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林建初、王伟和戴扬毅三同志合写的《简明共产主义道德原理》一书(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简明原理》),在建设精神文明的不息热潮中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对于向群众普及共产主义道德知识,促进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俗化、大众化,是《简明原理》的一个重要特点。要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在广大人民和青少年中普及,就需要有大众化、通俗化的读物。而《简明原理》一书正是与现实生活紧  相似文献   

2.
第二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以及新的苏共纲领通过以后,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始更加注意研究现代生活的迫切问题,首先是有关共产主义建设的问题。在已出版的专题论著中,集体著作《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有重大的意义。参加这本书写作的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社会知识其他部门的代表。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向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极重要的和光荣的任务:创造性地总结苏联人民和共产党建段共产主义的经验。《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一书循序渐进地研究了一系  相似文献   

3.
共青团辽宁省委集体编写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讲话》(甘肃人民出版社),在诸种有关共产主义道德问题的书丛中有自己的特色,在八三年全国通俗理论读物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该书以生动的语言,活泼的形式,密切联系实际,简明通俗地介绍了共产主义道德知识。 全书采用“讲话”的形式,一  相似文献   

4.
自中共中央十二次代表大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以来,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些理论问题,一直是国内学术界比较关注的课题。近两年来,伦理学界在研究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共产主义道德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提倡共  相似文献   

5.
陈劳志同志编著的《修身的学问——共产主义道德知识讲话》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八二年出版),在八三年全国首届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还要再版重印。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此书的出版和获奖,对普及共产主义道德知识,促进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修身的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十所高等师范院校合编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简明教程》一书,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于今年五月出版。该书依据教育部《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用本)》的基本要求,参考了目前各种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力求在本学科领域内为师  相似文献   

7.
由田 《道德与文明》2017,(6):108-113
当代美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艾伦·布坎南在《马克思与正义》一书中认为,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正义"问题。一般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是实现正义的理论,这是用黑格尔的正义观来理解马克思,因而是不成立的。因为黑格尔正义观的前提是私有制,即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法权意义上的正义观。而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正义观进行了批判,认为共产主义消灭了私有制,因而"正义"不再是私有制下的法权概念,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正义"问题。其实并不像布坎南所理解的那样,共产主义虽然不包含法权意义上的正义观,但并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正义问题。在非法权的意义上,"符合社会性的人"是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理论上彻底批判“共产主义渺茫论”,从去年开始,理论界对有关共产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报刊共发表了近200篇文章。现将几个主要问题和代表性观点述介如下。科学预见是不是真理在批判“共产主义渺茫论”的文章中,对共产主义的科学预见是不是真理,看法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9.
B. A.福明娜和B.И.别洛捷尔策夫的书,作为专門研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特点的哲学专著,是有意义的。作者力求探討有关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毛主席语录》(即小红书)在印度的兴起和消退,探讨了毛主义在印度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发展历程。作者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度纳萨尔派领袖查鲁·马宗达对小红书的极度推崇促进了印度毛主义的深入发展。然而,马宗达的这一做法并未得到其他纳萨尔派领导人的支持,小红书在印度的热潮随着马宗达时代的终结而消退。  相似文献   

11.
全国伦理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秘书处编辑的《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一书,最近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论文集围绕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这个中心,以讨论会收到的部分论文为基础,同时兼选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共收论文十三篇。这些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针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一系列迫切需要解  相似文献   

12.
全国伦理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秘书处编辑的《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一书,最近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论文集是在全国伦理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的推动下所取得的一项可喜成果。全书共收论文13篇,其中一部分是送交会议的论文,  相似文献   

13.
在共产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成的辩证法进行研究,成为哲学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形成的基本辩证法规律一书的问世,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在一些已发表的有关这一问题的论文集(《苏维埃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问题》,彼尔姆,彼尔姆书籍出版社,1958年,279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莫斯科,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和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61年,280页)中,仅仅探讨了问题的个别方面。例如,在提到的第  相似文献   

14.
在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理论上实现的转变时,理论界过去把注意力放在他们与前辈理论的对立上,认为他们之前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空想的,而他们则批判地继承了前辈的共产主义理论,实现了共产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这样说在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一认识却忽略了一个中间环节:马克思、恩格斯不是直接从前辈的空想共产主义转向科学共产主义,而是经过了自己的一个“哲学共产主义”阶段,然后再转向科学共产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实现的使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有着双重的超越:一方面,超越了前辈的空想共产主义;另一方面,也超…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共产主义作为千百万人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长期以来一直附着在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层面上,被设定为未来某一天可以跃上的平台。对共产主义的这种单一的实体性的理解,曾吸引人们去进行各种超前的实验,其中包括前苏联的“向共产主义过渡”和中国1958年的大跃进。类似实验的结果是众所周知的,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缘由不难看出,其直接原因是不理解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想一步跨入共产主义天堂,患了急性病和幼稚病,究其深层原因则是不了解共产主义思想、特别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对共产主义作了片面的肤…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许启贤副教授著的《伦理的思考》一书,最近已由中国矿业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文集。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为该书写了序。书中收集的九类问题,包括了马恩伦理思想研究、伦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道德的本质、道德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关系、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道德的发展规律、青年伦理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品德教育等等内容。而且,其中的有些内容仍然是目前研究较弱的领域。譬如,关于马恩伦理思想的研究,现在国内潜心研究的真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共产主义道德有其特殊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其发展中大体经历三个基本阶段:(1)作为被统治阶级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产生、形成和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武器和行为规范的阶段。这时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战略任务,是为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服务。(2)作为统治阶级或领导阶级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普遍发展、逐步在金社会取得领导和支配地位的阶段。这时共产主义道德获得了国家政权的支持,在全社会获得了公开、合法的宣传和教育阵地。(3)作为未来金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成为共同行为准则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这时的共产主义道德,已逐步摆脱了阶级道德的性质,成为全社会进步人类共同的道德。这三个阶段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就其本质属性和基本原则来说,由头到尾是一以贯之的。从作用和影响的范围来讲,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更深广。  相似文献   

18.
《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社会公德》,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副教授金可溪等同志编著,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全面论述社会主义道德的通俗读物。这本书篇幅不大,观点简明,时代感较强,生活气息浓厚,很有特色。 在书中,共产主义精神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全书的始终,但作者除在第一章中对道德的本质和作用作了扼要的历史分析,阐明了共产主义道德的结构和特征外,并没有对道德的诸多范畴进行详细论述,而是把远大理想与实际生活统一起来,使人们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辯证法規律作用的特点》一书的第一章。作者是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主任。作者认为:唯物主义辯证法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在資本主义条件下以对抗性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的形式表現出来,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則以非对抗性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的形式表現出来。这个規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有以下特点:一、它失去自发的和盲目发生作用的性质;二、可以保证非对抗性矛盾双方的大致平衡的发展,不会使它們达到尖銳化和冲突的地步;三、有些不可調和的对立面,如共产主义思想和苏联人意識中的旧殘余,不是相互依賴的;如果說它們相互依賴,那是錯誤的;四、不能无条件地說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現象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轉化,因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間存在着差別,而不是对立”;五、不需要用阶級斗爭和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最后,罗任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可以防止矛盾的尖銳化,甚至防止矛盾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臧乐源教授的《道德和精神文明》一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年二月份与广大读者见面。 臧乐源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本书是将他在1979至1984年所写的有关伦理道德的部分文章(21篇),编辑而成的论文集。 此书虽由各自独立成篇的文章组或,但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可自然地联缀成一体。因而,它较为完整、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原理中有关道德发展的规律性、阶级性和共同性等问题;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原则和规范诸问题;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生活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