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展示设计本身作为技术和艺术全面表达的载体,对公共空间内的各个领域的前进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展示设计是对公共空间的综合利用,将参观者放置在主导位置,按照他们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做出一个人性化的设计方案。文章介绍了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原则,分析商业综合体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目的是为公共空间展示设计方案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中,展示空间可以作为一个传达资讯的载体,成为交流和体验的空间场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展示空间的设计方法和手段也逐渐的趋向多元化。在展示设计中,要把握好节奏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性设计,有效利用空间,增添空间的艺术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观众对于空间所蕴含信息的接受效果,建立空间展示产品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在观众心中树立理想的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环境设计中最直接、最活跃的视觉要素。在展示设计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必须对展示设计空间做出有创意的主题定义;其次要真正了解展示设计中色彩的功能和作用。整个展示空间应有一个统一的色彩基调,以增强整体感,色彩搭配设计必须以突出展品为前提。对重点展品,要利用各种色彩对比表现的方式来加以突出。  相似文献   

4.
王东  钟年 《心理学探新》2014,(1):95-96,F0003
2013年12月7日至12月8日,“首届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2013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年会、湖北省心理学会年会”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承办。论坛由武汉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心理系教授钟年担任主席。张厚粲、黄光国、杨中芳、张侃、乐国安、许燕、彭凯平、王登峰、金盛华、梁觉、赵志裕、康萤仪等海内外知名心理学家出席论坛。参会的专家学者非常踊跃,共有400多名全国各地文化心理学工作者齐聚武汉,远超此次大会承办方的预期,显示出文化心理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后被逐渐延伸到电影及视觉艺术中,逐渐代表了一种有意图的组合手法。将蒙太奇手法运用于展示空间设计中,无疑能够大大扩展有限空间的艺术性呈现和意义表达。立足于空间层面的内容研究,将电影艺术中蒙太奇手法嫁接到展示空间设计中,通过对其在展示空间运用案例的探索和分析,总结出蒙太奇手法运用对展示空间塑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瑜 《美与时代》2014,(7):54-54
展示空间的布局设计通常是在展示空间的环境中,采用一定的视觉元素,借助展具设施,将信息和展品展示在公众的面前,并以此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动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展示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敏 《美与时代》2015,(3):97-99
流动展示空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它犹如展示空间的革新派。融合装置艺术等各种艺术跨界的元素,不再拘泥于既定的空间造型语言和手法,在展陈空间中重新诠释和演绎展览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当今展示设计正沿着"展示空间+装置艺术"相融合的创作方向发展,装置艺术语言在移动展示空间中的重构表达使其形式和内涵都成为趣味性有意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如今发展迅速的设计领域里,展示空间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艺术建筑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了解和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部分特殊人群因设计疏忽被阻隔在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盲人。本文从盲人的视角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他们的感知需求。通过不同展品展示方式及交流模式来增加盲人及普通人对于自身、他人、世界的认识,达到博物馆的教育目的,从而延伸到展示空间中特殊人群交互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现代展示厅的设计通过空间造型%灯光装饰以及色彩的协调运用,构筑了消费者与商家交流的平台。在展示空间设计上应借鉴其展示技巧,增加展示间力度,以收到良好的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导视标识是人与空间信息之间的桥梁。随着公共展示空间的快速发展,导视标识也在迅速发展,成为展示空间里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分析导视标识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出展示空间内导视标识在展示体验中的设计原则、必要性以及影响,目的在于为博物馆导视标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让参观者获得更好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朱彩姣 《美与时代》2024,(1):106-108
以广东省东莞市运河公社为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展示空间改造设计。通过对东莞市运河公社展示空间项目的相关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展示空间改造设计的策略。未来展示空间改造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强调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现在发展中的展示空间已经不同于以往概念中的展示空间定义,其空间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展示内容也分门别类的更加清晰。所以,当常规的展示空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观众需求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寻找更加合适的方式以及媒介做为新的展示载体,为展示内容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空间的表达是雕塑艺术的独特语言,而展示中雕塑与空间完美的视觉冲击使Ron Mueck的"超现实"具象雕塑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Ron Mueck让人称赞的写实功底让他的作品在观者面前"以假乱真",而又因作品的尺寸变化让这些具象雕塑在空间展示中达到了令人震撼的效果,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视错觉是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空间创意表现手法,通过合理运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人们对艺术设计的兴趣并营造出与种不同的艺术设计效果,由于它的表现手法复杂多样,也就为实现不同的空间形式提供了可能。在视错觉语言的运用中,设计者不仅要了解各种条件下的视错觉表现方式,还要能够将其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调节,合理的运用到空间的创意设计中,准确的表达设计理念并传达信息,另一方面,这也极大地扩展和提升了设计者的设计思维。事实证明,将视错觉图形应用到空间设计中,可以产生出其不意的奇妙效果,并且极大的丰富了设计空间的内涵,使设计更加的生动和谐。因此,讨论视错觉原理及其在展示空间设计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把各种视错觉现象归纳起来,着重研究它的艺术价值及其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居住环境是为所居住的居民提供休息,放松压力和促进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占居住环境设计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更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对设计者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对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诸多理论研究,探索人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首先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然后从人的心理、行为出发,探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最后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独立性突出的综合性艺术,现代展示设计绝非只是在空间与时间的范围里进行简单的摆放。在此类设计中,设计师将自身的创意和新环保材料融合在一起,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展示形式,而是将别出心裁的、时尚多变的、风格独特的空间艺术呈现给公众。随着时间及场合的变换,多元化的展示主题也频频处于交替更换的过程中,与此同时也使得装饰材料的消耗量持续加大,形成大量的陈列垃圾,致使资源白白浪费。近年来,全球各国都提高了对资源及环境的重视度,展示设计既是传播环境空间及视觉的艺术,又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中的关键途径,在展示环节中融入现代环保思想,通过展示空间将设计师的环保理念展现出来,可以使公众更加注重环保。文章基于对传统展示材料的使用状况的阐述,对现代展示设计中新环保材料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皓 《美与时代》2013,(2):91-94
艺术展示的空间模式伴随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对其转变的历史进行梳理和论述,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艺术和展示空间模式的复杂关系,认识艺术展示空间模式对创作和欣赏艺术的重要影响以及其在艺术传播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理场所中进行,而举办艺术展览或发生艺术事故的处所就是"展场"。狭义的"展场",包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创造一种自由而流动的观展环境,通常运用人工照明分割划分区域的方法来避免展架划分带给人的生硬感,这种方法也可以避免较小展厅中实物(实墙体,半隔断,展示架)分割空间所造成的拥挤感,在同一个空间中有不同的区域又能增强彼此的联系,同时给人一种心理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环境对人的教育能力并不亚于书本和课堂,适宜的环境能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中的高校非正式学习空间是指高校中能够承载学生自发自主的非正式学习行为的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界定受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文章针对非正式学习空间这种新型学习空间进行思考,并对高校非正式学习空间做出分类。  相似文献   

20.
由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与"万千心理"出版策划机构合作主办的首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于2008年5月24至2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除香港城市大学梁觉教授因事未能出席外,论坛的其他7位发起人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司司长)、乐国安(南开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石铁("万千教育"、"万千心理"出版策划机构总策划)、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钟年(武汉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彭凯平(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在珞珈山下聚首,共同讨论了心理学与中国发展等相关话题,最终确定并正式签署了<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宣言>(简称"珞珈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