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生理学、神经哲学、认知理论的影响,当代中国美学建构出现了延续至今的身体转向。21世纪以来的实践美学凸显其身体维度,强调身体与实践的原初关系。生态美学发现家园意识与身体意识密切相关,力图揭示"生态审美本性论"与身体美学的内在关联。生命美学和生活美学也承认生命/生活的身体性,有意识地走向"身体之维"。随着这种转向的深入,身体美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枢纽。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感受、感觉。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和"能感之"与"能写之"就是一种身体主体性建构的体现。在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身体主体会产生一系列身体感感受、感觉:"境界"("意境""气象")"不隔""真切""工"(即"美")"爱"。因此,王国维的身体主体性美学才是"可信"而又"可爱"的生命美学。从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者说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学术视野上讲,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除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美学以外,没有一个美学家的美学理论能够真正深入到如此深的生命境界。因此,未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就是两个"回到"与两个"转向":回到鲍姆嘉通,回到王国维。转向"身体现象学"、转向"默会致知论"的后批判实践哲学和思维现象学。  相似文献   

3.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从基于"身心一体"的整体性身体概念出发,致力于研究和改善人的身体经验和效能。身体美学具有三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维度:分析的、实用主义的和实践的。但他的身体美学没有从本体论的角度,充分挖掘并展示身体的美学意义,也不能避免实用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7月23日,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九江学院等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中国休闲哲学论坛暨身体美学专题会议"。与会学者们在这个丰盈的文化空间聚集,探讨身体与休闲、生态、日常生活的关系。论坛围绕"从学科定位到研究范式""探究身体美学与休闲美学及其他学科关系""勘探传统文化中的身体美学思想""敞开超越西方身体美学的可能路径"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末理查德·舒斯特曼明确提出"身体美学"概念之后,在众多学者——特别是我国美学学者的努力下,长期统治美学阵地的主体性美学即灵魂美学有被彻底动摇的迹象。王晓华教授出版的三部身体美学专著,引起了国内以至国际美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兴趣,俨然形成了一个"身体美学热"。同时,也有人对身体美学的合法性提出异议和质疑。对此,身体美学家有必要为身体美学的合法性做进一步的辩护。依据现代人生哲学及其精神青春期理论所提出的"生理青春期"早于"精神青春期"即"身先于心"的观念,明确指出,身体,才是真正的"主体",所谓"灵魂主体"的说法实际上是对"身体主体"的一个僭越。"身先于心"的事实,是身体美学得以成立的终极根据和合法性来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美学界出现了更新研究范式的热潮。当代生命美学就是这场实验的参与者。它推出生命、感性、自由、审美超越等关键词,阐释了自己的基本主张。而随着身体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生命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关系也必然会被予以重新哲思。总的来说,生命美学总是涵括了身体美学,身体也总是牵连出生命美学。由于身体的生物性和在世性,一个更完整的美学之环诞生了。当生命美学经历了"身体美学—生活美学—生态美学—超越美学—身体美学"所形成的话语环,它已经将后者的脉络涵括于其中。通过重构这个话语环的内在关联,从身体出发的生命美学显现了其原初形貌,证明了其涵括已有理论建构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当下消费社会中正急遽发生的身体转向的一种理论回应,舒斯特曼所首创的"身体美学"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但客观而言,舒斯特曼只是尝试性地初创了一个身体美学的学科框架之雏形,因而在身体美学基本维度的划分、学科边界的界定,以及具身化的实践策略等问题上,无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值得讨论和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程度美学     
任何事物或事情都是要讲究程度的,"程度"问题不仅是哲学问题,更是美学问题。程度美学的提出,是基于哲学美学原理和社会实际两方面的。程度美学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程度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其实践方面则分为社会和艺术两个范畴。不论在社会生活里,还是在艺术创造中,准确把握好"程度",就等于是把握了美的真谛。不论什么,适度为美。  相似文献   

9.
舒斯特曼提出来的“身体美学”日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传统中国哲学和中国医学中所包含的身心一元论思想指导下的身体观来说明身体美学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思考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身体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及其对于当前流行的美容实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正时间:2014年4月26日下午16:00—18:00地点:北京燕山大酒店咖啡厅人物: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美国亚特兰大大学教授)理查德·舒斯特曼,是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的代表人物,也是活跃在当今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学者。他首倡的"身体美学"进入中国之后,自2004年以来引发了国内的"身体美学热",至今已经十年。2014年年初,舒斯特曼教授的著作《表面与深度:批判与文化的辩证法》(以下简称《表面与深度》)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思想中既有"真理"概念,也有关于"真理"的理论。本土汉语中的"真理"一词,主要是指真正的道理与最高的意义,与之相近的概念是"道"。汉语佛教中的"真理"概念及真理理论,主要是一种价值论。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真理"概念与真理理论,则主要是一种认识论。在中西古今哲学比较的广阔思想视野中考察中西哲学的重要概念与观念,对于发展当代汉语哲学,可提供极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与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反本质主义美学并不是一个美学流派,而是一个边界模糊、理论旨归多样的美学思潮,它更多地指涉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思维态度。它在理论的最根本处对传统美学的最核心问题,即"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发问并进行彻底清算。它是在哲学和艺术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着的一种美学思维和观念上的革命。反本质主义美学以后现代境域中的审美现实和艺术实践的变化作为问题的起点,以变化了的后现代哲学思维模式为理论的方法论武器,对传统美学基于其上的元问题采取的是放弃的态度和立场。这是反本质主义美学的理论可能的基础,也是反本质主义美学的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终结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美学问题的研究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海德格尔批判传统、追问存在、终结哲学这一伟大构想的深刻用意在于:他把传统哲学当作了小写的哲学,而把思看作永恒的大写的哲学,终结已经进入历史的旧哲学,召唤哲学之"思"。德里达则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用"差异"原则来取代"中心"概念来完成他的"哲学终结"之思。哲学和艺术是美学的两极,"哲学的终结"和"艺术的终结"一起预示并彰显着美学的危机。后现代主义美学研究必须从"终结"话语下的"美学的危机"研究开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传入中国,为我国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身体美学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和新兴领域。它提倡我们关注身体和身心的和谐统一,这也为理论研究与实证主义的结合以及跨学科的交互研究打开了一扇窗。以身体美学理论指导着演奏艺术实践,可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身"、"心"、"琴"三位一体的契合,做到"身随心动,乐随身生",不断提高演奏水平,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要想成为一名高水准的演奏家,"身心如一"、"人琴合一"则是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吴笑韬 《美与时代》2007,(12):32-34
柏林特在哲学基础、审美模式、审美感官三个层面上对审美无功利命题进行了批判,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即他所说的"介入美学".不过,这种新的美学理论与审美无功利命题在根本上是兼容的.审美无功利命题在"结合美学"中得以保留的价值在于它能为"介入美学"提供一条限制"介入"深度的底线.  相似文献   

16.
从艺术到哲学,从哲学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哲学,我始终是一个"徘徊者"。一面是对艺术的本然兴趣,另一面是对哲学的后天兴趣,正是这种"内在的张力",使得我从事美学研究感到非常非常的愉悦,或者说,我基本上是以一种"美学的态度"来研究美学的。从"生活美学"、"艺术终结"直到"分析美学"的思考,为我目前的美学研究划出了一道浅浅的印迹。  相似文献   

17.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身体在四个维度上展开:实在的存在、欲望的存在、想象的存在、信仰的存在。历史上的"纵欲"和"禁欲"皆源自其过于关注或片面重视作为欲望的存在的身体,而忽视了其他三维。裸体图像(含绘画、雕塑、摄影)、自画像、行为艺术、舞蹈,是身体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载体。身体美学应以之为主要研究对象,予以重点关注,如此方可使自己区别于身体哲学,同时也可检阅、充实、丰富、发展、深化自身。  相似文献   

18.
汉语哲学是中国哲学追求本真自我的一个面向,其工作是基于哲学与语言的文化通约性、语言的世界观内涵与哲学功能,通过"让哲学说汉语",来建构中国哲学"自己讲自己"的哲学范型。汉语哲学登场的方位、景观与状貌需要从中国哲学的当代转进来辨识。哲学话语构造和语言哲学分析是对汉语哲学展开研究的两种基本进路。汉语哲学有望为中国当代哲学创建树立一个良好典范。为此,它还应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超 《美与时代》2015,(2):19-22
与生态批评领域"生态"与"环境"之辨的针锋相对相比,我国美学研究领域对二者的区分和关联的认识却更具有包容性。"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具有宽泛性和包容性;"生态"是一种关系,是观察和研究事物的一种新视角。"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无所不包的"环境";"生态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理论立场和未来发展方向。不管是"环境美学"还是"生态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都是对环境审美某种模态的理论阐释,在实际审美过程中它们并不单独存在,并时常与艺术审美、生活经验和理论思维等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从最初对西方身体转向的应激反应,到开始关注中国古代哲学的身体维度,再到多角度、宽领域深入开掘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特质,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关于这一研究的新进展,海峡两岸"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会议从三个方面,即"身体与伦理"、"体感与体知"、"身体与语文"作了细致的探讨,不仅深化了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也推进了海峡两岸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已成为建设当代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