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源始的剧场是"剧场性"敞开的场所。"剧场性"基本结构是"观(思)-居"。"剧场性"显现为让摹仿者、观者分别以"摹仿""经历"的方式在剧场里显身,且使摹仿者、观者、剧中人以"互观"的形态"共在"于剧场场域中。"剧场性"的技术化进程在戏剧创作形态的层面上显现为从"制作"(poiēsis)到"创造"(creation)至"构作"(dramaturgy)的演化。本文切近"剧场""剧场性"的始源之地的根本意图在于将古希腊的戏剧传统与现代西方剧场美学观念相接续,使现代剧场实践者对创作实践的源始的本质和使命有所领会。  相似文献   

2.
城市作为资本涌流的产物,它充斥着人的欲望和反思;资本是为人的身体所服务的,资本和人的特性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城市与身体、资本的对视,就是将城市中人的欲望和反思置于"城视"、"身体视"和"资本视"的视域互视之中。城市、身体、资本都可以是看的主体,也都可以是被看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从《马奈的绘画》出发,结合福柯本人及其理论研究的知识背景和特点,结合他的哲学思想和考古学方法,去"看"他对马奈绘画的"看",分析他对马奈绘画的分析,考察他的"目光考古学"的由来以及在其绘画理论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他在马奈作品中看到并据之陈述的目光、(讲座)参与者投向福柯目光的目光以及所有投向他人和自己的交叉目光之间的认识论关联。  相似文献   

4.
正古圣贤所谓君子,其言谈举止、行动坐卧皆讲仪度,称"君子之容"。凡君子,举止舒迟不迫,体貌闲雅温润。具体而言有"九容"。《礼记·玉藻》:"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此为君子容貌之常态。足容重:步伐稳而重。轻飘趔趄碎步紧倒皆非君子之态。手容恭:抬手高且正,如此为恭敬。目容端:目光不正为斜。眼睛瞪人曰盻,盻视称恨视。不斜视、不恨视,古人谓之"不睇视"。此为端。  相似文献   

5.
视看的问题是贯穿梅洛-庞蒂前后期哲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试图透过讨论视看问题在梅洛-庞蒂哲学(特别是后期哲学中)中愈来愈凸显出来的重要意义,指出在视看问题中实际折射出来的一系列相互扣联的问题,即他人、否定性和被动性的问题。正是这一系列问题与视看问题多层次的结合,丰富和深化着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使之走向全新的"肉身"(la chair)概念和"交织的存在论"。  相似文献   

6.
俄式"木刻楞"建筑是俄罗斯先民在改造客观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美的建筑,满洲里的俄式"木刻楞"建筑是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本土化了的原木结构建筑,具有形态美感、色彩美感、质料美感、建构美感、装饰美感和符号美感。这些美感源于初识俄式"木刻楞"建筑时由感官系统直接感知到的形态与色彩,源于对材料与建构的理性分析,源于由装饰和符号引起的一种感动。文章分析了满洲里俄式"木刻楞"建筑的审美特征,从而给观者精神上的理解与观照。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急才"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来了。有一次,在"三味书屋"读书的鲁迅被授课塾师出的题目难住了。老师出了三个字的上联"独角兽",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便有两三个信口应对了,老师摇摇头,不满意。接着,有个学生答"两头蛇",老师说:"勉强合格。"鲁迅在座位上也仔细地想,当他的目光与老师期待的目光相遇时,他心里一下子就急了,恨不得立刻找到一个好答案,可就是想不出来。老师扫视了一下学生们,似乎有点失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花鸟画写意形态多元化,作为其中异军突起的"扬州八怪"成为这个时代的点睛之笔。从梳理"扬州八怪"及其花鸟画作画的形态方式入手,分别从花鸟画的两种形态即大写意和小写意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细从题材、笔墨和布局三个方面,将"扬州八怪"的代表性画家及作品大写意和小写意形态进行解析,着意于绘画作品艺术本体语言分析,旨在透视出这个艺术群体绘画形态多样化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乐崩",关系到自周初至战国中晚期整个礼乐传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从外在看,它代表着有完整乐制设计、支撑的周初"大乐教",向着春秋以降注重"乐"的艺术性、娱乐性的"小乐事"状态的转变;从内在看,它代表着从依赖于制度支撑的"学统",向着基于历史叙事以凝聚道德德性的形态转变。同时,"乐崩"促发了礼乐关系的重构:如果说"大乐教"的礼乐文明是以"乐"为托底的文化形态、文化场域,则"小乐事"中的"乐"便成为"礼"的辅助形式。礼乐关系的这种转变值得注意,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诸子(如孔子)之于礼乐问题的理解与判定。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新形态学要成其为“学”,需厘清问题意识,围绕概念簇、意象群建构具有内在关联的义理系统。克服文明冲突,需要摆脱免疫学意象主导下的冷战思维。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提出文明包容、互鉴、交流、共生等概念簇,以及场、互鉴、“拔茅茹”等意象群。秉持文明包容精神,不同的文明形态并行不悖。更积极地看,不同的文明传统彼此映照、相互影响,形成活泼泼的互鉴态势。通过实践层面的交流,不同的文明从和平共在走向交融共生。“互鉴”包含用镜与光的意象。“交流”概念可以与“拔茅茹”意象相关联。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从共同性、体用不二出发重新理解一多关系。共同性有别于普遍性,前者是从物的,后者是从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体,多元文明是用;体用不二,故人类文明新形态乃是贯穿于多元文明之中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1.
<正>南传佛教只礼敬、尊奉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并视其为导师,不崇拜菩萨、祖师、护法等。"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边疆民族地区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空间,该倡议涉及的区域具有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其中,宗教从古至今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粘合剂,为促进文明互鉴、人心相通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命美学"的核心"关键词"应当是"生命",因而首先必须对"生命"范畴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说"生命美"。而"生命"的宽泛性,决定了"生命美学"是一个极为宽广的美学领域;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生命运动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形态的美,因而出现和构成相应的美学学科分支。美学的"+"时代,是多种学科互补、互动、互促、互进,创新、变革、升级、发展的新时代。仅以人的生命运动的发展过程为例,生命美学与生殖美学、生育美学、生存美学、生活美学、生产美学、生态美学、生死美学等亲缘学科相"+"、深度融合,就足以看出新世纪美学发展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广阔性。  相似文献   

13.
以勒 《天风》2015,(4):28
"把手机下",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从刚刚两岁的儿子口中说出时,真是"一鸣惊人"。怎么感觉儿子突然长大了,会说这样的话!但当看到他那恳切的目光,和双手用力比画"放这儿"的动作时,作为母亲的我,真是深感惭愧、失职。我终于把手机放下了,儿子的小手拉着我的大手移到一边,只为了让我看着他玩积木。我心不在焉地看他玩着,手却又很不自然地伸向另一边,拿起手机,在他不注  相似文献   

14.
"生命美学"的核心"关键词"应当是"生命",因而首先必须对"生命"范畴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说"生命美"。而"生命"的宽泛性,决定了"生命美学"是一个极为宽广的美学领域;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生命运动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形态的美,因而出现和构成相应的美学学科分支。美学的"+"时代,是多种学科互补、互动、互促、互进,创新、变革、升级、发展的新时代。仅以人的生命运动的发展过程为例,生命美学与生殖美学、生育美学、生存美学、生活美学、生产美学、生态美学、生死美学等亲缘学科相"+"、深度融合,就足以看出新世纪美学发展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广阔性。  相似文献   

15.
科技馆的核心是"教育","教育"本身是严肃的,但是"教育"的体验过程则不然。当代科技馆旨在通过丰富有趣的展教方式来传播信息,因此在科技馆的设计当中,展示形式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强调观者的参与和互动,力求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使观者成功接受信息。以"PEOPLES ON"(人际互动)理念为切入点,在丰富其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应用的方式,通过人际互动理念扩大展项的外延作用,使观者能够更大程度地通过参与来学习知识。"PEOPLES ON"理念将"学习空间"外延到人与人之间,注重开发人际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使人与人之间的影响能够成为信息传播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陶瓷之中,在陶瓷装饰上使用的花纹层出不穷。有人物,植物,山水和动物等图案。而动物图案中,龙和凤占有的比例非常大,因为龙和凤代表着最高祥瑞的神物,龙凤在中国人眼中同样代表着吉祥,富贵。所以在古代的陶瓷装饰,服饰上的花纹刺绣,乃至家具雕刻的花纹,都非常喜欢用龙凤的图案。充分体现出古人对吉祥与华贵的向往和期盼。  相似文献   

17.
史前彩陶上的绘画,经常采用纯正、单一的色彩和平涂的朴素手法,通过具备视觉提纯和抽象意味的线条,在较为准确地表现出物象形态特征的同时,也很好地传达了物象的情态特征,呈现出很强的叙事性和意趣大于形式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视野中,伦理规范的"非历史性"产生于特定社会历史结构再生产的内在需要。伦理规范"历史性"变易的深层动力源于再生产之于特定社会结构的辩证性质。伦理规范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是本质与表象、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伦理规范的历史性理解与虚无主义不存在必然关联。从后思索地看,特定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势,能够生成出或合理抽象出"超历史性"的伦理规范,从而为构建批判性、引导性的伦理规范提供可能。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伦理规范具有基于历史性定在并超出"这个定在"的特定超越性和历史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自娱"和"怡悦情性",以此为切入点,从审美娱乐功能中的"自娱"与"娱人"两方面可以分析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共通之处。当创作书画作品的目的不再功利,而是"聊以自娱"时,创作者便能够"自得其趣",放松心情;当观者领悟到书画中蕴含的审美情感,就可以达到"悦情"的状态,身心愉悦。创作者和欣赏者以恰当的态度以及方式对待书画,方可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十七年"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另类"。由于政治对文学的裹挟,文学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严重异化。女性的性别意识、性别特点被刻意隐没,女性形象成为时代政治、思想道德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作为人的基本情感内容的爱情被涂抹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女性话语权逐渐丧失,进而成为男性形象的陪衬和点缀,成为被改造、被教育的"被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