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龟兹密教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20世纪初问题提出,近百年的时间,学术界对龟兹曾有密教流行,尤其早期有杂密思想的存在和影响的结论,几乎达成一致。但在论据和论证中却始终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直到季羡林的《龟兹之密宗》将中原文献与西域佛教考古结合起来,从西域出土文献资料出发,提出极具权威的证据。但是季羡林的论文也只是说明7至9世纪时龟兹有密教流传,属于纯密阶段。关于3至7世纪的龟兹早期密教(杂密)流传情况学术界仍然没有确定的证据。本文回顾了这一过程,并从新疆库车佛塔出土的4至6世纪梵语婆罗谜文鲍威尔写本《孔雀王咒经》的角度提出龟兹早期杂密流行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2.
西夏时期,佛教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汉、藏(蕃)、印等佛教融合并行,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在西夏时期新传译的密教观音经轨中,一类是以宋请来的天息灾汉译《大乘庄严宝王经》为基础新编撰而成的“劝诵文”。另一类则传自北印度迦湿弥罗国,由弥扎卓根、金刚座师等西天僧传来,其所传经轨内容与隋唐及宋传统密教经轨有显著区别,其经轨注重本尊观音、“六字”字种观想、持诵,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类成就法,其类别属瑜伽部及无上瑜伽部密教类,该类经轨后被藏传绰普噶举派及萨迦诸派所传。从国图藏《修习法门》与《观音密集玄文》两部共27篇密教观音经轨合辑抄本为中心考察,窥探西夏新传译密教观音法门的源流、传译者、特点及各类成就法。  相似文献   

3.
李小荣 《法音》2002,(1):32-40
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支,是随佛教东传而产生的,是中印文化交流的结晶。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近二十年来,引起了音乐史界的高度重视,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田青犤1犦、王小盾犤2犦、胡耀犤3犦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不过,与密教史的研究相对薄弱一样,涉足密教音乐,尤其是汉传密教音乐的人,据笔者浅陋所见,则几乎没有。兹据阅藏所得文献,对《陀罗尼集经》的清乐问题略作考辨,谨盼引起学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一阿地瞿多(Atikuta)译《陀罗尼集经》卷十二中两次提到了在密教供养法事中用了清乐。其一云:次清乐两…  相似文献   

4.
《中国密教史》读后感夏星今年夏天,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佛教学术讨论会上,有学者在会上非常感慨地谈道现今中国大陆竟无一人治密教,我当时听了,觉得不以为然。因为当时据我所知,一本名为《中国密教史》(以下简称《密教史》)的书正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印刷之中。时隔...  相似文献   

5.
浅析医经、经方中脏腑概念的差异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大连116001)杨麦青《汉书·艺文志》所载书目中医经类有《黄帝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白氏内、外经》、《旁篇》等七家,经方有《汤液经法》等十一家,年湮代远,多已佚失。今所存者,医经有《灵枢...  相似文献   

6.
大乘戒起源于印度大乘佛教,最早形成于西域,在经典传译中国的过程中得以成熟和完善,最终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大乘戒以成佛为目标,强调积极入世、普度众生、方便持戒等不同于小乘戒的思想特点,不仅适应佛教初传中国时以居士佛教为主流的社会背景,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伅真陀罗经》是菩萨戒初步形成的标志,形成于大月氏,《法镜经》同本异译《郁伽长者所问经》首次使用菩萨戒概念,自此菩萨戒的概念开始流行于世,为进一步落实受戒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梵网经》是大乘戒根本经典,流行最广,为鸠摩罗什在长安编译而成,后人受戒多依此本。密教菩提心戒本质上仍属大乘戒,通过对传统菩萨戒进行密教化改造,融入密教真言咒语和仪轨而成,以不空《受菩提心戒仪》为标志,亦形成于中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密教经典<诸星母陀罗尼经>不间版本的比较研究,解读并分析了<诸星母陀罗尼经>中的密咒即陀罗尼的内容.从全文内容分析得知,该经是原始密教(陀罗尼密教)向早期密教(持明密教)过渡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密教在唐代和吐荞的传播步伐基本一致.同时该经典在天文学、星占学方面也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海的密教称作真言密教,其密教思想包含在“真言”概念之中。“真言”第一是用来表达密教教宗的意思。第二是指如来的如义真实语。此真言概念出自佛教经典,在此意义上,应该说它就是真言、曼荼罗的原意。第三个含义按照空海在《声字义》、《十住心论》的解释,“真言在梵文里叫做曼荼罗”。本文主要想通过考察理解真言的内涵,达到明确空海密教思想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索南才让是西藏民族学院的研究人员,从80年代以来一直在潜心探究本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西藏的密教。他撰写的《西藏密教史》是一部总字数达55万的大部头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和系统介绍西藏密教的著作。 密教也称怛多罗教,它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派  相似文献   

10.
檀丁的长篇梵语小说《十王子传》中透露了不少密教信息。从中可以感知,公元7世纪后半叶的印度佛教已经比玄奘访问印度时进一步衰落,而密教修行却在民间迅速发展。悉陀、苦行者等是主要的密教修行者。念诵咒语、运用手印、实行火祭等是其主要修法,获得法术是其主要目的。当时的密教修行已经与湿婆崇拜相结合,也与性力崇拜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因传为文殊化现道场成为佛教一大圣地,其中与密宗有很多重要的关系。在密宗还未成立之前,印度密教早已流传于唐,它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五台山与文殊信仰,本来并无联系,只因“一乘典语,兴在中华”(不空语)。新译《华严经》固然是五台山为文殊化宇的主要经典依据,但密教经典为此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据。菩提流志译的《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说:“尔时,世尊告金刚  相似文献   

12.
孔雀王咒为《孔雀明王经》的核心内容之一。佛教最早的经典阿含四部中,孔雀作为鸟名多有出现,但不见孔雀王与孔雀王咒。在《寂志果经》与巴利藏《弥兰陀王问经》中皆有孔雀咒的出现,但前者明确禁止使用咒语,后者已允许将孔雀咒作为自护咒使用。最早的孔雀王咒见于汉译《六度集经》与巴利藏《本生经》中的孔雀王本生。在具有陀罗尼密教特征的《孔雀明王经》生成之前,孔雀王咒在佛教中的出现始于《本生经》,而《本生经》中的孔雀王咒当来源于《弥兰陀王问经》的自护咒。通过对比《本生经》之孔雀王咒与密教经典《孔雀明王经》中的孔雀王咒,可知两者在持咒对象与咒语内容、功能论上迥然有别,唯有孔雀王本生故事情节很相似。《本生经》中孔雀王咒在佛经中出现的时间可推定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孔雀明王经》生成年代当在3世纪左右,至于鲍威尔写本的时代,由其中出现的龙王名号观之,应为4世纪中期以后之物。  相似文献   

13.
有些学者据陆修静《灵宝经目序》认为灵宝经的“元始系”和“仙公系”在主神、思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陆修静在元嘉十四年作“灵宝经目”时“元始系”经仅十或十一部存世,敦煌本“灵宝经目录”反应的是陆修静泰始七年目录的面貌。但他们对《灵宝经目序》存在严重误读。《灵宝经目序》中“仙公授文于天台”等语是指葛玄接受“十部妙经”,而不是“仙公新经”;“出者三分”是指葛玄将灵宝经分成三份流传,而不是说已出经的比例。敦煌本“灵宝经目录”中的“伪目三十五卷”是指伪的目录,而不是伪经的目录,“三十五卷”仅是数字崇拜的把戏。陆修静两部目录关于灵宝经的记载应该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密教通关》解析陈士强《密教通关》一册。现代持松著。成于1936年。1939年在上海排印出版。通行本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版《持松法师论著选集》本。持松(1894—1972),俗姓张,湖北荆门县人。法名密林,受学密法后阿黎赐灌顶号为入...  相似文献   

15.
空海的六大缘起说,近代以来中日学术界常被当作密教普遍的哲学思想来论列本文通过对这一说法的思想渊源及其形成过程和理论特点的分析,认为六大缘起说是空海发挥显密经轨的“微言大义”而提出来的,是在《大日经》五大种子说以及五字门、五轮观的基础上,把显教的六界说转化为密教的六大说,尤其把色识转化为心大,将表述现象世界的概念上升为说明世界体性的本体论学说。因此六大缘起说是空海的独创,属于日本真言宗的理论体系,不能作为唐代密宗的理论甚或整个密教的缘起论。  相似文献   

16.
花,特别是"莲花",作为佛教禅宗以及整个佛教文化的重要意象,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简化字文本中的《法华经》、《华严经》、《悲华经》、"龙华树"等的书写惯例,都对"花(华)"的丰富教义蕴含存在意象扭曲的危险。通过研究这一系列"花"的意象,建议简体字文境中改"法华经"、"华严经"等分别为《法花经》、《花严经》。  相似文献   

17.
《汉书·扬雄传》中"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说法导引了后人"以《易》求《玄》"的研究思路,以此得出扬雄仿照《易》经、传一一而作《太玄》经、传的偏失结论。分析扬雄作《太玄》时《易》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扬雄的解《易》理路是"《玄传》-《玄经》-《易经》",《太玄》是经、传分立的。扬雄采用"经自经、传自传"的方式释《易》,在于倡导"简而要"地追寻经典本义,对东汉古文经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秤星灵台秘要经》《灵台经》《天老神光经》《北斗法治武威经》四部道经为例,对唐宋时期道教对中西方星宿学说的认知态度进行分析,发现唐宋道教不仅对中国传统星宿理论加以继承,而且保留有九曜、黄道十二宫等大量域外星宿学说遗痕。道教在融合中西方星宿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星神信仰方式与星占技法。  相似文献   

19.
菩萨戒在辽代的流行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普遍受持的戒律。辽代菩萨戒主要流行《发菩提心戒》,该戒本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共有五个版本,现仅存房山石经辽刻《发菩提心戒》。从内容上看,《发菩提心戒》与唐代密教高僧不空撰《受菩提心戒仪》关系密切,是对《受菩提心戒仪》进行密教化改造后形成。辽代皇帝热衷于受菩萨戒,辽道宗御制《发菩提心戒本》颁行全国,规范授戒仪轨。辽代各宗菩萨戒师纷纷开坛传戒,促成菩萨戒在整个辽代的兴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我国密教研究开始兴起,以佛教界学僧和居士研〉-7者较多,观点大多古今思想相杂,按己意发挥较多,纯学术性科研较少。80年代以后,我国的密教研究取得较大的进步,在密教历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密教文献整理、文物考释研究取得较多成果,地方密教研究、密教的社会影响、密教与其他宗派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都已有一定成果积累,但仍存在诸如对密教思想、密法的研究严重不足,对国外密教研究成果较为欠缺,密教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