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龚银清  李红  方美玲 《心理科学》2005,28(6):1318-1323
学前儿童时期是各种推理能力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研究采用Frye和Zelazo等(1996)所设计的“二进二出”装置,设置了规则顺序、规则类型的规则推理任务,采用个别实验法,研究了90名3~4岁儿童规则推理能力的发展。在本研究条件下,结果发现:1.当规则呈现顺序不同时,儿童规则推理成绩差异显著,先呈现哪个规则,则利用这个规则进行推理的成绩就较好;2.不同规则类型下儿童的推理成绩差异极其显著,竖直规则下的推理任务更容易;3.3.5~4岁是儿童二维合取规则推理能力发展的快速期。  相似文献   

2.
3~4岁儿童规则因果推理能力的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前期是儿童多种推理能力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以64名3岁儿童为被试,采用Frye和Zelazo等所设计的“二进二出”装置,通过对3岁儿童的规则因果推理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探索儿童规则因果推理的内在机制。在本研究条件下,结果发现:1.年龄与训练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各年龄组儿童经过训练后,成绩的提高没有显著差异;2.规则与训练的交互效应显著,竖直规则下,儿童通过训练后提高的成绩不显著,但在交叉规则下前测后测成绩差异极其显著;3.训练效应显著,暴露因果机制,给予及时反馈和阐述规则时附加手势这些信息能促进年幼儿童对高级规则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以94名学前末期儿童(66-74月龄)为被试,在控制证据顺序的条件下探究观察因果学习结果和自主探索结果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只获得观察学习结果或自主探索结果一种证据条件下,绝大多数儿童依据所获证据推断因果关系;(2)在获得观察学习结果和自主探索结果两种证据条件下,儿童能综合两类证据推断因果关系,其中自主探索结果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力大于观察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93名幼儿进行了五种因果变化模式的因果推理题目的测试。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因果变化模式下,被试进行因果推理的成绩存在差异,且在对于这五类题目的掌握上具有一定的顺序。(2)被试在同样因果变化模式题目的表现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在因果联结强度相同的题目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3)被试对于各题目回答的正确率并不随原因与结果联结次数的增多而提高。(4)即使是在观察到的刺激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被试的回答仍会因因果变化模式的差异及主试对于题目解释的不同而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5.
开展两个实验探究证据顺序和证词自信水平对5岁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机制。132名和127名5岁儿童分别参与实验1和实验2。实验1发现证据顺序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表现为近因效应,但证词的自信水平差异不影响儿童的因果推理;实验2发现如果儿童注意到证词的自信水平信息,他们更倾向于在自信证词条件依据证词推断因果关系,证据顺序的影响力被削弱。研究结果说明证据顺序变化导致易受影响的近因效应。  相似文献   

6.
刘雁伶  胡竹菁 《心理科学》2013,36(3):716-721
摘 要:使用纸笔测验探讨表格集中呈现信息条件下取样大小对单一因果关系强度推理的影响,并比较五种模型ΔP、效力PC、SS效力、Support和χ2的预测与实验数据的相关。结果显示:(1)取样大小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影响:高取样在ΔP=0时导致了低估计值,在0<|ΔP|=PPC时没有效果,在|ΔP|相似文献   

7.
李小五 《现代哲学》2004,(4):128-136
模态系统的推理规则可以用强弱虚实这四种性质进行分类。在一个系统中这几种性质无论在语形上还是语义上都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有些性质在一个系统的变种或扩充中并不一定保持。  相似文献   

8.
说明文阅读中局部连贯因果推理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丽梅  莫雷 《心理学报》2010,42(2):200-215
探讨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维持局部连贯的因果推理的产生问题。3个实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材料, 实验1的文本提供明确的前提信息, 实验2的材料提供隐含的前提信息, 实验3的材料在前提信息与结论信息之间插入了其他信息。总的结果表明, 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 当文本提供的前提信息与结论信息一起呈现时, 无论提供明确的还是隐含的前提信息, 实现文本局部因果连贯的推理能够即时产生; 当前提信息相隔2个句子后, 虽然读者还是可以产生因果推理检测到与推理内容矛盾的信息, 但是这种检测敏感度大有降低。基于本研究结果, 结合相关研究, 本文尝试提出关于文本阅读中推理产生的“认知代价”观, 试图整合文本推理理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的意识性。根据关系部分的描述与目标句是否存在逻辑冲突,创设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两种实验条件。实验1和2分别使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进行研究。两个实验的结果都发现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指标上都差异显著,表明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既影响有意识加工也影响无意识加工,该结果支持和完善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亚决定性”是知识论和科学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这个概念的一种阐释是把它对应于可靠探索的不可能性。就是说,在一个(经验)问题中,给定一些公设和一些供选择的理论或假说,如果逻辑上不可能找到一种理论选择的方法能满足一定的可靠或成功标准,那么相对于这个标准就存在亚决定性。从这个观点看,亚决定性总是相对于一个问题设定,尤其是公设和成功标准而言的。本文从这个角度对近来的统计因果推理研究作一番梳理。首先,基于数理统计中的一致性概念,我会讨论和分析一系列可应用于因果推理的成功标准。对每一个标准,我会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条件来刻画它对应的亚决定性。然后我对文献里一部分重要的结果作一个综述,以澄清什么样的公设可以消除什么样的亚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使用相继呈现信息的方法控制了被试获得信息的顺序,从而将经验和共变信息在因果判断中所起到的作用分离了出来。结果表明:(1)个体综合两种信息进行因果判断的过程既不是简单的相加操作,也不是使用经验信息控制共变信息的进入,而是先判断经验信息,再判断共变信息是否与之一致,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又重新考虑经验信息。(2)在改变先前判断的过程中,经验信息所起的作用更大,其中又以当其证明待判断原因不可信时所产生的改变更大。  相似文献   

12.
4~5岁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红  冯廷勇 《心理学报》2002,34(4):65-69
研究了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被试为 4岁到 5岁儿童 4 2名 ,男 19名 ,女 2 3名。三种实验条件分别为控制组、单维组、双维组 ,采用体现因果关系的图片类比推理材料。结果表明 :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 ,4岁组到 5 5岁组儿童的单维类比推理能力已接近形成 ,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4岁组到 5 5岁组儿童的双维类比推理能力均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但年龄差异显著 ,其中 5 5岁组儿童明显优于 5岁组 ,5岁组和 4 5岁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 5岁组显著优于 4岁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4 5~ 5 5岁为儿童发展双维类比推理的“快速增长期”。实验中没有发现“练习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认知风格与逻辑推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三段论推理中,场依存型学生和场独立型学生推理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逻辑学的学生推理成绩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生和女生推理成绩差异显著,女生比男生更易受“气氛”的影响。(2)在命题推理中,对抽象材料构成的命题,场独立型学生和场依存型学生的推理存在显著差异,场独立型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证伪倾向,场依存型学生表现出更强的换位倾向;对具体材料构成的命题,场独立型学生和场依存型学生的推理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改编Holyoak等设计的“汇聚问题”为实验材料,同时自编元认知监控问卷测试被试的元认知监控水平,考察相似性的不同水平,源问题个数,两个源问题情境下源问题的组合方式以及被试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对类比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源问题呈现情境下,源、靶问题不同的相似性水平差异显著,表面相似性显著促进类比迁移;两个源问题呈现情境下,源问题的不同组合方式差异显著;无论是呈现一个源问题,还是呈现两个源问题,元认知监控差异均显著,类比迁移主要是控制性加工;源问题个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类别成员跨维度特征关系对类别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雷  郭璐 《心理学报》2004,36(3):281-289
探讨类别成员具有多维度相同特征与多维度匹配特征条件下对人们类别学习的影响。被试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要求他们学习不同特征结构的类别材料,然后进行测试,以学习阶段的单元数与错误率、测试阶段的反应时与错误率为指标。共包括3个实验,实验1探讨了类别成员具有双维度相同特征、双维度匹配特征与非匹配特征条件下进行类别学习的成绩。实验2探讨类别成员在空间位置分离的两个维度上具有相同特征对类别学习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探讨类别间成员具有双维度相同特征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类别成员具有双维度相同特征时,人们在归类学习中会将这两个维度看成是一个维度,从而促进类别学习;(2)类别成员具有双维度匹配特征,或者在两个不相邻维度具有相同特征时,对于类别学习没有起到这种特定的促进作用;(3)如果类别间成员具有双维度相同特征,则对类别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类别学习过程中,特征相似性状况对维度的确立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儿童内包量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年级学生为被试.系统探讨了儿童速度、浓度内包量概念的发展。研究发现:(1)儿童的内包量概念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2)儿童速度概念的形成早于其浓度概念的形成;(3)凋整任务在儿童解决速度内包量问题中优于比较任务;(4)儿童解决内包量概念问题的策略经历从单维向双维、从比差的加法法则向乘法法则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考试成绩归因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贵良  郭德俊 《心理学报》1995,28(2):211-218
在广泛调查初中生对考试成绩的归因和情感反应的基础上,根据Weiner的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提出了初中生对考试成绩归因的假设模式,然后运用协方差结构模型的统计方法对这个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虽然最初模型经x2拟合度检验被拒绝,但经设定探查产生的最终模型较合适地拟合了数据,并部分支持了Weiner的归因理论.按照这个模型,努力归因一内源性维度对初中生的自信心、期望、成就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口语报告分析,形成图形推理的认知成分模型。引进多策略多成分潜在特质模型(MLTM for MS)将图形推理的认知成分模型与心理测量模型加以整合,对235名中学生图形推理认知特征进行诊断。结果发现:(1)图形推理总能力相同的被试,各成分对应能力即视知觉识别能力、规则构建能力、规则应用能力不一定相同。(2)被试使用知觉分析策略和分析策略的正确作答概率较高,而使用猜测策略的正确作答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个实验分别考察问题形式(一步问题,两步问题)、信息结构(分割结构,未分割结构)和辅助图形表征(条形图、饼图、结构图)对解决贝叶斯推理问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一步问题形式有时优于两步问题形式;(2)频率格式提问有时优于几率格式提问;(3)分割的信息结构明显优于未分割的信息结构;(4)与条形图和饼图形式的图形辅助表征相比,结构图形式的图形辅助表征显著提高了被试解决贝叶斯推理问题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