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开展精细化社会治理, 而在多元主体共商共治的过程中出现了群体决策质量无法得到有效评估的问题。群体决策“过程-结果模型”认为应该从“双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和人际互动过程)和“双结果” (客观结果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综合评估群体决策质量。基于该模型建构的群体决策质量问卷自评法和录像他评法被应用于大学生和社区居民一些真实问题解决的群体决策质量评估。研究结果显示群体决策质量自评问卷效度良好, 适合作为群体决策质量的自评工具; 录像他评法与问卷自评法结果相互印证能够全面地反映群体决策质量, 可应用于更广阔的社会治理领域中。  相似文献   

2.
生成认知:理论基础与实践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曾红  杨文登 《心理学报》2019,51(11):1270-1280
生成认知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一个新取向。它主张认知是通过身体活动“生成的” (enacted)。认知的起点不是一个怎样精确表征世界的信息加工问题, 而是行动者在情境中怎样利用知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认知不是通过精确的心理表征“恢复”世界, 而是通过知觉引导的行动“生成”或“造就”一个自己的世界。认知是具身的行动, 认知结构形成于经常和反复出现的感觉运动模式, 与身体构造和身体活动具有深刻连续性。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对生成认知具有深刻影响。同时, 詹姆斯、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哲学对于实践行动的强调也深刻影响了生成认知。这种认知观强调了“行动”对心智的意义, 引发许多争议, 也促进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4.
“时间”是跨期决策的“必需品”, 人们感知到的延迟时间决定跨期决策的结果。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时间长度感知”、“时间资源感知”和“时间框架感知”是时间感知作用于跨期决策的主要方式。时间感知的神经作用机制包含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种。“对数/指数时间折扣模型”、“感知时间基础模型”及“多模态漂移扩散模型”解释了时间感知的作用方式。然而, 现有理论模型还存在诸多局限, 主要包括“长短时距预测偏差”和“实际决策与预期决策偏差”两个方面。因此, 深入探讨时间感知影响跨期决策的基本方式, 分析现有理论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整合的机制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研究亟需进一步整合时间感知的理论模型, 开展脑机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从深层揭露时间感知的作用本质, 帮助个人与社会更理性地决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指导语分离程序,探讨“阅读翻译”和“规则找寻”两种指导形式下,初一学生英语宾语从句规则学习的过程及心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英语“阅读翻译”中存在“语法伴随习得”;(2)这种伴随习得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直觉,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内隐性;(3)测试过程中出现了“记忆依据优先”现象。  相似文献   

6.
借鉴行为经济学家开创的应用行为决策于贫困研究的新范式, 选取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建构“认知和动机双视角的行为贫困陷阱”的立论模型; 然后通过“贫困所致认知后果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 以及“贫困所致认知和动机后果共同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作用机制”来探索贫困所致心理后果与后继决策行为间的因果效应; 最后进行“贫困所致认知功能改变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随机控制实验”和“贫困所致自我认同改变影响后继决策行为的现场干预研究”, 旨在通过“扶志和扶智”达到“授人以渔”, 并从中提炼出可供扶贫政策参考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20,52(3):386-398
西方“具身认知”心理学与赋存在中国文化里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体知”心理学思想息息相通, 而中国文化又有其独异于西方文化的“身体”智慧。文化的源头实为神话。追根溯源, 本文主要从具身认知的视阈中将中西方神话中“身体”的角色两相比照, 首先从本体论维度以现象学诠释的方法来描述神话的身体母体是如何生成的, 并以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肇始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为例揭示中国“身体”的本体论特色—— 一元论; 其次再从空间维度以概念隐喻的理论来剖析神话的身体现象学场域是如何延展的, 并从物我同一角度、天人交感角度和人神相通角度来彰显中国“身体”的空间维度特色——气论; 最后再从时间维度以社会建构理论来解构神话的身体是如何在时间场域中流变的; 并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三个层面来表达中国“身体”的时间维度特色——易论。通过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具身智慧”, 以期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心理学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8.
方琪  栾琨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43-1157
多团队成员身份(multiple team membership)是指员工在一段时间内以正式身份参与多个团队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以往围绕“团队数量”和“团队成员身份多样性”展开的研究未能对多团队成员身份的效应形成一致的认识和研究结论。因此, 在系统回顾发展历程、厘清概念内涵的基础上, 提炼出多团队成员身份“多重团队情境”和“多重团队认同”两个关键特征, 并从注意力资源视角、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梳理并发展多团队成员身份的作用机制。最后, 针对以往研究对多团队成员身份关键特征的关注缺失、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下有意义却尚未被探索的问题, 综合技术和时间等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 一股消费“清流”——极简主义消费愈来愈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极简主义消费是人们出于社会意识或个人理念而自发采取的一种“从简”式消费行为, 覆盖个人、社会和自然各个层面。受人口变量、心理特质、情境线索和宗教文化等因素驱动, 极简主义消费对个体心理健康与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基本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是认识和理解极简主义消费形成路径与影响机制的重要理论视角。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厘清极简主义消费的构念与维度内涵, 采用科学流程开发测量工具, 深化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 并从多元理论视角, 综合运用不同实证方法, 深入探索其前因后效、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0.
张书维  申翊人  周洁 《心理学报》2020,52(2):240-256
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公共决策。“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指当地民众对于公共决策的持续接受和支持程度, 是公共决策合法性的基石。本研究借助“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视角, 通过两个调查实验(N = 354 + 354), 一个现场调查(N = 520), 全面考察公共决策透明(过程透明和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之间的因果关系, 进而明确这一关系的作用边界。结果发现:1) 决策过程透明与内容透明正向影响社会许可; 2) 政府信任调节决策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 3) 结果依赖调节两类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基于这些结果, 作者总结出正性的“决策透明效应”以及“谨慎的不介意”和“有选择的忽视”之双缓冲作用, 即“一提两抑”, 以更好地理解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机制。  相似文献   

11.
The centennial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road started with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is road is essentially characterized by modernization and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The fundamental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Marxism lies in the fact that China must go through a thorough social revolution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its modernization cause, which charted a historical course from new democracy to socialism. However, only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can help China’s modernization, because it is this philosophy that is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China’s practice in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contemporary form of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i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hold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oth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ocialism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new historical phase. This is a kind of “significance for world history” becaus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lies not only in its own development into a modern power, but also in the fact that it is actively opening up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type of civilization besides completing the modernization mission and obtaining achievements from modern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就其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视社会的纲纪规范作用,主张通过持守礼义法度来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发展;二是强调民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通过实行保民爱民的为政方针,来实现社会的和谐运行。齐鲁文化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丰富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黎晓丹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5,47(5):702-710
身心合一论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观念。身是以“气”为根基, 并通过“修身-修心”与“修心-修身”可至天人合一的身体。本文选取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儒道两家思想, 融合现象学视角来诠释中国古代儒道思想中的身体观对身体主体性的生动凸显, 以及从“身-心-世界”三者互为交涉的层次上所建构的特有的认知观。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具身认知观的日益关注, 结合中国古代思想视角开展的具身认知研究可在促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同时促进具身认知研究范式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The revival of modern Western virtue ethics present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virtue ethics is appropriate for modern society. Ethicists believe that virtue ethics came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which it conforms so well. The appearance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a utilitarian spirit, together with society’s diversification, is a sign that modern society has arrived. This also indicates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moral spirit. But modern society has not made virtues less important, and even as modern life ha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rule-following ethics have taken on even greater importance. Modern ethical life is still the ethical life of individuals whose self-identity contains the identity of moral spirit, and virtues have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elf-identical moral characters. Furthermore, modern society, which is centered around utilitarianism, makes it apparent that rules themselves are far from being adequate and virtues are important. Virtues are a moral resource for modern people to resist modern evils.  相似文献   

16.
惠能及其开创的禅宗的核心思想“明心见性”是明白“心量广大”。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1)“本心”中所包含的估量标准或尺度广大;(2)“心”度量、衡量、审度的对象众多,范围广大;(3)“心”的容量广大;(4)人心的耐受程度和转化能力强大;(5)人心的范围广大和创造力强大;(6)人的心态积极强大。“心量广大”具体体现在平常心、包容心或宽容心、认知力、精神力、心理能量等几个方面。“心量广大”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蕴含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文化精神,“道德自律和躬身自省”的中国文化伦理与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中国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由此来看,惠能的“心量广大”思想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对当代文化建设,社会道德构建等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义 《世界宗教文化》2012,(2):23-29,114
宗教与全球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一个标志在于联合国千禧年发展目标的提出及世界宗教和精神领袖千禧年和平高峰会议。其中,由前世界银行行长及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联合发起的世界信仰发展对话,即为推动类似目标的一个重要机构。发展的目的在于人。贫困不仅包括物质的层面,也包括精神的层面。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伦理和价值的支撑。文化应该作为一种创新机制,参与并影响全球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宗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中共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发挥宗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十七届六中全会则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加强,文化和精神的维度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将扮演更重要的作用。中国模式也将对世界论坛的讨论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家训消费伦理是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古代社会它曾对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稳定家庭和社会的秩序起过积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它对于推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于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意义的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孟子继承发挥孔子仁学德治思想,提出以民为本的仁政学说,经剔除其封建糟粕,具超时代超阶级的积极意义.孟子仁政说中保民而王、亲亲仁民、与民同乐及制民之产以安民富民的思想,其积极意义、历史贡献须充分肯定,它对我们今天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现实意义,须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孔子“论政”和孟子“仁政”、荀子“礼治”以及儒家经典《大学》、《礼运》、《祭义》篇与《孝经》等所体现的政治与伦理相贯通的伦理政治思想,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政治与伦理的区别和联系,以及评述了西方一些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对政治与伦理相互关联的认识和论述。认为对先秦儒家政治伦理相贯通的伦理政治思想应给予历史主义的科学评价,肯定其所包含的民本、民主、贵民等积极因素,借鉴其德治与法治统一、个性完善与社会完善统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统一、理性主义与人文精神统一的安邦治国的慧识,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