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莲花纹样,其应用始于商周,风格转变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到明清时期应用广泛,在当今社会中使用得也十分普遍。首饰艺术既决定于社会文化,又体现了社会文化。通过对中国重要历史时期莲纹首饰的应用研究,探索莲纹造型设计思想在莲花纹饰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有助于重新认识、阐明不同时期莲纹首饰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中国首饰设计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并且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对其加以发展提升,使之具有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二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唐高宗及武则天时期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梳理了当时著名道观的源流,分析了嵩山以及上清派在唐朝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唐代女性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高峰的时代,她们不仅有着雍容华贵的服装款式,连化妆技巧和妆容也是别具一格的繁琐华丽,这些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妆容,依然活跃在当今的时尚舞台中,并且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一章,着重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阐释了唐朝以前道教的历史,并深入探讨了初唐时道教与李唐政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女性艺术形象题材在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月份牌中出现较多,在当地的文化艺术生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了平民的审美情趣,也获得了短暂的发展。虽然相对于正统的艺术形式其地位不高,但它们都体现了各自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日常生活,显示了女性特有的妩媚与风姿。  相似文献   

6.
仕女画的概念在绘画史论中,最早出现在唐朝。仕女画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原指描绘上层宫廷女性生活的绘画,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对表现女性形象的绘画的代称。在中国美术史上,仕女画发端于战国,兴于唐宋,于明清之后衰落。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繁荣于江户时代,其风格特点与我国唐代仕女画有着一定关联。文章将以唐代张萱、周昉为代表的仕女画风格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明清时期的仕女画风格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近五万首诗中,涉及女性的约占五分之一。题材涉及女性的容貌体态、生存境遇和内心情感等,而男性诗人受其审美欲求的影响,多着墨于女性的外在美。这些以视觉为主要观感的诗歌将女性存在定格并留存下来,为古代女性妆容的研究留下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唐诗中女性面妆的描述,不但可以形象表现女性的外在美,以及这种外在美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增强诗歌的审美效果,还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审美趣尚。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还可以加深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三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武周之后中宗、睿宗以及玄宗时期的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佛道地位的变化分析道教在中唐发展盛极一时,成为当时与儒家治世之道相抗衡的国之重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建伟 《中国宗教》2022,(12):76-77
中国的乐舞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乐舞的雏形。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乐舞文化不断发展成熟,并日臻完善,展现了中国音乐和舞蹈艺术的漫长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历代王朝文化交汇融合的状态。唐朝是我国乐舞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继承了乐舞的形式,将其应用于祭祀雅乐的体系当中,由此形成“乐舞生”这个群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四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安史之乱到唐末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这段时期道教经典在朝廷科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日本僧人圆仁的日记生动地再现了武宗灭佛事件的场景,同时研究了上清派、天师道和地方民间道派的关系,突出了杜光庭在唐朝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同时,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中国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取外来文化精华,为自身发展提供新元素,从而日益兴旺繁荣。基督教从唐朝时期进入中国,作为外来宗教,不仅需要面临中国文化的冲击,同时需要进一步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基督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涉及范围和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艺术、教育、法学、哲学等。进一步探究基督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的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尹娜 《法音》2015,(2):52-55
<正>众所周知,中国对日本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而佛教则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佛教传入日本,与佛教相关的文化也开始生根发芽,佛教美术就是典型代表之一。日本从飞鸟时代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在寺院建筑等方面效仿中国,以致于当时日本出现了远高于其社会发展水平的寺院建筑与佛像雕塑。这种单纯的模仿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前期,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日本中止向唐朝派遣遣唐使才告一段落。在中国佛教美  相似文献   

13.
佛陀对妇女的态度从来都是肯定的,客观公允的,对于女性的优点、缺点都有所指出,女性加入教团也得到了允许。北传佛教史中,从晋朝女尼净俭开始,一直有女众僧团。唐朝时期比丘尼人数曾达到50万人。但在南传佛教中,女性的地位一直很低,南亚一直没有比丘尼团。各国历史、经济、文化传统不同,男女地位关系甚为复杂,当今世界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佛教妇女被卷入其中,她们站在女性佛教徒的立场上诉求女性信仰的权利、修行的权利和应有的宗教地位。世界佛教妇女的境遇世界佛教妇女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各国妇女在宗教地位上虽然情形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方亚光《唐律》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一部较完备的古代成文法。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历代王朝的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而且完整地体现了唐朝统治者的立法思想和执法原则。因此,从这部法典中,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封建法制的发展轨迹,而...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来解释这句话。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  相似文献   

16.
王运涛  李艳 《美与时代》2005,16(2):38-40
唐朝水墨画的最后完成标志着士人性格中禅道境界的最后完成.唐朝,禅广泛普及到文人日常生活中,水墨画使士人的禅道倾向在绘画上有了最完美的表现.从水墨画的作画方式和水墨色彩等方面,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唐朝士人的禅道境界和宇宙观.  相似文献   

17.
"新罗金乔觉,中国地藏王"。1200年前的韩国新罗、中国唐朝时期,新罗王子金乔觉,来到中国九华山,勤修佛法,99岁示寂于九华山。其卓绝的苦行、宏深的悲愿,体现了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奉献精神,被中国佛教徒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身之一,为中韩两国佛教徒所敬仰尊奉,并成为中韩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载体和人民友谊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中国传统仕女画的黄金时期。唐代仕女画从当时女性的时尚生活中汲取养分,塑造出丰腴华美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唐代女性时世妆,折射出唐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女性时尚的影响,反映了唐代女性自信的时尚观。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是越南的阮朝时期,大约与中国清朝和民国同时,其官方对儒释道三教的管理主要实行崇儒抑佛老的政策。从现存的越南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阮朝专门制定了针对道教的管理政策和法律,事无巨细、条目众多,而且与中国清代的道教管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在于越南阮朝和中国清朝的道教管理政策均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国明朝时期的道教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是思想解放的时期,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多元化发展,社会多矛盾、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性特征。文章从明清时期的地域意识兴起、艺术创作、道德标准缺乏与商业竞争普通三个方面分析明清时期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