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本土宗教文化的道教音乐是学界涉足不多的冷门。自20世纪50年代末,部分学者零星地做了一些道教音乐的收集整理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更多学者参与道教音乐的田野考察、资料收集、学术理论研究,以及将道教音乐引入剧院舞台作艺术性表演展示,这一学术冷门逐步形成研究热点。文章以过往道教音乐的学术研究及艺术实践之综述和分析为主要内容,对当代道教音乐做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桃花扇》中的《周易》文化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花扇>的构思受到<周易>文化的深刻影响.<周易>的阴阳之道是<桃花扇>人物阴阳对应设置的依据;剧中复社清流和马阮奸党的斗争是一出光明受损的明夷卦;<桃花扇>不奇而奇的主旨深受<周易>名小旨大思慰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孔尚任 ( 1 648——— 1 71 8) ,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 ,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他因创作有历史剧《桃花扇》 ,当时与《长生殿》的作者洪被称为“南洪北孔”。另有与顾采合作的传奇《小忽雷》 ,诗文集《湖海集》、《岸堂集》、《长留集》等。《桃花扇》和《长生殿》代表了中国历史剧的最高水平 ,三百多年来在戏曲舞台上一直盛演不衰 ,对当时及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 ,对于孔尚任特别是《桃花扇》的研究一直倍受学者重视。徐振贵教授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孔尚任的研究 ,发现过许多孔尚任的佚著、佚文 ,出版过《小忽雷传奇校注》、《…  相似文献   

4.
戏曲文化是中华艺术的一块璞玉,是音乐、舞蹈、表演、叙事、美术、音乐、舞台、服饰等多种艺术的有机融合,并且具有良好文化环境,与多种艺术相互碰撞。时至今日,戏曲仍旧以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艺术工作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由于特有的民族性、审美性和观赏性,戏曲中丰富多彩的故事可以作为我们动画创作、推动动画产业发展的素材宝库。  相似文献   

5.
杂剧、传奇是中国古代戏曲梨园中的一枝繁花。素重传统文化积累的齐鲁书社,在挖掘整理出版《元曲四大家》、《全明散曲》、《全清散曲》、《诸宫调》、《董西厢》和《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等戏曲品牌古籍的基础上,把握近年来大众戏曲文化复苏的良好势头和时代永恒的爱情主题,适时编集出版经典绘图《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四大古典爱情悲喜剧,为读者提供了一套赏心悦目的古典名剧精品图书。作为大众通俗文化的戏曲,四大古典爱情名剧自宋元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种,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对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产生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6.
民族声音与戏曲演唱同根同源,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二者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在民族声乐演唱当中,不能一味追求西洋美声的唱法而忽视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吸取戏曲演唱中的高位置念白、润腔技巧、舞台表演技巧等,以使民族声乐演唱得更加生动、形象、完美。  相似文献   

7.
常德地花鼓是湖南常德地区流传最广、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无论从舞蹈音乐还是舞蹈表演上,都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其舞蹈音乐,分别从不同视角予以鸟瞰和显微,旨在引起众多舞蹈工作者和学者的关注,让常德地花鼓,走入新时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艺术舞台,并深入到丰富多彩、高潮迭起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派"的动画创作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曾获得世界级赞誉。"中国学派"题材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美术设计中体现出强烈的中国本土特色;音乐中糅合中国民乐和戏曲;结构形式借鉴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形式;动画中蕴含中国式哲思;动画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器乐舞台表演在当今艺术表演中已经十分普遍,器乐演奏者不仅需要良好的器乐演奏技巧、音乐专业知识和一定演奏经验,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消除舞台紧张心理,提高在器乐舞台表演中的心理素质是器乐演奏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三月末的北京,尚处在春寒料峭之中,北京白云观道士已在北京音乐厅进行了道教音乐汇报演出,庙堂音乐第一次走上首都舞台。三月廿九日晚,位于市中心西长安街南侧的北京音乐厅,聚集着来自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及音乐界的专家、教授,准备欣赏即将演出的道教音乐。舞台上悬挂着两个巨大的幢幡,中间摆着一张小桌,锦绣桌围上,“白云观”三个大字赫然入目。演员尚未出场,单看舞台装置,已有几分宗教气氛。演出前,北京音乐协会主席卢肃和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讲了话。卢肃在讲话中介绍道: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分会,负责编撰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北京卷》,在中国道教协会和北京白云观的大力协助下,通过编委们  相似文献   

11.
戏曲音乐元素贯穿于戏曲的始终。本文从戏曲元素中的旋律、舞台艺术、审美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代音乐中戏曲元素的应用,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作品分析了当代音乐中戏曲音乐元素应用实例,以期为当代音乐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韵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其与西方的"灵韵"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多了"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的感觉,给人以无尽的审美享受。而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深得"韵味"之神髓,其旨意实在于隐略里,义例可见于回互中,评判寓于含沙射影,其实写侯李的悲欢离合,虚写家国的兴衰荣败,虚实相生,韵味深长。一曲《桃花扇》系一代兴亡,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了其审美意涵。"曲完意不尽",充分体现了《桃花扇》的审美韵味,道出了《桃花扇》不可估量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艳霞 《美与时代》2003,(10):31-32
歌唱艺术它不仅仅是学习演唱技巧,要更好的完成声乐作品,歌者必须掌握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我国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和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除学习专业外还要学习与音乐相关的课程以及文科类的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声乐作品来源于生活,以其精练的语言反映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反映出作曲家的审美立场和世界观,歌者在表达作者意图的同时,也必然要加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因此,对歌唱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歌唱者音不准、节奏不稳,旋律演唱生硬,缺乏美感,这都与歌者本人音乐知识和音乐修养有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歌唱活动已非常普及,但是一些歌唱者由于技术不精或是只注意发声技巧而忽视歌唱内容,缺乏激情,口中所唱与心中所想毫无关系,声音空洞乏味,舞台表演不自然,无法让观众很好地感受音乐美。随着社会的进步,歌唱活动已非常普及,但是一些歌唱者由于技术不精或是感受到音乐的美。为改变这种现象,声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吐字咬字水平,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等,让学生有表情地歌唱。  相似文献   

15.
音乐表演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与听众面对面的交流,无论是在音乐赛场、音乐会舞台、音乐考场,公开与专业教学课堂,甚至广播电视、录像、录音棚中概莫能外。一位优秀的成熟的演奏者,在听众面前表现的自信、出色演奏和个性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平时训练中良好心理素质的培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从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无论是其剧目结构、舞台表演,还是剧种风格,无不融会在音乐之中,因此音乐成为戏曲中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作曲家的劳动,就是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外化成听觉形象,转化成一种与文学语言相对应的音乐语言.音乐能否与戏曲文学和表演完美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直接影响一个剧目,乃至一个剧种艺术呈现的高低和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洁  孙宏亮 《美与时代》2014,(8):107-107
军队音乐文化是以一定的音乐载体呈现的,了解、分析并掌握军队音乐文化的载体构成,对于更进一步的认识军队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先进的军事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尚任的《桃花扇》突破了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的窠臼,以侯方域和李香君一南一北修真学道终结,虽然不符合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原则,却在艺术真实的层面上与现实版的侯李之恋构成了互文回响,呈现出决绝之美、理想之美和悲凉之美,《桃花扇》的立意深度因此超过了一般的历史剧和爱情剧。  相似文献   

19.
商蕤 《中国宗教》2022,(8):88-89
<正>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始于20世纪初,发展至今产生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不同阶段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的突出特点。中华传统文化和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为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又经过曲式和演奏方面的不断地中国化的创新尝试,基督教赞美诗音乐逐渐体现出了更多的中国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20.
谈《桃花扇》中的道家道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孔尚任与道家道教的交往情况,接着重点论述《桃花扇》中的道家道教思想。《桃花扇》不仅把整个故事情节镶嵌在道教的框架之中,使全剧笼罩了一层浓郁的宗教色彩,而且还把道教看作所有剧中人物的归宿。同时,剧中还宣扬了人生如梦、真假齐同的道家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