈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老庄哲学思想。老庄哲学的审美观与林怀民舞蹈艺术达到了高度契合,使林怀民的舞蹈呈现出了"忘我""虚静"的艺术审美,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舞蹈风格,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