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门的世界>和<天下无贼>两部影片是电影史上的经典喜剧作品,其在带给观众笑声和欢乐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中西美学之比较的浓厚兴趣.西方美学立足于艺术和科学、美与真的一致,强调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本质.中国传统美学则以儒家美学思想为主体,以德和仁为内容,主张美与善的统一,其审美活动通常具有政教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舞蹈美学大多从形而上哲学出发,致使舞蹈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等美学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现代认知科学的迅速发展使以往从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审美活动这一遥不可及的目标得以实现。认知美学是建立在现代认知科学基础之上的美学流派,它借鉴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材料,解释文艺和一般社会生活中具体的审美现象,揭示人类审美活动的奥秘。认知美学视角下的舞蹈美原理的现代阐释以舞蹈美原理为研究对象,以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对舞蹈美研究存在的不足为线索,分析舞蹈美的形成与内在机制,以期为舞蹈美学研究给予切实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有着五六千年的文明史 ,有着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中国古代的美学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风采 ,对亚洲、欧洲的美学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是众所公认的。但是中国在 2 0世纪前并没有形成一门可以称之为美学的学科。现代形态的美学是从西方传入的。美学是以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为任务的 ,审美活动中美是关键词 ,美的创造与美的欣赏是美学研究的中心。因此 ,美的本质、美的本源、美的特征是美学本体论所要研究的三大问题 ,而美的本质是美学本体论的中心问题 ,所谓美的本质即美为何。美的本质与美的本源是不同的 ,美的本源是说美何来。美为何与…  相似文献   

4.
美:诗性神话     
颜翔林 《学海》2002,(5):154-158
怀疑论美学认为美属于一种诗性的神话 ,它认为审美活动和神话思维具有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特征。怀疑论美学认为 ,只有美学神话 (TheMythofAesthetics)和“审美神话 (AestheticMyth)的概念 ,才可能对审美活动做出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李欣复 《美与时代》2006,(12):13-15
博学全才的梁启超也是首位现代美学的阐发者。他在美的本质、美感心理特征及功用、审美情感之地位、作用,以及地理、社会等政治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而造成的历史与个人美感差别等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的阐述论证,都足以说明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第一人,是启蒙主义与经验主义和文化趣味主义相结合的美学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中国古代传统家具都在受到民族特征、区域民俗、地理气候、制作工艺水平、社会结构以及宗教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古典家具不同于西方的传统家具,有着自身的独特韵味。中国传统家具的特点是工艺精美,技术精湛,而且简单的装饰却涵义丰富,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造型,饰品,材质上可谓是独树一帜,影响深远。通过对中国古典和现代家具进行比较、举例、分析等方法来阐明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中国现代家具在继承和发展古典家具设计元素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伟民 《美与时代》2006,(10):18-19
易健先生的《美学》从人类整个生命活动、生存活动的角度来理解、分析、阐释审美活动的。在作者看来,审美是指向人生的,美学自然是对人的生命活动作诗化的阐释。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是人的生命的宣言,生命的自白。美学的宗旨就是将人们引向诗意化的境界,让人们“栖居在诗意中”,按美的规律来建造人自身。在美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上,本书另一个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彻底摒弃了长期以来美学研究中主、客二分的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首先精辟地分析了审美活动是主体、客体的一种双向活动。在易先生看来,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客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们都不能游离于审美活动之外,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审美活动之中,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潜在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8.
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不同的形态,美学(史)则随着审美活动的转换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题.这种汤因比式的挑战一应战文化模式形成了一种时代--审美活动--美学理论的互动关系.应该说,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传统/现代/后现代、东方/西方/全球化、官方/精英/大众等的相互并峙、交织、冲突、对话和整合的拼贴状态之中.对时代主题和审美活动的不同侧重点,就形成了当今美学界的实践美学、超越美学、生命美学、和谐美学、修辞论美学、生态美学和文化研究美学等美学理论构架.所以,要言说当代美学理论,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从哪个参照系去定位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9.
刘福智 《美与时代》2006,1(1):22-25
艺术和科学各有其个性,又有着共性。“鉴赏美学”课程则是从审美的角度探讨艺术和科学,展示人类两大文化领域的共同美。这是一门崭新的美学课程,也是一门崭新的美育和素质教育课程。不过,它既不属于探讨美的原理和规律美学,也不属于诸如技术美学、工程美学、建筑美学之类的实用美学,可将其定位于对艺术美与科学美进行比较和鉴赏的一种推陈出新的美学学科。  相似文献   

10.
明清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经典之作,其严丝合缝的结构、线条的优雅、简练劲挺的造型蕴含深厚的文化审美意蕴。明清家具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具有混搭的现实价值及其特点。从材质、工艺、功能布局、色彩等方面进行融合混搭探索,以期使以明清为代表的传统家具在现代家居环境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思想家柳宗元的重要美学观点之一。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了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观赏者去发现它、照亮它、唤醒它,使它成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联想起城市广场的美学特征,也具有"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之理,就此来谈谈理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对“美”的探讨呈现多元化特征,即“美”具有朦胧性与模糊性。每个美学流派或美学家其观点总是各执其说,莫衷一是。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美”也会使人产生一种难以言说,无以名状的困惑感。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都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文字等诸形式准确完美地呈现出来的。本文试以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之观点为统摄,从自然美与艺术美二者关系的角度切入,探讨其美学思想的矛盾性和美的特性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明代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当时社会的发展与改革给带来了经济的复苏,匠人们也有了一定的自由,文人士大夫也积极参与设计家具,结合人们的实际需要,产生了注重选材,结构严谨,造型美观,装饰得体,技术精湛,实用性强的明代家具。它在家具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实现了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也展现了家具意匠美、工艺美、结构美和材料美,更体现出家具的科学和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学的一大困境来源于西方学术语境与中国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重新发现与挖掘具有中国特质的美学理论资源成为美学界的重要课题。中国器物以物质存在形式完整、连续、丰富地保留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古典美学,是区别于西方美学、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美学理论资源。从器物的概念出发,器物美学主要是指对器物实用形制或者形式中显示出的人类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可以表征为功用之美、文明之美的审美特质。激活与挖掘中国器物美学的理论资源,可为我们建立起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更切实可行的理论样式。  相似文献   

15.
家具是一种既有实用功能又有文化艺术性的具有双重属性的物质器具,它既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面,也包含文化艺术的一面,其在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创造性、适应性等众多方面都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数学美恰恰为家具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尺度标准,借助它我们可以衡量和把握家具的形式。数学美的三个特征——简洁性、和谐性、奇异性都应该体现在家具设计中。了解和研究家具设计中的数学美,有利于更好地创造优秀的家具产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物质生活和空间环境都有了新的追求,而"轻装修,重装饰"也已经变成我们普遍追求的空间要求。软装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们如精灵在家具间发挥着神奇的力量。任何经典设计的美,都不能离开特定的自然属性,也不能离开人和人的生活。中国有句古话说:"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轻松愉快且富有自然气息的空间环境可以使我们因工作学习而长期绷紧的神经得以放松,拒绝华丽繁复的装饰与摆设,真正让设计走入生活,贴近自然,任何设计不能脱离大自然本身,同时也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自然与生命的主题被陈设艺术设计界反复诠释着,为陈设艺术注入了趣味十足、美仑美奂的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17.
赵光泽  时迪  赵静 《美与时代》2013,(7):105-107
家具与室内设计共同服务于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引导良好的生活方式的目标,两者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索家具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并充分利用家具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来完成室内设计方案,将对家具的陈设和室内设计产生积极作用。一、引言家具是室内空间中的重要陈设,按功能分类,家具属于实用型陈设。家具陈设品与室内设计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究竟家具会对室内设计的哪些方面产生作用,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利用这种作用来完成室内设计方案呢?本文就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审美观照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个重要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美学范畴,“审美观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但人们对这个范畴虽然常用,却多是习焉不察,对它的内涵与渊源不甚了了。在我看来,审美观照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必要过程,是审美主客体之间发生实践性联系的特殊方式。审美状态的进入、审美活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有  相似文献   

19.
潘必新同志在《哲学研究》1997年第12期撰文对“科学美”提出质疑,并坦言做这个题目是“踩在一块危险的土地上”。其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更是一块催动新学科生长的充满希望的土地。科学美学中的“理论美”、技术美学中的“功能美”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足以动摇以“非功利性”为核心范畴、以艺术美为主要对象的西方传统美学的理论框架。新旧交替,争议势所难免。对不能为传统美学所容纳的科学理论美,不仅有个“有没有”的承认问题,更有个“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界定问题。令人惊异的是,潘必新拒斥科学美,徐恒醇论证科…  相似文献   

20.
天水南宅子明清家具是中国明清家具地方流派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天水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它除了具有中国明清家具共有的装饰艺术风格外,还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从家具的色彩,到造型的设计,及雕刻、镶嵌、金属部件装饰,天水南宅子家具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对其装饰艺术进行归纳和概述,挖掘出深层次的东西,提取出更多的有用装饰元素,可以丰富家具设计和家具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