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创世记》22章1节至19节记载了亚伯拉罕献以撒的著名事件,亚伯拉罕也由此被后世称为信心之父,因为他不但相信耶和华上帝能使他在百岁之时从其妻撒拉得儿子以撒,而且相信这儿子能够从死里复活。一、亚伯拉罕经受考验(参创22:1-8)上帝在此时要特别考验亚伯拉罕,看看他是否对上帝有信心。上帝特别强调让亚伯拉罕带去献  相似文献   

2.
田永平 《天风》2022,(3):49-50
<正>读到《创世记》22章上帝吩咐亚伯拉罕献以撒的经文时,有人不禁会问:上帝为什么要让亚伯拉罕将他所爱的儿子以撒献为燔祭?要明白其中的缘由,我们首先要了解亚伯拉罕所处的时代背景。亚伯拉罕所生活的年代是约公元前2000年以色列民族还未形成的族长时期。根据北非迦太基等文献记载,用活人献祭在当时迦南人的风俗中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天风》2006,(10):26
以撒是亚伯拄罕和妻撒拉的独子(创17:19),雅各和以扫之父。亚伯拉罕和撒拉一直未生育,直到亚伯拉罕九十九岁时,天使向他们显现,预言神将在次年赐给他一个儿子 (创18:10-14)。次年撒拉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以撒,在出生的第八天就给他行了割礼(创21:1-4;徒7: 8)。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说:你带着你独生的儿子以撒,往摩利亚地去,要在我所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亚伯拉罕就带了以撤和两个仆人,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第三天他到了摩利亚,亚伯拉罕令他的仆人和驴在山下等候,把燔祭用的柴放在以撤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二人就往山上走去。  相似文献   

4.
孙长征 《天风》2007,(3):8-9
亚伯拉罕的人生选择中,有一个选择是最伟大、最令人惊叹,也是最让人称赞的选择,那就是将自己的儿子以撒献为燔祭的这件事。如果说亚伯拉罕蒙召是一种信心的选择;如果说他与罗得的分离是明智的选择;如果说他营救罗得是一种勇敢和依靠的选择;如果说他使夏甲母子离开自己是一种痛苦的选择;那么在这次的选择上是一次所有选择的集合,但绝不是错误的选择,而是最受人称赞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余红珠 《天风》2006,(16):10-12
上帝又对亚伯拉罕说:“你的妻子撒莱,不可再叫撒莱,她的名要叫撒拉。我必赐福给她,也要使你从她得一个儿子。我要赐福给她,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亚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里诡“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吗?撒拉已经九十岁了,还能生养吗?”(创17:15-17)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6,(22):26
撒母耳是歌辖的后代,以利加拿之子(撒上1:20;代上6:27),作以色列的先知、祭司和士师四十年. 以利加拿住在拉玛,有哈拿和毗尼拿两个妻子,哈拿因为没有生育,心中十分愁苦,当她到示罗献祭时,在神的殿中痛哭,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赐给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神顾念哈拿,她就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孩子断了奶之后,哈拿就把孩子带至示罗,先在神前献祭,再把孩子领到祭司以利面前说:这孩子是我向神求来的.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服事神.哈拿就回去了(撒上1:1-28).撒母耳则被留在以利面前学习事奉耶和华.他渐渐长大,神和人都越发喜爱他.有一天夜里,撒母耳已经睡着了,耶和华两次呼唤他,他都以为是以利,第三次才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神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次日撒母耳就把神说的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撒母耳长大了,因为耶和华与他同在,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递以色列地,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使得全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撒上3:1-21).  相似文献   

7.
经文:创28:10—22;罗13:11—14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3)这是大卫一生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放在雅各身上,这一点就更为突出。雅各一生有许多毛病,但上帝却把这样的一个人改变成得胜的以色列。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最终也是雅各的神。  相似文献   

8.
鱼饼 《天风》2008,(10):22-22
提到亚伯拉罕总是与信心联系在一起。在《新约&#183;希伯来书》11章中提到圣经上所记载所有信心的伟人,亚伯拉罕是首先被提到的。亚伯拉罕原来的名字是亚伯兰,在他99岁时,上帝向他显现,并将他的名字改为亚伯拉罕,意为“多国之父”。上帝要让亚伯拉罕成为多国之父,让他的子孙极其繁多,多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同时,他的妻子撒莱改名为撒拉,意为多国之母。这一切都是因亚伯拉罕信心的缘故,上帝赐给他的应许。  相似文献   

9.
孙美慈 《天风》2004,(6):2-3
经文:雅2:14-26 什么是犹太律法传统呢?较笼统地讲,就是以色列的历史。这历史显示了以色列得救和称义的来源和背景。因此,雅各在此注重追溯犹太人的历史根源,以色列的传统就是从亚伯拉罕开始,亚伯拉罕相信上帝的呼召,且信到底,他的信心以他的行为体现出来,他的信心是没有动摇过,他被称为义。从他产生以色列民,从以色列民经过出埃及的蒙拯救,这就是最初以色列民得救与称义的来源与背景。  相似文献   

10.
一、应许之地观 犹太教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还体现在被占领土的归属问题上,这一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犹太人的“应许之地”观念上。犹太人一直深信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不仅是让其后裔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还给予他们迦南的土地 (后被称为巴勒斯坦或以色列故土)“作为一份犹太民族永久居住和拥有的土地”。《创世记》记载,当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顺从上帝雅赫威的旨意,率本族人从乌尔城迁往迦南时,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将迦南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子孙。上帝允诺说:“我要将你现在寄居  相似文献   

11.
以"行"体"信     
经文:雅2:14-26 什么是犹太律法传统呢?较笼统地讲,就是以色列的历史.这历史显示了以色列得救和称义的来源和背景.因此,雅各在此注重追溯犹太人的历史根源,以色列的传统就是从亚伯拉罕开始,亚伯拉罕相信上帝的呼召,且信到底,他的信心以他的行为体现出来,他的信心是没有动摇过,他被称为义.从他产生以色列民,从以色列民经过出埃及的蒙拯救,这就是最初以色列民得救与称义的来源与背景.  相似文献   

12.
李世峥 《天风》2015,(4):44-45
《撒母耳记上》16章记载,先知撒母耳奉上帝之命前往伯利恒,要在耶西的"众子"中寻找上帝所"预定"的将要取代扫罗的以色列王。到达目的地后,撒母耳首先看到耶西的长子以利押,便以为他就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此时,上帝严肃地告诉撒母耳:"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  相似文献   

13.
张远来 《天风》2014,(3):8-9
<正>或穿或不穿,都当是为了荣耀神,造就人。但如果我们要穿,就要穿出信仰与文化、符合美学与功能性的基本意义。"圣服如何穿?"在当下中国教会中,确是一个颇具困扰的文化与神学问题,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关于圣服一般来说:服装有两大功能:(1)避寒;(2)遮羞或显美。按圣经所记,人犯罪后,为了遮羞、避寒,上帝用动物的皮做成衣服给人穿上。因此,可以说,最早的服装师是上帝自己,自然,这其中还有救恩预表之内涵。所以,人穿戴合宜,不仅能御寒遮羞,也是对上帝恩典的展示与记念。摩西时代,上帝拣选了利未人为祭司,为了凸显"分别为圣",区分不同职分的祭司的圣职和侍奉,上帝特别吩咐摩西按照上帝自己指示的样式为祭司按照不同的职分制作不同的圣衣,用不同的颜色及服饰表达不同的信仰及神学内涵。如圣服的三种基本颜色:蓝色代表了属天的颜色,表示圣职是与上帝相关的;红色是流血牺牲的颜色,代表牺牲救赎;紫色代表反省和忏悔。圣服上的12个胸牌代表以色列12个支派……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神学的内涵。一般,圣服有四大基本意  相似文献   

14.
李馨 《天风》2001,(10):8-9
争竞嫉妒是神所禁止的,基督的国乃是公义和平之国。他名称为和平的君,“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赛9:7)主耶稣曾经宣告:“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5:9)多么尊贵的称呼!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正具这样的美德,是我们后人效法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一、上帝的悔恨 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吗?上帝的悔恨使我发生了疑问. 首先,上帝未曾料到自己所造的蛇会诱惑夏娃偷吃智慧果,使人类生起恶念,因而后悔造人于地.其次,以色列人从埃及返回巴勒斯坦迦南地,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死后,经过一段士师时期,以色列民众要求建立国王以共同对敌.先知撒母耳和上帝勉强立扫罗为国王,但是内心极不愿意.因为他们深知,立起国王,必然减弱民众对上帝的信奉.因此,他们刁难他.由于扫罗"违背命令",上帝对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上帝又一次追悔了.第三,经过王国时期,分国时期,北国以色列灭亡后,南国犹大进入晚期.由于犹大人不听警教,上帝便召北方兴起的巴比伦王将犹大国王约雅敬推翻.不久,上帝又"后悔"了.他劝犹大民众不要怕巴比伦王,并声明"要拯救你们脱离他的手".但是,上帝的诺言没有实现,犹大国到底被巴比伦灭亡了.耶路撒冷彻底被毁.  相似文献   

16.
张合安 《天风》2006,(10):8-10
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扫罗,又健壮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没有一个能比他的;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撒上9:2) 经文:撒上9:2 经上记载:“扫罗,又健壮又俊美……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 (撒上9:2)可以说,扫罗蒙召时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美男子,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小伙帅呆了”。如果仅从一个人的外貌看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因着天主的拣选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神圣的民族。在《旧约》里面,神圣一词的意思就是被献给天主,并且只属于雅威上主。就如以色列人所意识到的,天主拣选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呼求并宣扬他的名;只有他们认识到了唯一真天主的存在,而且最终要担负起在普世万民前为他作见证的神圣使命。由此,他们便得出一个相当符合逻辑的结论:以纯洁事奉雅威上主的以色列持续的物质生存,从根本上合乎雅威上主的意图。这就是以色列如此深信他们的民族或国家永存不败的根据;这就是以色列的诗词《圣咏集》念念不忘天主一定会为了他自己的名的…  相似文献   

18.
看罢撒母耳记上8章,掩卷沉思,不禁为撒母耳两个儿子惋惜不已。“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是巴作土师。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来到拉玛见撒母耳,对他说:‘你年  相似文献   

19.
阿们!     
摩西下山,召集人民的领袖,把上帝命令他的事一一告诉他们。以色列人民一致说:“我们要遵照上主的话”做…… 摩西听了上帝愿意收以色列人为他的选民以后,他真是喜出望外;即刻下山,召集人的领袖把上帝要指定他们为子民,要成为神圣的国民,作侍奉他的祭司都告诉他们,他们兴奋得不得了,一致说阿们,愿意遵照上帝的话去做。这是他们一生中最美、最光荣的日子;他们也是代表全  相似文献   

20.
刘圈 《天风》2017,(11)
亚伯拉罕在他75岁时,上帝向他说话,应许当时没有子嗣的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遍满地面.10年漫长等待中,周围不少邻居家都喜添新丁,一些曾经黄发垂髫的幼童也长成了翩翩少年,而他和妻子撒拉依然膝下犹虚,希望一次次升起又破灭,自己越来越老迈,而妻子也不再年轻. 长久的等待冷却了心头的希望,于是撒拉萌生了从使女夏甲得儿子的念头,亚伯拉罕也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娶了夏甲为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