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蒙养、重家教的古代家训,是颇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思想内涵之丰富多采、表现形式之灵活多样、影响作用之深刻久远,是世界各国文化史上所仅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挖掘整理传统家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徐少锦、陈延斌二位教授继主编《中国历代家训大观》(上、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何处是其源头?宋代陈振孙认为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他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①《颜氏家训》确实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内容丰富的家训著作,但它主要适用于仕宦之家教导子弟传继家业的需要,不能代表中国传统家训的全部。从家训史考察,中国远古“五帝”禅让与家学世传就孕育了传统家训的萌芽,而周初的王室家训,包括太任与武王妃的胎教,文王教武王,武王、周公、召公教成王,成王教子弟等,则真正有了开创的意义,而以周公为杰出代表。因为他不仅对前辈的“遗训”②作出了归纳总结,而且从天…  相似文献   

3.
论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是中国仕宦家训的发展颠峰。其主要内容是:孝悌乃家和之方,勤俭乃兴家之本,谦敬乃交接之要,知足乃立身之术。其基本方法是:以身立范法、严爱殷责法、因材施教法。这些内容和方法对于当今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行政道德、劳动伦理及消费伦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氏世范》的伦理教化思想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的《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袁氏世范》包含有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 ,在许多方面都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和训俗的内容、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袁氏世范》,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文明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训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特色,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本着修身、治家、立业的核心思想,对个人的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家训的基本倾向是积极的,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家训史》作为众多书籍中的一本,对中国整个家训的发展史按照时间纵向梳理的方法对不同朝代家训的具体内容作出概述,从中体现了各自的内容、原则、特点、演进规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以一种辩证的视角去看待传统家训,在肯定家训价值的同时,也提到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封建地主阶级局限性的影响所产成的糟粕。  相似文献   

6.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家训教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传统家训文献的涌现和大量刊行是在唐代以后,而以明清和民国前期最盛。民国及以前基本没有家训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只是一些教育史、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专著或教材中涉及少数家训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家训整理、出版增多,家训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者们对家训内涵、家训思想史分期和发展历程、规律、基本思想内容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方面,学者们在倡导建立"中国家训学"、利用传统家训资源价值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对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研究成果极少。当前亟需进行系统的文献搜集与整理,加强对传统家训思想史深层次探讨和横向交互研究,在开发利用传统家训史料资源、创建新的家训文化等领域也亟待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美术是当代大学生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最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门类之一。从目前的美育教学实际来看,重视并发掘中国古代美术这一文化资源,极具审美素质教育的价值功能。大学生可以在美育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鉴赏来解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从中领会自己本土文化艺术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来丰富自己的审美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传统家训政治伦理观念是传统中国政治伦理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发掘中国传统家训伦理思想中的政治伦理观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德行方面。君子的作用是引领风气、引领社会、传承文化。君子的德行可从多方面加以描述,如孝、诚敬,礼义廉耻等。君子之学是为己之学,要靠反求诸己,不断学习,切实践履,来培养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10.
<正> 人生问题始终是中国思想史的中心内容,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位思想家不讨论这个题目。而探究人生问题,当自孔子始。一、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论孔子十分重视“仁”的观念。认为“仁”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具有“仁”的品德,是人生的目标。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里仁》)“人而不仁,疾之已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年来美育思想在教育界被广泛提及,涉及到众多领域,家庭美育是其重要的一块,却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尴尬的处境。而《傅雷家书》中有许多闪光的家庭美育观念,其中情感教育、艺术教育和人生培养是最为突出最值得现代人学习和深思的部分。开掘《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对于开启现代家庭美育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之初,西方美学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中国,中国知识者通过种种选择接受了西方美学的术语、观念和思维方式,梳理解释传统美学与美育思想,完成了中国美学形态的转换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家训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本多样。家训精神是以仁义为本,孝亲悌长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诚信友爱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尊师重道是追求真理的法门,知行合一是修身养性的要诀,持戒行善是对治五毒的良方。家训集德性与智慧于一体,其终极目的是通过教化使人成贤成圣。这种精神无疑对当今的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少锦与陈延斌两位教授编写的《中国家训史》,最近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 5编、38章、62万多字。该书是作者继 1 993年整理、出版了两卷本近百万字的《中国历代家训大全》之后 ,又在广泛吸取了近 1 0年来的家训研究成果基础上写成的。我国著名哲学家、93岁高龄的张岱年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审阅了书稿并为之作序 ,认为“本书对中国传统家训从萌芽、产生、成型、成熟、繁荣以及由盛至衰过程的清晰勾画 ,对每个时期家训的特点和重点的提炼论证 ,对家训中的许…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的美育思想不仅是后世儒家美育思想的滥觞,而且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基础。经过孔子、孟子、荀子对美育的发展,存心养性的心理觉察与化性起伪的礼乐教化,成为中国传统美育的两个最基本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美育早就存在东西方古代的教育之中,比如中国先秦时代的孔子就以包含有大量美育因素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来教育学生,与之差不多同时代的古希腊的柏拉图在论述儿童教育时,也强调要结合音乐、史诗对儿童心灵施加影响,实际上讲的也是儿童的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立有家诫家训,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家诫》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子书。诫子之书撷英集萃通常,家诫家训都是由长辈撰写的,而张謇则辑录了七则古人的诫子名言,将其精心编排在一起,并在起首处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选录的缘由与目的。张謇的《家诫》篇幅不长,全文如下: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与其述己意,毋宁述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一向是家族主义的重镇。书香门第对于弟或儿女所作的保家训诫,口授书载,不胜其读。他们条其法戒,整齐门内,以贻子孙。司马光的《家范》、颜之推的《家训》、班昭的《女诫》等,都是建建阶级教育其子女及家庭成员的训条。古代在家风内容上,规范甚多,有立清风者,也有立仁风者,还有立直风、立贞风者,等等。目的在于使他们的家族统治地位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8,(5):160-165
《孟子》君子意象的多重性向,主要表现在对君子之德、君子之政、君子之仕、君子之变等方面的描述与解析之中。从文化角度看,《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性文化、仁政文化、君子文化有重要关联。《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不是孟子偶尔涉及的文化符号,而是其着力构建的一种理想人格,为儒家的生命追求和德治期盼标示出了鲜明的道德方向,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至当代文化的内涵构成,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先秦儒家孔、孟、荀的学说中,有关“君子”的论述占有显著地位。由于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使君子人格对中国国民性、特别是知识分子性格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至今仍不难见到这种影响的烙印。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君子人格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历史演变。一、儒家君子与西周君子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