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哲族鱼皮画这个来自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是赫哲族宝贵的遗存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对我国传统赫哲族鱼皮画材料技法的继承,是为了推动赫哲族鱼皮画材料技术在当代中国的更好发展,继承并不是保守的,而是遵循固定模式,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漫长的美术教育发展中,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对师承关系非常重视。师承关系不仅对中国画的继承和发扬有影响,而且也对培养实用性的工艺人才影响深远。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在当今的学校美术教育中已被班级授课制取代,但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今天,也应重新探索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通过回顾古代师承关系的发展,并分析师徒传承模式与当代美术教育相辅相成的可行性,提出有效借鉴这种模式对培养当代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内涵对各门类学科都影响深远。中国画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中国画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在当前与不同文化交流。基于此,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要将现代和传统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让中国画得到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是近代中国画发展过程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这与中国画精神和当代文化在总体精神趋向、生活与审美方式及价值层面等方面的内在矛盾有很大关系,认清这一现实或许会令我们对中国画精神的传承作出更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就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在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各大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也做出了各种探索,中国画归根结底还是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因此在中国画教学中促进现代与传统的巧妙结合,促进对中国画的文化根源的了解,掌握中国画的基础,促进中国画教学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针对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中国画教学展开一系列的思考,首先分析了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溯源及具体特点,然后分析现今中国画的教学现状,最后就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中国画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仅是工艺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社会的更替与发展。传统技艺是需要传承的,只有用心去对待它,去发扬它,才能感受它的魅力,让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扬州传统漆器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该项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扬州历史、中国历史的正视与传承。民族文化魅力源远流长,但是当今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却是阻力重重,我们只有不断突破,在继承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其得以永恒。文章就以扬州漆器工艺为例,简要地说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创作原则是艺术家对古人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亦是艺术家本身精神文化的体现。由古至今,中国画艺术创作受到过多种流派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其不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且在艺术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儒家思想的精神意义探析通过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儒家思想的"游乐于艺"的体验、"中和"的艺术之美及"绘事而后素"的转化三个方面,探究其对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影响,并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其深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张锐 《美与时代》2023,(5):58-60
中国画既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艺术体现。以中国画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中国画创作中的笔墨观,重点从骨法用笔、笔墨线条、留白、主客观融合、意境营造五大方面阐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发展中面临着笔墨精神溃散的现实困境,唯有扎根民族土壤,坚持民族寻根,弘扬与传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进行传承与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其昀在文化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争论中开始"文化自觉"。他肯定孔子、孔学维系"中华一统"的社会价值,总结孔子确立中华民族理想人格典范、构建中华文明价值传承体系、开中国数千年文明教化先河之功,同时重述孔学的知识与思想谱系。他既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息,是因为有一以贯之的道统,孔子是中国文化道统的中心;同时也主张突破狭隘的儒学道统观,以中国文化大传统为中国社会的新道统。当代中国人应该在继承孔子思想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价值理念,为中华文化开出新道统。  相似文献   

10.
王旸 《美与时代》2023,(4):54-56
新工笔花鸟画是一种新的绘画现象,最先活跃于南京。新工笔花鸟画以传统工笔花鸟画为基础,又融入当代思维,并且在跟随时代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新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领域的热度居高不下,不但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也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理念“笔墨当随时代”。其有别于传统工笔画的点就在于画面中独特的空间构成与色彩,不再以常规空间中的物体出现,而是以传统表现手法为基础,在空间构成上不断进行突破,如多元空间、虚拟空间以及空间的解构重组,隐晦地表达出画家思想。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现实世界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催生出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大的历史变迁而名垂青史的城市,这些城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频繁渗透、交融,中国丰富的地域文化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因缺乏清醒的自我认知而深陷同质化的困境。各区域不同的文化决定了地域人之间思维、行为及地域发展的差异,文化基因作为文化系统的遗传因子,对其深入研究将大有裨益于当前的城市文化传承。城市规划领域内,依据文化基因的功能、属性将其分类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立足各类文化基因的特性选择相应的传承路径,通过文化生态保育、文化战略嫁接、文化基因植入等手段保护文化资源并使其转化为文化资本,引领城市文化的良性继承和发展。开封作为著名的"五大古都"之一,"八朝建都"之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以开封为例进行研究,对其城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出谋划策,也对其他历史名城的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历经千年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完善,形成了独立的绘画体系,特别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文化的交汇,在创新思潮的影响下,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法的运用给当下山水画创作带来了新气象,但创新激情过后,我们发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不见了,对传统继承的缺乏,对个性追求的缺失,对生活体验的缺少,使得当下山水画创作发展遇到了困境,如何学好(坚守和继承传统文脉)画好(画出时代风貌和个人追求)需要进行一个梳理,本文将从突出问题、文化坚守、意象造型、笔墨语言、生活实践几方面出发,并结合自身继承和创作实践,谈谈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记载着我国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和文化美德的重要载体,中国画拥有自己的世界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并且中国画也具备着特殊的文艺理论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内容,它是遵循了我国传统文化特点所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现今我国中国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技能的教学,却欠缺良好的理论知识教学,只注重画面的美感,却完全忽视了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所以在进行中国画教学时一定要将文化特点融入到教学中,有效地将中国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提升中国画中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廖魁 《美与时代》2014,(12):88-88
油画在中国的土地上跟随中国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百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中国美术的一个主要画种。由于历史积淀与文化选择的影响,中国的受众之于油画欣赏也已形成了群体心理趋向,那么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如同其它大多数舶来文明一样,如何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吸取营养,对西方绘画加以创造性的吸收和改进,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作品呢。本文就以中国画元素中的形式和笔墨技法及意境在油画中的运用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为适应时代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进入现代,文化环境更加包容、开放,中国画也势必融入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元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刻上时代印记。为此,从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出发,围绕中国画的当代性特点及发展创新途径进行论述,以期通过不断追寻探索,推动当代中国画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极为鲜明的一个部分,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无论是笔墨纸砚等材料还是作画技法,都充满着标识清晰独特的中国元素。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一些被绘画史铭记的国画大师的名字即代表着,中国画的传承是一个继承传统和不断推陈出新张扬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美学文化、美学认识开始谈起,发现了中国美学从魏晋时期有了新的变迁,而中国山水画也起始于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即表现出了中国人对山川之美的认识,而中国人的美学认识,也是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美学文化、美学认识的变迁而变迁。而山水画的构图,是山水画家对山水画美的一种总体把控,同样,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山水画家对于山水画构图技巧的创新、突破的历史过程,同样也反映了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的传承,变迁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可以说中国人对美的认知,中国山水画家对美的总体把握,体现在了传承悠久的中国山水画中。而中国山水画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过程中,也提升了他的欣赏者、创作者——中国人,中国山水画家对中国美学的哲学思考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周易学会成立于1996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一级学会,现由著名易学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刘大钧先生担任会长。该会以弘扬和繁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为宗旨,积极联合海内外易学研究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传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相似文献   

19.
以张大千荷画创作为切入点,从画"荷"缘由到艺术创作理念,通过水墨写意、没骨表达、泼墨泼彩、光色交辉四方面阐述了其画荷的审美意象。张大千以荷花图式为载体,探索荷绘画创作语言形式,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开启了现当代荷绘画创作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是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一种高雅艺术的体现形式。并且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独特的价值表现与审美趋向。因为中国画主要是以笔墨为表现形式的,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特有的审美趋向。笔墨心像这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在美感表现上,还是审美表达上,都展现了其特有的魅力与价值。对中国画笔墨心像表现与审美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画创造水平的提高。因此,这一方面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