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两宋之际中国禅宗禅风的演变方向方面,为了克服禅宗祖师禅广泛流行所导致的公案文字禅和默照禅的各种流弊,由强调"直下承当"的机锋棒喝的机用教学法过渡、演变到强调要"起疑情参话头"的看话禅的教学法是中国禅宗教学方法自身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慧宗杲则是促成这种禅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宗杲提倡的看话禅具有一种"广大融通法门"的特征,他特别提倡的"无"字话头甚至具有融通禅教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伍先林 《佛学研究》2004,(1):331-336
虚云是中国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的禅学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南宋大慧宗杲以来的看话禅,他根据自己对禅学的深切体验,结合现代人的根机,对看话禅的方法从信解行证、起疑情看话头等多方面作了非常具体而切实的阐发,这在禅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焕长老传承了禅宗的话头禅和默照禅等禅学思想以及修行观和培福观,并指出禅宗的宗旨是"即心即佛",主张成佛要自修自度,修行方法是活泼泼的、不拘一格的。  相似文献   

4.
《宋代临济禅的发展演变》是河北大学阎孟祥教授的新作。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临济禅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第二章北宋早期汾阳善昭的禅思想;第三章北宋中期杨岐方会和黄龙慧南的禅思想;第四章北宋中后期达到高峰的宋代临济宗的文字禅;第五章南宋早期大慧宗杲的禅思想及临济宗的念佛禅;第六章宋代临济禅的社会文化思想。每章都以介绍禅思想为主,同时,对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作者早年曾从我研究佛学,读了他的书,感触颇深,故作评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 ,禅宗僧徒援教入禅、以禅解教而出现的佛教禅学化、禅教合一趋势 ,黄檗为总结者 ;士大夫官僚以庄释禅、庄禅合流而出现的禅学道学化、禅道合一趋势 ,裴休为典型代表。《传心法要》作为禅师与士大夫共同完成的思想体系 ,也就历史而逻辑地铸就了道禅的品格和特质。深入研究中晚唐社会重要历史转型时期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对于理解有唐一代禅佛教尤其是由洪州禅向临济禅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岐派禅师继承黄龙派的革新运动,用唯一的“理”来消解公案的差别性,实现了公案的平等化。在此过程中公案的具体意义不断地被抽空,出现了“悟”的纯粹体验主义。这些动态为大慧宗杲看话禅的出现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在韩国看话禅的传统谱系中,太古普愚是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禅师。普愚早年修学中,因循知讷、慧谌所引导的看话禅传统通过参究话头而悟道,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禅师。后来,普愚入元寻临济正脉至湖州霞雾山石屋清珙处。从普愚与清珙的交往过程来看,一方面石屋清珙印可了普愚的悟道,并以袈裟表信,将禅法传于普愚;另一方面,普愚在此主要是继承了临济宗法脉,并不是继承了大慧宗杲的看话禅传统。也就是说,普愚的入元求法直接继承了临济宗正脉,从而确立了他在高丽末期弘扬临济禅法的正统地位。从思想上看,普愚所重视的看话禅则主要继承于高丽知讷、慧谌以来的看话禅传统,但又表现出融摄其他禅修法门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和分析了禅宗灯录所记载的"相公禅"禅悟的不同阶段,重点分析其开悟颂的禅悟境界、禅门印可张商英的深层原因以及禅门大德对他的勘验,研判张商英的"相公禅"尚存隔碍分别之心,没有完全摆脱思维的羁绊进而达到禅宗终极境界中自在无碍的彻悟阶段。天下共称的"相公禅",在禅学思想方面意义有限,其价值在于能激起士大夫居士修禅的自信以及居士护法过程中对儒释文化的融汇。  相似文献   

9.
王志阳 《法音》2021,(1):28-32,33
虚云老和尚(1840-1959),俗姓萧,法名古岩,字德清,是近现代的高僧,对佛教在近现代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对虚云老和尚的研究分布在多个领域,如侯坤宏《证悟与契入——对现代四大高僧修持观的观察》[1]、欧阳镇《虚云和尚看话禅的特点》[2]等,着重于考察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宋颖、曾衍桃《禅诗与生态:虚云诗偈中的生态观》[3]、党晓龙《虚云大师诗歌创作特征析论》[4]等,则从虚云老和尚的诗歌创作来研究其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耿静波 《法音》2021,(2):17-18
大慧宗杲(1089-1163),两宋时期著名禅师",看话禅"的代表性人物,是促成"临济再兴"的重要人物,在临济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由宗杲的传法历程来看,不管是其住持云门庵,还是住持径山等禅院期间,身边一直有大量弟子及参禅者;其被编管于衡州、梅州的十几年时间里,亦是从学者众多。  相似文献   

11.
担当是明末清初云南的一位画僧,他精研禅学,擅长作诗,亦擅书画。担当以对禅宗的深刻体悟来观照书画艺术创作,并作有大量富有禅学思想意蕴的题画诗和禅意画。禅画相通是推崇水墨山水、追求空灵境界,游戏翰墨也是以禅入画,不拘形色,画风萧简疏淡,境界荒寒冷寂,极富禅学意趣。担当和尚以禅论画,主张画禅合一,深具禅学哲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禅道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祖道一创立洪州禅系的成功及其"平常心是道"这一禅学理念的形成与广泛传播,标志着禅学中国化的完成."平常心是道"在本质上是一种随缘任运,顺乎自然的禅道自然观."触类是道"是马祖突出生活意味的生活禅之理论基石.禅悟直觉与平常心的内在关联是悟道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从心性本体论的"自性"高度看,平常心的另一内核在于它所具有的真实价值;"立处即真",使"平常心是道"的禅道自然观开启了洪州禅系更富创意而自由,更加活泼而自然的宗风.  相似文献   

13.
本文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虚云和尚看话禅的特点:一是话头具有丰富的内涵;二是看话头具有较强的契机性;三是特别强调"念佛是谁"中的"谁";四是提倡在动用、生活中参究。所有这些特点,为理解和把握虚云和尚看话禅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对现代修学看话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湖江 《宗教学研究》2007,2(4):207-209
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交融,是楚山绍琦禅学思想的重要特质。这种整合与交融从佛教自身内部来看,表现为"禅净合一";而从佛教外部看,则表现为"三教合一"。这一特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禅与书法的交涉与会通,在佛教经典中有明确的肯定,在历代的禅意书论中亦有确凿的记载.二者融通的主要方式,即体现在理论上的相互借鉴:在书法,表现为"以禅喻书";在禅学,则表现为"以书喻禅".  相似文献   

16.
竹林禅派是完全本土化的越南禅学宗派。从竹林头陀接引法螺悟道的过程来看,《课虚录》、《传灯录》、《大慧语录》等是该派重要经典,而《佛说十二头陀经》更具有准宗经的性质,体现了竹林禅派的禅学旨趣。竹林禅派的兴起与衰落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内涵。  相似文献   

17.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初叶大力弘扬“禅净合一”的临济宗高僧,其禅法特色是把净土宗的持名念佛融入了看话禅,促进了禅净合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晚明佛教承续宋代以来禅净合流的历史趋势,盛行把禅宗参究工夫与净土持名念佛法门相结合的参究念佛禅,表现出从参究念佛论到摄禅归净论的思想转向。这一思想取向,既是明末禅学复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晚明禅净合流的主要特色。与此同时,晚明丛林还存着从摄教归净到消禅归净的思想转向。从参究念佛到摄禅归净,从摄教归净到消禅归净,二大思想取向在客观上进一步使晚明佛教走向对净土信仰的全面皈依,并藉此而实现禅、教、净三者的真正合流.从而不仅体现出一种中国佛教从智慧走向信仰的思想特点,而且还使晚明佛教呈现出一种普世性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9.
知讷是韩国高丽时期禅宗的代表、曹溪宗的创始人。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的佛教思想,取长补短,构筑了自己的禅学思想体系。在佛性论上,知讷提出“真心佛性”说,认为人人本具“真心”。在修行论上,知讷以禅教一元观为基础,大力提倡顿悟渐修。在境界论上,知讷认为众生当下明悟本具真心,便会达到一种空的、无差别的真心境界。知讷以自己独特的禅学思想成为与元晓、义天等同居于韩国佛教殿堂之巅的高僧大觉,在韩国禅宗史、韩国佛教史乃至东亚佛教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指空和尚禅要录》亦称《指空直指》,简称《禅要录》,是指空弟子汇编的一部指空著述,包括《佛祖传心西天宗派旨要》、《顿入无生大解脱法门指要》两大部分。本文对其研究证实,指空禅学应该还是中国禅学的翻版,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形式而言。由此看出,指空虽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当其以“禅师”面目出现时,他即已经是一位很中国化的僧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