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劫波经》是耆那教白衣派的重要经典,其中的胜者传记讲述了24位祖师的生平事迹,是文本的核心内容。自13世纪起,《劫波经》出现了带有细密画的插图抄本,并很快成为耆那教绘画艺术最为流行的创作题材。而在《劫波经》的所有插图中,胜者传记插图数量最多,占比最重,内容最为丰富。因此,胜者传记的图像是研究《劫波经》乃至整个耆那教细密画的关键。本文基于对文本和插图的整体考察得出结论:胜者传记以“五吉祥事”为叙事结构,在确保24祖传记完整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大雄传记的内容。图像高度依附文本,具有风格化、扁平化和模式化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创世记》第六章至第九章的洪水叙事中,尤其是在创8:2b-3a,6-12,13b等叙述洪水消退的情形时,对诺亚与方舟的活动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方舟"■的重要意义。在对诺亚和乌鸦、鸽子的活动的具体叙述中,一方面,独特的修辞手法使得方舟成为世界的中心;另一方面,洪水叙事的编者通过对"方舟"■和方舟的"盖子"■在《托拉》书卷中的意义的独特使用和引申,将非祭司文本中所描写的"方舟"与在《托拉》书卷中所出现的"会幕"联系起来,从而使得非祭司文本洪水叙事中的"方舟"被建构成为一个象征着世界以及人类权力中心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孙玥 《宗教学研究》2020,(1):204-211
《创世记》37-50章记述的是关于约瑟的故事,其形式和内容都不同于之前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叙事(创12-36),且成典的位置在《创世记》的最后,连接着《出埃及记》。但是除了《创世记》37-50章,约瑟在五经中只被提及了一次(出1:8),而在五经之外鲜有提及。为了解开此谜题,本文从约瑟故事中"梦"这个主题出发,并通过与《但以理书》1-6章的对比,重新对《创世记》37-50章做了详尽分析,认为约瑟故事实际上形成于散居时期,因此之前形成的文本有可能不知道其叙事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告别小确幸这种流行文化之后,青年人普遍转向了一种"致郁文化"(亦被称为"丧文化")的消费中。围绕此主题有着一系列文化产品,如美国动画剧集《马男波杰克》就以其突出的黑暗、抑郁风格受到热捧,也因此成为"丧文化"的代表之一。以《马男波杰克》为个案,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解读该部动画的叙事逻辑,可以发现该动画是通过二元对立以及叙事的反转与反讽来瓦解文本意义的,从而达到一种"无意义"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5.
史少博 《孔子研究》2019,(1):140-146
朝川善庵是日本江户时期的儒学者,著有《孝经会通》《古文孝经证注》《孝经孔传音注》《古文孝经私记》等多部著作。《古文孝经私记》的价值的体现,主要有朝川善庵对《古文孝经》版本之考证:考证了《古文孝经》字体不是"籀书"而是隶古,《古文孝经》是孔壁真本,日本江户时期所传《古文孝经》有五种版本皆出于孔壁真本,《古文孝经》有二本,日本所传的《古文孝经》有章无名。《古文孝经私记》的价值还体现在朝川善庵对《古文孝经》内容论释的考辨:对"孝者德之至"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辨、"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辨、"天子之孝"辨等,见解独到。由此,日本学界对《古文孝经私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梁祝戏曲中,最为人熟知的部分即《十八相送》.其实表现这一情节的折戏,最初并无统一的题目,到了近代的地方戏中,《十八相送》这一名称才逐渐成型.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十八相送》戏曲文本是晚明的四个散出选本.当然,戏曲总是在演出中不断变异,所以这些折子并非后世各种版本《十八相送》的唯一源头.为简便起见,本文在没有特指具体出处的情况下,将表现《十八相送》情节的折戏一律称"相送".  相似文献   

7.
《周易》革卦"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中的"变"字,熹平石经作"辩",马王堆帛书作"使"。"变"和"辩"都应读为"弁"。虎皮、豹皮做的弁文采斐然,所以《象传》说"其文炳也""其文蔚也"。战国楚地的《周易》中,这个字很可能本来写作■、■一类形体,是"弁"。由于当时"史""弁"混同,有些版本上的"弁"被误认成了"史(使)"。在有的版本中,"弁"被按照当时"弁"的一种习惯用法读成了"变"。而在有的版本中,"弁"又被读成了同音的"辩"。这就是马王堆《周易》"使"、今本《周易》"变"和熹平石经《周易》"辩"字的由来。与此相关的是,《尚书·酒诰》"勿辩乃司民湎于酒"及《书序》或本"王辩荣伯作《贿肃慎之命》"的"辩"字,应当本来是"史(使)"字,被错认作了"弁",后来又被读作同音的"辩"。这几个例子说明,早期文献中存在着一些由于战国楚简中"史""弁"混同导致误认并衍生出众多异文的例子,有待于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作为打通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跨媒介史学研究,戏曲图像研究作为二者之间的桥梁,是戏曲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戏曲图像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媒介叙事研究的新兴热门课题,对文学、哲学、历史乃至艺术学科的发展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以"乐、图、文"三位一体的中国艺术史研究思想为切入点,探讨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互文关系,通过梳理国内当前戏曲图像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以期能够对戏曲史学研究的多元化、系统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刘一明是清朝乾嘉时期的著名高道,留存著述逾百万字,部分著述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刘一明评点刊刻的《西游原旨》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流行于世的重要版本,也是《西游记》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评点文字对全面准确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刘一明创作的《会心集》中有大量以表达"道理"和"道情"为特色的诗词曲,《栖云笔记》中有大量以"方外人"身份创作的"记""传""序""诗""联",这些作品均以文学体裁为载体,不但思想内容独具特色,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就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而言,道士刘一明理应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乌日切夫 《世界宗教研究》2015,(2):54-59,206,208
蒙古族佛教版画的图像研究目前在国内研究还很薄弱。蒙古文《甘珠尔》的插图版画作为清代蒙古族佛经版画最主要的一部分,一直为国内蒙古学界、宗教学界以及版画研究界所忽略。作者近几年主要从事蒙古族佛教版画尤其是蒙古文《甘珠尔》插图版画的研究,对国内现存的北京朱砂版蒙古文《甘珠尔》的各个版本进行调查研究并有一些重要的发现。本文直接确定了所有蒙古文《甘珠尔》的绘制佛像插图形式、内容和风格,认为蒙古文《甘珠尔》插图形式和装饰风格也深刻影响了清代蒙古、满、藏文佛经插图和装饰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代几大佛像集和《造像度量经》。本文主要介绍蒙古文《甘珠尔》及其插图概况、它的版印插图的发现的过程。分析蒙古文《甘珠尔》插图版画图像渊源以及插图版画的艺术风格对清代造像艺术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宫欣君 《美与时代》2023,(4):118-120
以明代秦耀所题《寄畅园二十咏》、宋懋晋所绘《寄畅园五十景图》两种文本和图像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与明代造园艺术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融合表达,深度挖掘江南园林的文化内核,解构、诠释图文意境。以“寄字语园”为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有关江苏无锡寄畅园的诗画与园林意境相结合,探讨江南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审美意蕴数字化表达的路径,探索立足传统园林文化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有着文体自觉意识的作家,韩少功在不断地拓宽文体的边界。他在多种文本中都使用了元小说叙事策略,元叙述的应用既扩展了创作的文类,又体现了作家娴熟的叙述技巧。在《第四十三页》中,作者用反省式叙述、互文性效果以及不确定文本使小说中的元叙述策略达到高潮。韩少功用反省式叙述探讨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使小说具有了玄幻的色彩;多重叙述视角让文本具有共时性的互文效果,揭示出两层文本空间的复调特征;元叙事技巧让文本内容充满"不确定"氛围,是作家独特文学观和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古代经典文本语言基本构成要素——词、句、章节,研究中国传统认知途径与方式,探讨传统认知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角度和方法。《管子》之《幼官》与《幼官图》文本语言要素研究发现,先秦认知具有三方面特性:自然特性、感悟特性、整体特性。这些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生传统、审美传统、中庸传统密切关联,二者在历史发展中互相影响与强化,逐渐鲜明而稳定。  相似文献   

14.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英译本的Word、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的强化。不同的翻译隐藏着文化背景的歧异,古希腊λογοσ(Logos)是单一公正之神的父性特质,是更加精神化的;英译本的Word主要含义就是语词,是更加符号化与抽象化的;中译本的"道"却具有某种母性文化和阴阳和合型特质,是实践化倾向的。古犹太与古希腊文化的融合就在《圣经》的翻译和阐释中实现并生长出整体性的西方语词中心论的文化传统,这使其区别于较为独立的以《易经》等多文本为源头的行动中心论的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在《创世记》中,语词的创造就是上帝的父性精神力量的创造,就是存在的出场.在《约翰福音》中,希腊文译本的λογοσ、 英译本的Word、 中译本的"道",就是对《创世记》语词创生世界的语词中心论传统的再阐释,是父性主权话语的强化.不同的翻译隐藏着文化背景的歧异,古希腊λογοσ(Log-os)是单一公正之神的父性特质,是更加精神化的;英译本的Word主要含义就是语词,是更加符号化与抽象化的;中译本的"道"却具有某种母性文化和阴阳和合型特质,是实践化倾向的.古犹太与古希腊文化的融合就在《圣经》的翻译和阐释中实现并生长出整体性的西方语词中心论的文化传统,这使其区别于较为独立的以《易经》等多文本为源头的行动中心论的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赤松子章历》是早期天师道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对今本《赤松子章历》的量词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多为中古时期的用法,也有一些是唐代才出现的,可见今本《赤松子章历》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少后人增补的内容。书中出现了"贴""对""事""铤""管""笏"六个唐代新兴的量词,特别是频繁使用"笏""管",由此可以判定今本《赤松子章历》的最后成书时间不可能早于唐代。论文从量词角度所进行的语言学分析,或可为《赤松子章历》的时代判定提供新的辅助证据。  相似文献   

17.
北宋末成书、南宋初刊行的《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但通行的《大正藏》本《图赞》第11、14两参的插图发生了颠倒。参核图像特征和《华严经》可知,《图赞》的另外11幅插图也发生了错位。以《图赞》为底本绘制的明初太原崇善寺壁画的作者意识到了插图存在问题,但并未意识到问题不在插图本身,而在插图顺序错位,因而仅做了有限的修订。插图错位是由于编印过程中编辑者对各善知识的形象认识不够深入而造成的。元至明初《图赞》曾十分流行,但到明末清初时仅有文字部分流传,插图可能于此时在国内失传。  相似文献   

18.
《圣经·路得记》和中国民间传说《涌泉跃鲤》分别是基督教与儒家传统文化中影响甚广的作品,两部作品均以日常家庭生活和婆媳关系这种易于被众人理解和认可的题材而微言大义,展现路德之爱与姜诗妻庞氏之孝,不仅使"爱"与"孝"丰富的伦理内涵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文本中所反映的家庭伦理观念又蕴含着独特、深刻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景天星 《法音》2021,(2):61-63
翻阅佛教典籍,有诸多"琴弦"之喻,然最为著名者,莫过于"因缘和合喻""狮子筋弦喻"和"不急不缓喻"。此三种譬喻分别出自《入中论讲记》《华严经》和《中阿含经》。一、因缘和合喻"因缘和合喻"见于月称论师造、法尊法师译讲的《入中论讲记》。在《入中论》"第六菩提心现前地"中,月称论师有一颂:"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见彼行相识。"  相似文献   

20.
戏曲动画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类型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戏曲与当代数字媒体艺术跨界融和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戏曲基因"。因此,戏曲动画在叙事结构上具有一般动画所不具备的叙事模式。在整个叙事过程中,各种叙事元素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丰满多变的叙事模式,这也是当代戏曲动画在叙事模式上最为动人的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