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的主持人王凯,是位非常受观众欢迎的主持人,但他还有另外一个头衔:凯叔讲故事创始人、CEO王凯。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头衔居然是女儿给予的。王凯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演播小说,2005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里,担任节目主持人。一身唐装、一把扇子、一个紫砂壶,王凯以一名评书演员的形象,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一个个成功的创业案例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2.
虚拟现实、远程操作、远程通信等系统环境一般称为合成环境。合成环境的特点是用户将以计算机为媒介与物理上与他分离的环境进行交互。远程临境感是用户将自我知觉移入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环境中时出现的一种体验。本文论述了有关合成环境中的远程临境感的人因素设计观点,实现远程临境感的重要技术,以及关于远程临境感的将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生,也是一种风景,入得其境,方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明人吕坤《呻吟语》有一段写照:“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民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人生至境,真可叹为现止。八面风光,构筑起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4.
《声画集》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题画诗总集,极具研究价值,但目前对其研究尚少,无人梳理其研究史。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将关于《声画集》的研究史做梳理叙述,并将历代对《声画集》的书籍性质、作者家学及其版本与校考等问题的研究都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5.
虚拟环境(VE)中的临境感是用户感知身处VE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是评价VE的重要指标。VE临境感产生的基础在于个体VE某一特征的集中注意,其程度强弱在一定范围内取决于个体分配于VE的注意资源量,受诸如计算机技术设备等系统因素、表现为个体差异的用户因素以及人机对话过程中交互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生理指标(生理测量法、心率变化和皮肤电阻变化)、行为指标(姿势变化和冲突条件下的刺激定位)、心理物理学(对比法和跨通道匹配法)、主观评价(WS-PQ、SUS-PQ、ITC-SOPI和直接主观评价法)和绩效衡量对VE临境感的测量方法进行总结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6.
孔子仁学即是儒学成德之教,其为学次第及境界内容以《中庸》论述最为完备,《中庸》可作为儒学成德之教的摄义,及诠释孔子仁学体系的恰当文本。抉择《中庸》宗要为"性道不二",以"性"、"道"两个概念展开阐释道之共相的体性义和道之殊相的差别事理义。《中庸》文本结构编排蕴含着孔子仁学的为学境界次第,可概括为"仁学四境"——性理境、仁爱境、智用境和不测境。性理境是成德之教的哲学基础;仁爱境是尽性成己的仁德之道;智用境是在礼义事理中开大成物的智德之道;不测境是诚通大化的中道圆融境界。《中庸》文本之谨严,义理之缜密,足以代表孔子仁学体系之纲领文献。  相似文献   

7.
异于汉唐儒者偏重从治国角度对《大学》主旨进行概括,吕大临从道德修养角度将之归结为"大人之学"。在诠释架构上,他以《中庸》统摄《大学》。关于"格物""致知"的阐发,他则以声训方式继承二程训"格"为"至"的观念,并主张"致知,穷理"的新说,进而认为"穷理"乃致力于体会"万物一体"之境。综观其理论体系可知,吕大临对《大学》的创造性阐发与其重视道德修养工夫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历时3年多,已播出4季,每次播放时都会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娱乐新闻热点。此系列节目赢得广大受众的喜爱和获得高收视率的前提是其选题独特、制作精良,而视觉设计在节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节目的片头设计和字幕设计的深入分析,探索视觉设计的特征和意义,对国内其他的综艺节目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将"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来阐释人与物、情与景的关系,从而揭示出诗人的创作心境的变化过程。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是以"境界说"这种哲学的视角切入来进行文艺分析的,其中探讨了人生的存在以及对美的思索与探究,对艺术的欣赏与评论,对生活本真的追问。  相似文献   

10.
道德生命的进趋必然透出美的意趣来。儒家在关注伦理、上达天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超越美、人性美、规范美以及行为美之四重与道德生命融合的美境来。《中庸》文本中即对此四重美境具有诸多呈现。此四重美境合而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展现了《中庸》的道德精神生命内涵。分析《中庸》四重美境所展现的道德向度,既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中庸》的整体思想要义,也可以从侧面展现《中庸》的道德内涵,进而更加明确儒家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1.
王从友 《天风》2010,(8):I0002-I0002,49-51
东方月:自由作家、漫画家、电视广播策划及主持人。曾作为西湖之声电台当红主持而被人熟知。她主持的《心灵之约》等栏目在当时的杭城引起轰动,并于1996年出版根据专栏编写的著作《心灵之约——东方月和100个听众的故事》,连续数月在新华书店销售榜荣登榜首。1999年前往北京加盟中央电视台,先后在央视四套、一套、十套主持过《东方时尚》、《直播中国》、《家园》、《周末人物》栏目以及大型节目《历程》等。同时主持过的栏目包括曾在全国热播的《时尚中国》、浙江卫视《公民行动》等,2003年起担任美国CBN在中国内地的特约主持人。东方月的多部作品,包括《涂涂画画》、《城里有条发呆的鱼》,小说《寻找跑跑》等。最新绘本作品《人群》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脱口秀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发展迅速。近年来,各大卫视纷纷开办脱口秀节目。很多脱口秀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节目在观众中引起了很高的话题度。但目前我国脱口秀节目还存在着话题局限、主持人素质和风格有待提高、话题内容高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国外脱口秀节目的优点,改善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脱口秀办成真正像《欧普拉温福莉脱口秀》《今夜秀》等这种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品牌脱口秀节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爸爸去哪儿》的播出引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热潮,此后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竞相上演,然而节目内容泛化、抄袭模仿、过度消费明星、娱乐至上等弊端也令人诟病。2016年的《旋风孝子》是以"孝"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播出以后不仅取得高收视率,而且赢得广泛好评。真人秀主题从亲子类到孝道类,节目制作从版权引进到原创,体现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变化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康辉,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他1993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进入央视工作以来,主持过《东方时空》《新闻早八点》《新闻30分》《晚间新闻报道》《新闻直播间》等多档节目,深得领导和同事们以及广大观众的认可和信任。他获得过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以及第四届"全国中青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20,(2):9-9
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作部署,在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下,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央视网、芒果TV、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搜狐、哔哩哔哩、西瓜视频、快手、秒拍等视听节目网站制订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于2月21日发布。《细则》围绕才艺表演、访谈脱口秀、真人秀、少儿亲子、文艺晚会等各种网络综艺节目类型,从主创人员选用、出镜人员言行举止,到造型舞美布设、文字语言使用、节目制作包装等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16.
正《老子》描述了一种极为玄奥的生命至境:得大道,不但可长生久视,还能具有终极智慧。然而如何通达其道境,才是人们最为关心,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遗憾的是,《老子》一书并未对此作专题、详致的论述,其中方法显得零散而又含糊。及至目前,几种较为知名的注疏也属欲言又止、朦胧难会。  相似文献   

17.
身受     
我身为业报果,四大假合而成。身受以身为基础,同样了无自性。然而,众生业报未了,身受不断,我执之念,由是而生。身受依于五根,眼耳鼻舌身是也;根尘相对而生五境,色声香味触是也。五境映现于心,心又生境。故有五根五境或六根六境之说。同尘而异境,乃众生阿赖耶识种子有异使然;同尘同境,乃众生共业所感。身受于心之影响最为直接,实乃生般若智慧之第一障碍。凡夫迷失,多为身受所牵,趋乐避苦,心力耗尽,烦恼不断,生死末了,终为境转,而不能转境。解身受之缚,最根本处着力,在于超越心境之对待。《七佛渴》有云,“假借四大以…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传媒发达、电视节目类型多样的今天,文化类读书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从一众大热综艺中脱颖而出,抢夺了人们的视线。《朗读者》与《见字如面》此类节目的"火爆",得益于其亲和的形式、清新的内容、深厚的情感,用朗读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需求紧密相连,引发大众对文学、情感以及人生的深度思考。它们既满足了大众对优质电视节目的期待,也为其他综艺节目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陈鼓应著《庄子人性论》一书于2017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陈鼓应先生的新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庄子人性论》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等文,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观照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与"安其性命之情"  相似文献   

20.
画苑·跟踪     
一了本名朱明,别号听月斋,1970年生于甘肃,现居郑州。曾因创办、主编《禅艺研究》而名闻学界。在近20年的书道修习与参悟中,从不参与书协(及官方)举办的书法展览,以边缘的自由艺术家身份闯荡书坛,并涉及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现代艺术领域,成为备受艺术界关注的书坛前沿人物,被媒体誉为"当今中国书坛最有创造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先后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三次个人书法展。出版有《心禅艺境》、《魔界》、《一了之境》、《东瀛记》等10部文论集、作品集。曾应邀参加"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2005(韩国)首尔国际书艺双年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