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氏提出的诊断“一种蛋白,两种构型”粗看起来,很象中国类似的哲学判断“一分为二”。但细细想来,又很不一致。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普氏词汇中PrP一词的内涵很不确定,连他自己都不敢为之定义:有时颇似PrPc,有时他就干脆说它就是PrPsc。但始终没有一处他说过PrP是PrPc和PrPsc的前体,因为他们近30年的研究中始终没有涉及前体问题。而中国哲学中的“一分为二”,“一”指的是前体,它分为二,“二”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看来这个中国哲学判断并不适用于普氏的“一种蛋白,两种构型”的论断1 双面博士…  相似文献   

2.
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两类根本不同的矛盾,这在学术界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悖论是什么?它内含什么矛盾?这些问题在悖论研究中迄今尚未取得共识。黄展骥先生在《悖论内含什么“矛盾”?》一文中对此做了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先生关于悖论可同时兼含“两类矛盾”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他在论述中出现的逻辑混乱,既与混淆悖论和其他两类矛盾有关,又与他没有分开悖论的矛盾归属和悖论的构成问题有关。下面,先指出黄先生论述中不应有的混乱及产生这一混乱的原因,然后论述悖论的矛盾归属和它的构成问题。 一、不应该出现的逻辑混乱。黄先生认为,“‘悖论’是极殊的逻辑矛盾(甲)而非辩证  相似文献   

3.
改造普氏术语体系 ,即赋予其若干核心术语以新的含义 ,其合理性已经为上文所论证。但是我们的建议为有关学者所接受的概率有多大 ,倒是值得思考的。关于这个问题 ,不妨参照生物学史和医学史上类似情况 ,适当研究之。其实在中文的术语中历史上存在着相当多的实例。当西方医学刚刚被介绍到我国来的时候 ,就立即遇到术语的汉译问题。当时的医界把中医学里五脏的名称———心、肝、脾、肺、肾移植到西医学的解剖部位中 ,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 :必须申明 ,这是中医学中的 ,还是西医学中的概念。究竟这种移植的术语是利多 ,还是弊多 ,实在是一件“测…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心理学领域中在名词(概念和术语)的使用上普遍流行着一种用“认知”取代“认识”的时髦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所造成的概念和术语、理论和思想的混乱对我国学术理论领域中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这是我国学术理论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具有重大原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有一种看法认为,运动的相对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统一。其实平衡与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统一,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它们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等同的。如果把这两个不同的范畴等同起来,就会在理论上引起混乱,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正>当提及晚清民初局势,“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是共识,在这波诡云谲的历史变迁中,最根本的追问事实上指向现代中国的合法性建设。告别晚清,从帝制走向共和,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性计划的核心,但它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全方位的合法性危机。思想界、学术界、政界乃至民间社会都在经历这场危机,并试图以新的思想、学术概念、社会思潮或政治实践在大变局的混乱中探寻新的道路。是接受德先生、赛先生的洗礼,  相似文献   

7.
众说纷纭话1997年诺贝尔医学奖(待续)(二)起步艰难的普鲁西纳禹宽平傅杰青一、首先遭到攻击的也是这个新术语在前文中我们阐述了普氏提出新术语“感染性蛋白子”(prion)的学术贡献。其实在他获诺奖前10年,他遭受学术上反对派攻击最激烈的内容之一,也正...  相似文献   

8.
略论经济分配中的某些价值观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如何理解和防止财富与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是分配公正理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价值观角度考察了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学术界和改革实践中存在的某些混乱和误区,并提出了澄清混乱和消除误区的若干方法论问题。一、两极分化的人员构成两极分化中的一极指富有者,另一极指贫穷者。如何确定富有者和贫穷者的特征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数量比例,这就是两极分化的人员构成问题。本文的分析首先从这里开始。学术界对两极分化问题和分配公正问题的研究通常是与对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混合在一起的,例如,人们讨论目前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读了李志红同志的《试论“结构矛盾”与“非结构矛盾”》(《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颇受启发。但有几点不解之处,提出来与李志红同志商榷。一、从李文的标题和文中均可看出,这两类矛盾是两个“矛盾概念”(形式逻辑),那么,任何一个矛盾在这两类矛盾的归属上,只能是非此及彼,而不能是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而李文又认为,非结构矛盾是“事物自身肯定与否定方面”的矛盾,结构矛盾的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学术界的礼学研究既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恢复期,又处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摸索期和混乱期。近年来,经学研究逐渐得到各领域学者的重视,而礼学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其中的一个焦点,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在现代中国学术界,虽然经学一直处在相当边缘的位置,但相关的古典文献研究从来没有彻底中断,这一条活的学脉构成了今天激活礼学研究的直接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国内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一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潮流。现根据论文和会议资料,对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有的观点认为,中国哲学在解决人生两大基本矛盾(即殊相和共相的矛盾、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时候,是从伦理学入手的,这和西方文化从本体论或认识论人手的解决方式不同,因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特质。这种从伦理学入手的解决方式认  相似文献   

12.
田平 《世界哲学》2001,(2):77-78
first person authority是心灵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在字面上,这一术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中文泽法:(1)译为“第一人称权威”;(2)译为“第一人权威”。我认为,第一种译法清晰地表达了first person authority的含义,准确地把握了心灵哲学家们使用这一术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而第二种译法则含义模糊。下面,我首先对心灵哲学中first person authority这个术语的含义作简要介绍,然后讨论将这个术语译为“第一人称权威”的理由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拙作“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一文 (以下简称“核心”一文 )中 ,笔者曾经提出“气化核心”的观点 ,这一观点赖以确立的前提即《内经》存在着气学理论体系 ,当然 ,“核心”一文是把这一前提看作是不证自明的 ,这亦是建国以来中医学术界普遍的态度。但现在看来 ,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因为“核心”一文发表后有关商榷的来函中 ,不少热心读者认为 :《内经》不存在气学理论体系。可见 ,《内经》的气学理论是否形成体系仍是眼下需要探讨的问题。1 气学自然观1.1 气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素问·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文曰 :“太虚寥廓 ,肇…  相似文献   

14.
文学评论界承认,用于界定往往是跨文化的当代文学状态的术语遇到了某种困难。在魁北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描述这一现象,评论界运用了一整套探索场域的新概念。面对这么丰富和混乱的术语,必须做出选择。在十多年之后,这样的选择在欧洲找到了其捍卫者和追随者:移民写作。在当今,相关的争论依然不断,人们始终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术语,以正确阐释"外来的""跨文化"作家的大量涌现,他们的话语倾向于反映文化碰撞的各种问题,以及(或者)是从移民的体验中吸取着营养。作者分析了相关术语的局限和失败,并试图阐明移民文学和移民题材文学这两个术语相交叉的复杂语义场。同时阐释了二者的趋同与趋异,并主要从实践层面论证我们为什么依然选择"移民文学"来指称所谓"后移民"作家之前的作者。  相似文献   

15.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在古典拉丁文中,这个词的意思是“承认、认罪”,在教会的术语中它转为对神的“确认和歌颂”。奥古斯丁(公元354年至430年)使用它时,包括了这两层含义。这部自传体作品,写成于公元400年左右(约395年或396年至401年之间),是西方思想史上公认的名著。自奥氏起,“忏悔录”成为欧洲文坛上自传的别名,屡为人采用,其中较著名的有十八世纪卢梭的同名作品。  相似文献   

16.
(二)炼精化炁道教养生丹法,炼精化炁这一阶段是关键性的重点,因为它较筑基功夫更高一层。是在筑基基础上,进一步炼精气神。精气神在炼精化炁阶段总称为“药”。筑基功夫是修补三者的不足,是初步预备功法,术语称为“道术”阶段,三宝—精气神补  相似文献   

17.
新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乔清举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冯友兰先生建立的“新理学”体系,是中国哲学在当代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通过解析新理学体系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结构的二元化问题。也就是说,新理学的各个部分不是用一个统一的、一以贯之的原则,而是用了两个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具体地说,形上学中存在着逻辑与事实的矛盾;文化观中存在着“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的矛盾;人生哲学中存在着价值中立与价值判断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固然是新理学体系的缺陷,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当前理论界在对“企业产权”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和内在矛盾 ,这造成产权经济学研究本身及其在企业理论应用上的缺陷。文章提出企业的“契约权利束”同样可以被看作一种“财产” ,剩余权利就是对这种财产的控制权和收益权 ,即产权 ;企业产权是一种对财产权利的权利 ,是传统产权概念的延伸和扩展。用新产权观进行企业的产权分析涉及到了对两个层面上产权的剖析。文章认为 ,建立在这种产权观基础上的产权分析是更严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苏联“哲学問題”杂志一九五五年第二期發表了斯捷潘年的“社会主义社会發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的途径”一文(譯文見“学習译丛”1955年第10期)。这篇文章發表后,苏联哲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內部矛盾的問题展开了討論,这一討論至今仍在繼續进行。这是一次具有丰富內容和巨大现实意义的学术討論,很值得我們重視。現将討論中的几个問题(不是全部問题)的主要論点(不是全部論点)簡要地介紹出来。以下分两部分介紹:第一部分是关于矛盾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發展的动力的問题;第二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問题的其他几点意見和看法。关于矛盾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發展的动力的問題,有四种意見:(一) 矛盾是發展的动力或泉  相似文献   

20.
在伦理学研究中,道德想象力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术语。对许多学者而言,道德想象力的合理性是一个悖论:我们既无法想象贫乏的道德,也无法任由想象力在伦理学领域的任意驰骋。康德关于两种同情的区分,承认了具有情感联结能力和理性认知能力的道德想象力(同情)的合理性,否定了同情心的道德价值。认知的与移情的道德想象力分别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对道德影响和作用的机制不同,将二者视为同一事物近乎矛盾。实际上,二者的矛盾与道德固有的高远性与卑近性的特质是相关的,我们可能无法破解这一矛盾,可行的选择是通过探究这一矛盾所形成的张力以确定道德想象力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