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出土,给《易传》思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帛书《周易》包括帛书《易经》、帛书《易系辞》、帛书《易传》性书。帛书《易传》佚书又包括《要》、《二三子问》、《易之义》、《缪和》、《昭力》等著作。这些新出土的帛书《易系辞》、帛书《易传》佚书,其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言论,这些言论有的冠以“孔子曰”,有的冠以“子曰”。(其中《缪和》《昭力》两篇的“子曰”,指谁的言论,需另作研究。)如果把孔子这些言论和通行本《易传》、《礼记》、《大戴礼记》、《孔子家语》、《孔子集语》等著作…  相似文献   

2.
孔子晚年心志蠡测--并为《莫春篇》作一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晚年的心志如何,的确多费猜疑。作者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当今留下的史料作恰当的选取与解读而已。本文以《论语》为基准,通过《易传》与《春秋》来了解孔子晚年的思想。对《论语》里自古以来号称难解的《莫春篇》作出新的了解,显豁孔子晚年密契天道的意境,指出这正是孔子志存拨乱,推阐易道,作《春秋》运诸三世之苦心。后世实在不宜再忽视或过度怀疑《孟子·滕文公下》、《史记·孔子世家》及新近出土帛书《易传·要篇》等史料具有呈显孔子晚年思想实况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3.
帛书《易传》中有关于《恒》卦的四处解释,仔细研读这四处解释,了解其内在含义,一方面对于推知帛书的成书年代或有帮助,另一方面可知帛书《易传》中所出现的不同卦序正是《周易》自身变化的重要标志,透过帛书《易传》,可以对《周易》中的占筮与德行有着新的认识,并且对于重新把握孔子的易学思想亦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马王堆帛书《易传》出土四十多年来,学界从不同角度了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帛书《易传》六篇,仅其释文就计72种之多。刘彬教授很久以前就关注帛书《易传》,倾其全力对其研究,扎硬寨,打死仗,对其进行漫长、艰辛、细致的校释研究,打下良好的文献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对孔子易学思想进行深入的考证和探讨,最终形成了训诂、考据和义理兼备的综合研究体系。2016年9月,《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下简  相似文献   

5.
马王堆帛书《缪和》《昭力》中的"子"即是孔子,其中蕴涵着大量孔子易教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和其他古籍中所见孔子思想相互印证而又富新意。孔子晚而好《易》,不仅出于个人宗教情感之需要,更主要的是他对易之教化作用的阐扬。挖掘这两篇中的孔子易教思想不仅可以推动帛书《易传》的进一步研究,更可以深化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之《易》教及其象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之《易》教及其象数[港]邓立光孔子《易》教之内容,由于帛书《易传》之刊布(1),而得以述焉。孔子说《易》未能为弟子完全接受,此因孔子对《周易》性质之转换一由卜之书转化为言德之书一超过时人之认识水平所致。孔子在其《易》教中兼用象数,...  相似文献   

7.
试论帛书《衷》的篇名和字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三件残片的缀合和考释,认为所谓的帛书《易之义》原篇题当为《衷》,是孔子后学按照阴阳和衷共济的主题所选定的孔子沦《易》言沦的汇编,编者以为这些言沦是最为适当的论《易》之语,故名其为《衷》;而原记字数“二千”当为“四千”之误;同时进一步考定帛书《要》的篇首当为今本《系辞》的第十章。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关于通行本《易传》其中特别是《系辞》的性质问题,我已经写了数篇文章加以讨论。针对以前学者一直以《易传》为儒家作品的看法,强调了《易传》与老、庄及黄老学派的思想联系。这些文章发表后,在学界引起了讨论,赞同与反对者都有。去年,帛书《系辞》释文首次发表,引起了个人的强烈兴趣,读后觉得帛书《系辞》的道家色彩更  相似文献   

9.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易童子问)认为,《易》之“十翼”各有瑕疵,其中纵有孔子之言,但非孔子之文章。本文认为。此论并非无可嘉许之处.但亦不免言过其实,而致疑于其所不应疑者。本文通过对“十翼”的逐一分析。得出结论《序卦传》与《杂卦传》确如欧阳修所言。既不具微官大义.也与孔子无关。《说卦传》与《周易》关系渺茫,以《说卦传》为孔子之所作,更属无稽之谈。大小《象传》之内容,则不离乎秦汉时代、以功名利禄为人生目的的俗儒之胸襟,亦可能为邹衍一派阴阳家言。而《彖传》乃《周易》哲学精义之所在,其中若干部分必在孔子之前已经集结。惟《文言传》与《系辞传》中所录孔子之言,必皆出于孔子及门弟子之手。欧阳修呼《系辞传》为“僭妄之书”,且具有“害经惑世”之罪愆.未免有褊狭愚昧之失。文章还对欧阳修所指《系辞传》中三种成卦之法的不相容进行了辨析,指出.究实此三者所指不同,可以并存而不害。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管窥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廖名春 《周易研究》2000,1(3):21-31
论文对上海博物馆书法馆新近公布的两支《周易》楚简作了逐字逐句的考释,并结合帛书《周易》经传,对《周易》豫、大畜等卦一些爻辞的意义作了新的阐发,还据以讨论了《周易》的作年与卦画、卦名、爻题产生的年代。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易传》相关问题覆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赞<易>,作<十翼>,自<史><汉>以来,学者习承其说.下逮北宋,始有疑其说之不足恃者;嗣后绍述,代不乏人.民初疑古学风盛兴,疑者益众;然笃信旧说者亦未灭迹.近年大陆地下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其盛迈逾前代,尤如马王堆帛本<易>经、传之面世,于传世文献外增加不少可供参考之资料,引起海内外<易>学研究者的热烈讨论.然而对于孔门传<易>此一近千年以来争讼不休的论题,事实上并未因出土文献而得以论定.近年海峡两岸学者论及此题,即有据新出土文物以坚旧说者;亦有因之而作其他推论以修正新说者.本文即就此一问题,综合传世文献与新出资料重作检讨,提出个人浅见,虽不足以尽释群疑,然于若干相关问题,庶或可得相当的厘清.  相似文献   

14.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作者以新出土的<归藏>为主要根据,又征引出土阜阳汉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其它文照献资料,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归藏>早于<周易>、文王演易不是重卦、<周易>原为卜筮之书等论断.  相似文献   

15.
楚简《周易》遯卦六二爻辞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帛书本和今本<周易>经、传,探讨了楚简<周易>遯卦六二爻辞文字的隶定、句子的断句、文义的释读,在综合诸家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对<周易>本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震 《周易研究》2007,(2):19-23
帛书《易传》中的《昭力》篇虽然字效较少,但其结构完备,内涵清晰,属于帛书《易传》中十分具有特色的一篇释文。然而由于其篇末的字数标记,许多学者认为《昭力》与《缪和》属于一篇文章。亦有的学者认为《昭力》中论及“卿大夫”与“国君”,乃以《易》论政,属于政治论的范畴,不属于解《易》范畴。笔者通过研究《昭力》对卦爻辞的解读,认为《昭力》恰恰是一篇独立成章的解《易》文章,而且其所体现的是与帛书《易传》其他篇章不尽相同的解《易》理念,其“六经注我”的解释学理念也是我国典籍中出现较早的。《昭力》篇的研读对于我们认识孔子的政治论点与易学观念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传《易》,直接出于作《春秋》的需要——孔子所作《春秋》,不是《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孔子传《易》之“窃义”,与其作《春秋》的“窃义”,异曲同工。孔子传《易》与作《春秋》,相互促成,共同形成了儒学的“天道—性命—道德”三位一统的道德本体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18.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与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与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易>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易>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陶磊 《周易研究》2004,(4):66-70
孔子老而好易,思想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子思受孔子晚年之教,他的思想中也有受易学影响的痕迹.郭店楚基竹简中的儒家著作,学界一般认为是子思学派的著作,这批竹简中也有深受易学影响的痕迹.从这些事实来看,<史记>所载孔子与<易>关系的事迹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