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民画就是农民创作的绘画艺术。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伴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文化积淀。农民画是吉林省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目前依然在民间传承。吉林农民画属于民间艺术,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当地的民俗。所以,农民画所体现的不仅是民间绘画艺术本身,更是作为文化载体存在,将当地的现实生活反映出来,使人文精神有所体现。吉林省东丰县是"中国农民画之乡",其农民画中蕴含着关东民俗文化,也是当地农民生活的写照。随着东丰县文化旅游的兴起,将农民画用于旅游纪念品开发中,可以起到旅游宣传的作用,并创造一定的旅游经济效益。论文针对吉林省农民画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江西万安农民画的发展史,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者的心理,让大家在了解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挖掘万安农民画的艺术特色,为万安农民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陕西鄠邑农民画作为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陕西的一张文化名片,备受瞩目和关注。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背景下,陕西鄠邑农民画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从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陕西鄠邑农民画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分析,并从乡村振兴、形象展现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分析了鄠邑农民画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4.
芜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拥有儒林街、大清监狱、中国第一城隍庙等文化、宗教、商业载体的历史建筑遗存。但在古城改造中,由于保护不当,许多文化遗存遭到损毁。若能以古名居、古巷道为依托,以大清监狱为主体构建文化旅游区;重建城隍庙主体,与财神街交相辉映构建宗教旅游区;修建十里长街,重塑黄金商业地带的商业旅游区,不仅可以使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真正得到保护,同时还能彰显芜湖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效带动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陕西鄠邑(户县)农民画产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户县农民画是陕西特有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近年来,户县农民画产业虽有显著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限制了户县农民画产业化的发展。文章通过广泛的实地调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为户县农民画产业的后续发展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隆回农民画历史悠久,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对隆回农民画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题材特色、文化内涵的探讨,希望能为农民画的传承起到更好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法律法规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的价值,即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科学的。在庐剧艺术中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鲜活的历史发展的记忆和特定的民族精神的折射;二是文化价值: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化石,不断碰撞的文化原生态;三是艺术审美价值,艺术资源的核心地带,审美创造的不竭之源;四是科技价值,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良性互动,传承发展与科学利用相得益彰。庐剧艺术浸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和科学等多元价值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户县农民画作为西安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域文化的集中反映,其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而又稚拙朴实的艺术理想、注重生活感受与突出写意精神并存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劳动人民家乡朴素真挚的热爱之情和通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此同时,户县农民画中独特的纹样形式、色彩体系、造型理念等艺术元素都是对本土文化的抽象与浓缩,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拟从户县农民画的艺术元素入手加以分析研究,以期对西安旅游标志的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初是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农民画发展最辉煌的时期,1983年以后陷入低谷。2009年,自治区政府挽救和恢复当地农民画工程正式启动后,察布查尔农民画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使农民画健康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重视农民画队伍建设,加强农民画艺术交流活动。农民画家也要以开放进取的心态、更加充沛的创作热情,谱写新时期农民画艺术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民间艺术是人们理解生活、表达情感的符号形式,它负载着原始先民对宇宙人生感悟的“集体无意识”。本文在历时性层面上对民间艺术的类型作了文化意义上的探讨,认为民间艺术存在着三种类型:原生态、次生态、异化态。原生态民间艺术是华夏艺术的母型;次生态民间艺术因受商业浸染出现了民间艺人,具有程式化特点;异化态民间艺术只具有民间艺术的躯壳,三种形态的民间艺术至今仍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赫哲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态文明和文化艺术,在我国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赫哲族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文明形式而存在。赫哲族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就是风俗画,通过分析风俗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以及艺术形式,可以间接了解赫哲族历史传承的形式与特点。了解赫哲族风俗画,可以对小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在整体上可以对赫哲族的特色艺术进行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城市进一步深入发展革新。经济与科技带来了历史化物质革新,只全力发展城市经济而不顾文化的发展很显然已经不适合现阶段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在创新中国文化、重塑城市认同、再造社区意识和激活城市空间等方面的功能优势,紧密贴合魅力中国、文明中国的发展方向,将公共艺术纳入国家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之中。为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必须通过公共艺术活动的开展将艺术充分融入城市生活,构建兼具全球化的广阔视野和历史人文深厚积淀的城市精神。城市绿道、车站、城市书房、文化公园、特色街区等地方均能够为公共艺术提供良好的生根发展土壤。提升城市文化元素的整体覆盖,建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能够让城市从公共艺术中逐步提升文化意识形态、审美生态化文化空间构建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让城市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于洋北 《美与时代》2022,(9):118-120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明体系。中华文明根源于乡村,几千年来,乡村的农耕生产方式不仅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孕育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文明兴起并兴盛,而农耕文明有萎缩之势。在新时代,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因此,从保护传统村落、重塑耕读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城乡融合背景下农耕文明的传承,同时对城乡文明互鉴的历史逻辑、时代意义、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原生态民歌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其传承和发展,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原生态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当代意蕴,是"回归自然,提倡个性,接续历史,重寻祖根".在多元文化和多种现代流行艺术的冲击下,如何把握原生态民歌这一民族音乐发展的机遇和应对挑战,成为重要的议题.以学校教育传承为主,学校教育传承与自然传承互动融合,应是原生态民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宾县农民画是我国北方农民生存现状的缩影,具有浓郁的原始性、多元化和融合性的特点,展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敏感力与朴素的艺术观。农民画创作者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及埋藏在心中的记忆为基础,用画笔记录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农村情景,透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美丽的心灵,他们炽热强烈、质朴真诚。宾县的农民画作品展现了当代农民的精神面貌,她的出现对于中国的农民题材绘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虽然宾县农民画仍存在一定问题,但相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创作者会凭借其敏锐的艺术嗅觉与质朴的艺术品质,创作出更多具有人文思考与关怀的农民画。  相似文献   

16.
正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展的农民画,有朱建芬的《鸭乡春雨》、朱勤华的《蚕乡节日》、怀宇勤的《小镇节日》、陈宁的《茄花》等9件作品。农民画入选全国美展,意味着把这种现代民间绘画艺术形式从乡野推向了殿堂,一方面代表着描绘民生、民情、民俗题材的农民画作越来越得到业界人士的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唤起人们对农民画这一现代绘画艺术形式的再认识,对现代民间绘画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商业空间作为商业产品营销的载体,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如何融入艺术化的设计成为经营者和设计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值得肯定的是,任何品牌商业空间的营造者都应该有一种代表自己品牌文化和满足顾客感官的艺术态度。没有艺术态度,则是营造者和设计师在商业文明和人文精神方面的缺失,不会对品牌产品的营销有任何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陶艺设计在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中作为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载体,已具有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它是一个文明社会发展历史的标志之一,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CHINA(中国)就是陶瓷之意。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陶瓷艺术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从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发明和创造了独具文化、艺术、时代特色的陶艺佳作,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融技术与艺术为一炉,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就以陶艺加强高校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素养而言,…  相似文献   

19.
民间棺绘艺术,作为一种原生态丧葬文化现象,由于其生存的社会空间与人文环境的独特性,加上民间艺人创作观念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的魅力。棺绘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完善而固定的范式,这些范式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礼仪制度与文化观念。流布于甘肃永登地区的民间丧葬艺术——棺绘,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民间丧葬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孕育着农耕文明沃土的广袤村落在历史的沿革中已经逐渐成为农耕与文化的结合。历史文化村落在风俗习惯、建筑风格、整体空间布局等方面都较好地体现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伴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历史文化村落正在经受着"建设性、旅游性、开发性"的破坏,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现状堪忧,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促进历史文化村落在新时期的良好发展。现通过对当前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历史文化村落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实现长期的健康、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