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明:“你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他)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  相似文献   

3.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表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1984,2(1):24-31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于表象的研究具有独到之处。在此之前,行为主义心理学拒绝研究表象,有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B.F.Skinner,虽然承认存在表象,但也只是简单地把产生表象的过程等同于一般的外部行为。Skinner说过:“当人在想象中看到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时,他仅仅就是在做那个人或那个地方出现时做过的事情”。(Skinner,1974,pp.82)现代认知心理学扬弃了行为主义的反心理主义的做法,对表象进行了许多具体研究,取得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会产生一种不良物质,这种物质足以致死活生生的小鼠。心理学家做了一项试验,以观察小鼠在注射了生气的人血液中所含的物质后会有什么反应,结果见到活生生的小鼠死了。  相似文献   

6.
精神是生命的真正脊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原来是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630万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他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让一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  相似文献   

7.
快乐的秘诀     
快乐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快乐是我们的思想处于愉悦时刻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快乐本来就出自人的心灵和身体组织。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充满希望和幻想,身体也更健康,甚至肉体感觉都变得更灵敏。心理学家们曾经试验过在快乐与不快乐的情绪状态中的表现,人  相似文献   

8.
●“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者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结果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友善的人。然而,他把这张表格中“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想象出一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克拉特曾经做过这样一列实验—— 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这个水池尽管很大,但依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小白鼠落入水后,它并没有马上游动,而是转着圈子发出“吱吱”的叫声。小白鼠是在测定方位,它的鼠须就是一个精确的方位探测器。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  相似文献   

10.
悲观的人,在每一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乐观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能看到一个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人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投入热水锅中,它受到极强烈的刺激后,会纵身一跃,猛地跳了出来。然后又把这只青蛙放进一只盛有冷水的锅里,用火慢慢将这只锅加热。开始时,青蛙自然显得若无其事,锅中水的温度越来越高,但出乎意料的是它仍然毫无反  相似文献   

12.
精神是生命的真正脊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原来是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630万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他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让一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1988年,他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虽遭到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了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也就变形了。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克拉特曾经做过这样一例实验--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这个水池尽管很大,但依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小白鼠落入水后,它并没有马上游动,而是转着圈子发出"吱吱"的叫声。小白鼠是在测定方位,它的鼠须就是一个精确的方位探测器。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又反射回去,被鼠须探测到,小白鼠藉此判定了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离水池边沿的距离,它尖叫着转了几圈以后,不慌不忙地朝着一个选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游到了岸边。几次试验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曾经设计过这么一个试验,实验者登门造访许多家庭,希望他们在一个关于呼吁安全驾驶的倡议书上签字,由于关系到社会公益和个人安全,而且又是举手之劳的签字,因此几乎所有家庭都签名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两位英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受试者分别安排在室温为33℃、20℃和7℃的房间里,由主考人分别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并通过窗口对他们做出一些带侮辱性、讥讽性的评论。结果,“热室”里的人反应十分凶暴,“冷室”里的人表现出恼怒,但不如前者凶;而在“正常温室”里的人则比较克制。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结果都是如此。此外,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阳光明媚使人精神舒畅,雾雨阴霾令人心绪压抑。  相似文献   

16.
<正>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在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之感。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用狗做实验,生动地演示了"无助感"形成的过程。自塞利格曼提出后,习得性无助现象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塞利格曼:绝望的狗塞利格曼在实验中把狗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首先把实验组放进一个设有电击装置但又无法逃脱的笼子里。然后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足以引起狗的痛苦体验。实验者发  相似文献   

17.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说过:"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灵。"我们大都是生活在人世间普普通通的凡人,所以,都迫切渴望有与人友好沟通与交流,拥有一个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在交往中被人认可或欢迎呢? 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让两组被试者向同一位女士打电话,事  相似文献   

18.
挖出心来给你看!——这大概是表白爱情的最铁骨铮铮的誓词了。在文学作品中,为了描写爱情,作者们也的确描写过一个又一个“挖出心来给你看”的情节。 《红楼梦》中就有一个。一次,黛玉做过一个梦,梦见贾雨村做媒,要把她嫁给一个亲戚做续弦时。急得  相似文献   

19.
心理文萃     
最近,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发现,发怒能使人体内分泌毒素面危害健康。发怒者呼吸时,体内分泌的毒素,可经实验的玻璃试管使容器里摄氏0度的冰水发生紫色沉淀(平静呼吸时则冰水保持澄明)。把“变色冰水”注入小白鼠,数分钟后小白鼠被毒死。如直接抽取大发脾气的人1毫升血液注入小白鼠,则鼠死得更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杨清教授,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三年六月三日零时在长春逝世,终年六十八岁。杨清教授于一九一五年生于陕西省府谷县。在二十年代末曾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曾在抗日同盟军中做过政治宣传工作。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三年,先后在辅仁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