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像学流行于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的一种关于视觉文本的主题和内容的分析方法,采用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艺术史。用图像学方法对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地阐释艺术家与时代精神和信仰之间关系,使观者了解其内在的象征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图像学批评方法随着20世纪60年代晚期"新艺术史"的崛起而出现,而后广泛影响到美术史领域。由潘诺夫斯基系统地提出图像学分析三个层面的理论,尽管最初因西方的文艺复兴艺术而发展,现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各个时期的艺术文化中。从图像学的角度出发,对敦煌壁画——维摩诘像进行解读,通过前图像志分析、图像志分析、图像学分析,这三个层次透视着维摩诘像的气势飞动、气魄恢弘,以及壁画背后的文人理想人格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把握越来越来自视觉图像。图像世界正在重塑艺术家的观看经验和创作方式,绘画与媒体图像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其边界也因为图像的介入不断拓展。自后现代艺术诞生以来,西方很多新的绘画艺术潮流都是对图像的不同回应结果,而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发展也与图像密不可分。图像在绘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利用图像资源进行当代绘画创作成为每位画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传统绘画史学发展到20世纪后,因"西学东渐"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思潮,逐步受到西方艺术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中国美术史学开始形成现代形态,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逐渐具有"国际眼光"。滕固将"艺术风格学"引入中国。方闻针对中国绘画和书法的特殊性,在风格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视觉形式结构分析"法。而与"艺术风格学"对立的"图像学"方法被巫鸿应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从以上诸人的研究可以一窥20世纪至今,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区分了两类数学应用题:非视觉化题目与视觉化题目,采用数学测验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54名小学四、五、六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视觉空间表征。结果表明:图式表征在非视觉化题目与视觉化题目上都极大地促进了问题解决,图像表征妨碍非视觉化题目的解决但与视觉化题目的解决无关,并提出图式表征和图像表征在两类题目上有不同的含义。六年级学生的解题成绩及图式表征有显著的提高,但图像表征与年级因素无关。差生的图式表征能力很差,而在视觉化题目上使用图像表征显著地多于优生及中等生。在非视觉化题目的非视觉空间表征与图式表征之间的转换灵活性上,优生表现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后,都市风盛行,传统的中国画图式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视觉感受。时代迫使中国画图式进行改革,表现新的时代语境和形式风格,而这种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图式的陌生化。图式的陌生化是中国画又一次创新的结果,对近年来图式陌生化的部分优秀中国画作品进行简单梳理,旨在为以后中国画创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将视觉文化推向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图像建筑正是我们所处视觉时代的真实反馈,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实验。文章试图从视觉文化的多个方面分析,发现图像建筑的生成规律,为日后创作图像建筑、评价图像建筑、传播图像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方对图像学和潘诺夫斯基的研究,在之后也传入了中国。读了潘帕夫斯基的这一理论,我们体会到他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是通过人们精神生活产生的,它所表达的是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对这一理论的了解,中国学者也开始研究西方图像学的变化和发展,以至于创作出自己的理论指导。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来解读颜真卿书法艺术的不同境界,主要从第三个方面,解释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在意义,并对内容进行解析,从而体现颜真卿书法在书坛上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Made,生存即实践,是除了从圣经首章《创世纪》到《约翰福音》的"语词中心论"之外的另一个主题,即身体化的行动。从made(造物)在《创世纪》中的位置来说,某种程度实际上预示着"语言-时间"向"实践-空间"的变奏。这同时也是对从古希腊λογοσ转化而来的语词中心主义的内在挑战,但这一点却与圣经《约翰福音》中译本的"太初有道(Word)"内在契合。这种"身体-实践"的行动主义在西方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时代进程中得到强化,并进而表现为歌德以"太初有为"重译"太初有言"的行动主义的自觉。在19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以来,"身体/实践"与"语词/言说"的紧张得到了调和,呈现出的是人之存在就是在行动的空间展开与言说的时间叙述中的双重合奏。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俞国良  曾盼盼 《心理学报》2003,35(5):643-648
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考察了30名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和31名一般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视觉-空间表征策略和空间视觉化能力。结果发现:图式表征能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图像表征则起妨碍作用;空间视觉化能力与解题正确率及图式表征策略有显著正相关,与图像表征策略有显著负相关。MD儿童的解题正确率以及使用图式表征策略的程度显著低于一般儿童,使用图像表征策略的程度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在解题正确率和图式表征策略这两个变量上,MD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年级发展趋势相同,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但在图像表征策略的使用上,一般儿童有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MD儿童却没有下降的趋势。两类儿童的空间视觉化能力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视觉化表征是代数应用题表征的一大类型,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视觉化表征的理论主要有视觉-逻辑二维模型、理解-转换模型、表象表征理论和图式-图像表征论, 四种理论模型各有其特殊的方法学意义。代数应用题的视觉化表征主要受到题目视觉化程度和认知负载等刺激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最后, 本文指出了在代数应用题视觉化表征理论、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探索中的进步以及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祥瑞图像自汉代起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谱系及分类。对于研究构建早期道教图像视觉材料的其中一类造型"元件"的样式化生成与建构,雷德侯的"模件化"理论确实有一定意义,但不能忽略艺术家(画师、工匠)的自主性处理及对宗教"同情的领悟"的集体心理之上的价值重构。笔者不揣浅陋,以时贤及先达的研究为基础,以两汉时期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画像石、砖中的祥瑞图像作为早期道教美术考察的对象及材料,尝试探讨祥瑞图像样式化生成的相关设计因素以及画师、工匠对早期祥瑞图像配置模式的构建实践,以就教于方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拟在仙禽瑞兽题材上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艺术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空前活跃,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艺术家们全面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图式和语言逻辑。"85"思潮后,中国艺术家们力图冲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绘画观念与形式的束缚;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自由个体艺术家出现,他们利用具有政治符号的波普风在国外崭露头角,之后的艺术家们立足于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发生了实质的碰撞,西方艺术逐渐将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艺术圈。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何谓道教图像学道教图像学(The Iconology of Taoism)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道教艺术与图像进行全面的文化与科学的解释。其研究理论建立在对道教文化、历史、伦理、宗教和艺术象征意义的探究之上。本文力图站在中国道教图像学的整体立场,揭示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定位和贡献,并为道教艺术史研究提供一套可以突破时代和风格技法限制的视觉现象研究分析工具。该领域的成果能够启发研究者在严格意义上的道教艺术、  相似文献   

15.
"图像学"起源于19世纪西方的传统图像志研究,并迅速发展为国际艺术史研究中具有统治地位的学科之一,现已衍生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史和艺术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帕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来解读古罗马时期庞贝壁画中的《狄奥尼索斯秘仪图》,观者可见其通过刻画的一个重要的古希腊神话中的秘密宗教仪式以及对狄奥尼索斯崇拜,可以窥视出古罗马时期庞贝城的社会状况和社会文化的一角,揭示出其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融化是资本逻辑自身的必然产物,21世纪的资本逻辑已然演绎为金融的逻辑,资本金融化与金融全球化形成合力推动人类发展进程及社会关系从而生成21世纪的人类历史。21世纪资本的时代特征在于它通过金融化生出了"看不见的腿",能突破所有时空阻隔到达可以实现"最大化"收益的资源现场。时空叠加状态下永不停止的交易让资本的集聚史无前例,导致新的历史境遇——金融座架时代的到来。反之,如果在全球经济正义的诉求中考察金融的逻辑,必须注重精神对资本的反作用,呼唤哲学的在场与精神的关照,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识,为资本逻辑设置对立面,在不断克服资本逻辑直线运动的历史偏斜运动中,寻求全球经济正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斯坦利·斯宾塞爵士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是一位同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没有直接联系而又具有国际影响的画家,在立体主义和其他抽象风格盛行的20世纪上半叶,坚守着写实与叙事。斯宾塞还是20世纪难得一见的宗教题材的画家,与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目前,欧美艺术界关于他的研究论著逐渐增多。由于画家经历丰富、创作时间较长,在创作手法及风格上都有很多变化,国外学者们主要从图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加以研究。总体来说,国外的研究较国内深入,而国内学术界对其所知甚少,研究相对不足,主要以译文和期刊论文为主,内容也大多仅仅在介绍其个人生活经历,描述其重要作品,进行简单风格分析和图像描述,学术价值不高。文章用形式分析的方法研究斯宾塞在技法、构图上对拉斐尔前派及文艺复兴的艺术传统的继承,试图为理解斯宾塞提供一个角度,起到一个介绍、引进和初步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思维的动画",存在图是查尔斯·皮尔士在现代符号逻辑草创时期所建立的图式逻辑。20世纪初期,现代观念的符号逻辑出现之时,存在图在学界的研究有着完全相反的立场,其传播过程更是相当微妙。存在图的哲学方面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如镜像逻辑和图像之间的关系、逻辑常项的意义问题、镜像逻辑的认知经济性、弗雷格-罗素论题的失败以及思维语言假设的失败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人们习惯于"左图右史"的阅读和接受信息的方式。许多文学故事都有相关的美术图像文本,不少图像文本也有相关的文学文本。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的同存共生是影响人们信息接受、关乎文艺发展的重要现象。早期从事美术文本创作的主要是画工,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出现了具有杰出创造力的文人参与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同存共生文本的创造,这些文人的参与使得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同存共生的多种形态逐步显现,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同存共生的内在逻辑逐步形成。《兰亭序》的造像显意、《洛神赋图》的模像尽意、《璇玑图》的立像明意就是这个时代文学故事与美术图像能够同存共生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图像学是一门辅助艺术史的科学,旨在形象主题的分类、描写和解释。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研究划分为三个层次阐释作品,不仅适用于西方绘画研究,也适用于中国绘画作品。文章从图像学角度来分析仇英的绘画作品,了解明代社会生活面貌,剖析画作中某种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历史与思想的深层意蕴。对其作品的内在含义做深入分析,关注其在绘画方面的创新,并且结合同时代主流文人对他的评价,揭示其图像背后蕴含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