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织工业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工业部门,十八世纪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就首先发生在纺织工业领域。中国的现代工业也始于纺织工业,上海(当时属江苏)在上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现代纺织工业的摇篮,南通和无锡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发祥地,1895年之后相继建立的大生和申新两大纺织系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所以,纺织工业称得上江苏的朝阳工业。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江苏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省份,进入九十年代,全省拥有大小各类纺织企业超千家,纱锭近700万枚,工人60多万。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苏的纺织工业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人间佛教是近百年来海峡两岸中国佛教的主流趋势,也是近十多年来海峡两岸学术界都非常重视和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相关讨论,以太虚、印顺法师和星云三位公认的人间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为代表,探讨了人间佛教百年历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阐述了百年人间佛教三个历史座标的历史联系及其各自的特点,指出太虚是现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开创者和思想家,印顺法师是现代人间佛教学术理想的提出者和佛学家,而星云是推动现代人间佛教运动发展的最重要的实践家。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佛教史,展现了一幅斑斓多采的图卷。已经几千年的中国社会的转型,逼迫着有着近二千年历史的中国佛教界自身要做努力的转换。回顾近现代中国佛教史的历程,中国佛教界在近现代的转型中,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做出了建立佛教组织,进一步加强团结;兴办现代僧教育,努力培养人才等续佛慧命的大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是一个中西冲突、新旧交替的时代,面对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佛教也相应地做出了一系列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变,特别是更多地面向新时代、新社会、新文化,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到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中,可将其称之为入世转型。这里的“入世”并非意味着近现代之前的佛教只有“出世”而没有“入世”的面向,恰恰相反,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是对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入世化、人生化倾向的继承。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又有着与历史上的“入世”非常不同的时代境遇、丰富内涵、新的特点及历史效应,它是对大变革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回应,也是中国佛教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结果,是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佛教中国化的承续与创新,是佛教为了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更好地展示其独特价值、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努力与开拓。佛教通过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科学、社会思潮、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互动,实现了自身在政教关系、组织管理、思想观念、佛法义理、僧伽教育、宗教实践等方面的转型和变革。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入世转型,呈现出曲折的历程和多向度的路径,表现出区别于传统佛教入世的新面貌、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私营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在我国经济改革新格局中重新萌生并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近30年的私营经济的重新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市场主体的形成。然而,这并不意味...  相似文献   

6.
加强两岸经贸合作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史远香国共两党是中国近现历史上两个主要政党,它们的诞生是在近代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两大思潮对垒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两党诞生以来,它们及其相互关系就极大地影响和决定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国...  相似文献   

7.
延安是孕育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在中国近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延安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石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且,石鲁作为"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对其早期艺术经历、艺术作品、艺术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在特殊历史时期,我党领导下的中国近现代文艺工作的发展状况与走向,把握时代与文艺创作的相互关系,为当下新时期的文艺创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10)
<正>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对中国基督教来说,意义特别重大。丁光训主教一生历经近现代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始终以人民为念,以教会为念,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坚持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懈努力,为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殚精竭虑。他坚持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是深受中国基督徒爱戴的教会领袖,在国际基督教界  相似文献   

9.
唐凯麟教授 5 4万字的大作《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细细读来 ,生出许多感受。客观而言 ,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 ,但如何形成有中国特点的现代伦理学却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唐凯麟教授在这方面进入了深入的探索。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其根基在于生活 ,也只有源于生活的伦理学 ,才是有生命力的伦理学 ,中国现代伦理学的源泉也只能是中国现代的社会生活。唐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伦理学的学者之一 ,《伦理大思路》可说是他对自己近二十年来伦…  相似文献   

10.
肖永明 《法音》2008,(9):25-29
时至近现代.以杨仁山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印经、讲学、弘法为机枢,中国佛教一改明清以来衰敝不振的状况,全面复兴。其波推浪涌、波澜壮阔之势,运承隋唐中国佛教之盛.而有别于隋唐佛教的则是.近现代中国佛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在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乃至社会政治领域中.大放异彩.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运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写一部反映中国儒学产生、发展、演变全貌的多卷本历史巨著,已成为儒学研究者非常迫切的心愿。最近这个心愿由于七卷本《中国儒学史》的出版而得以实现。七卷本《中国儒学史》是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姜林祥教授主编的一部大型中国儒学通史,全书分先秦卷(王钧林著)、秦汉卷(李景明著)、魏晋南北朝卷(刘振东著)、隋唐卷(许凌云著)、宋元卷(韩钟文著)、明清卷(苗润田著)、近代卷(姜林祥著),计260余万字,于…  相似文献   

12.
评《西方哲学东渐史》郭齐勇当进一步开放的改革巨浪叩击21世纪的门媚之际。回溯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的历史,科学地总结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经验教训,并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尤其是近世以降西方哲学的东渐史,它本身即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的重建史,是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肇始期,这一历史过程到今天远未结束,因而这一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无需赘言的。由黄见德同志主编并与王炯华等同志合著的《西方哲学东渐史》(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是目前国内此项研究的唯一硕果。本书全面系统翔实地钩沉、考察、分析了西方古今主要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国近现代的哲学舞台乃至社会舞台上所扮演的种种角色,被重新诠解、阐释、甚至附会或再创造的过程,揭示了西方哲学传入中国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并在鸟瞰式的宏观分析的基础上相当具体细微地评述了传播对象、传播过程和译介者的“情节”,作了艰巨的、不可多得的文献学与史料学的爬罗剔抉的工作。著者的这一踏实学风是值得提倡的。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从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早期改良派,从近世最早的译书机构、译书活动、报刊传媒、新学堂和留学风潮兴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  相似文献   

13.
谭芝灵 《学海》2012,(4):210-212
在当前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翻译、评介、批判西方政治哲学各流派的基本思想是当前政治哲学研究的主流。王岩教授等著的《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不是满足于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简单批判与汲取,而是立足于时代与实践,从理论深层与历史发展维度全方位把握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的演进路径、内在本质、理论框架、思想精华及其理论困境与实践缺陷,其研究目的是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从而使该书具有深沉的理论底蕴与历史向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今西方强势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丛林修学生活的趋势──在中国佛教协会教制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学诚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日趋稳定,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派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喜人景象,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时代的来临。佛教也随着这和煦...  相似文献   

15.
王立 《管子学刊》2009,(1):124-128
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曾经成为古代文人画品评的最高标准,近年来逸引起了很多学者研究的兴趣。但是,关于逸在中国近、现代的衰落问题却很少有人涉足。文章试图从精神层面、品评层面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层面来系统探讨逸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去年是三中全会召开观周年纪念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胜利的20年。回顾2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满足,而且在精神面貌上也有7一个根本的改观。特别是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我国已经走上7法制社会的轨道,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政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根本保证之一。中国是一个历史进久的国家,宗教及其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姿的组破部#,它长期存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本身也是一个社会实体,有其存在的现实性和历史性理由。请你本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私人事情,并不能…  相似文献   

17.
自由问题历来是哲学家和政治家关心的问题,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且较敏感的问题。我们曾对自由主义作过激烈的批判,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自由处于什么位置呢?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讲的自由?自由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本文想通过历史的考察来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自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界渐成主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融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对技术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一切事物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技术的烙印,技术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力量,它直接左右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生存方式。由于技术对文化整体的巨大影响,现代西方哲学家最先关注现代技术及其后果问题。在近一个多世纪的探讨与争论中,哲学家...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1)
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推动国家治理趋向现代化,由此可以从政治学的三重逻辑来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这三重逻辑分别是历史—价值逻辑、工具逻辑和动力逻辑。从历史—价值逻辑看,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和价值的合理性,是中国社会发展从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到社会建设这一历史逻辑展开的关键节点;从工具逻辑看,改革开放意味着内敛型发展模式向开放型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动力逻辑看,党是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的领导者,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出现的一大学术景观,就是“中”“西”“马”这三大思想学术传统的对话。时至今日,各方学者都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且已产生积极的效果。在现代社会,思想多元化及其良性互动,既是社会合理分化和开放的表现,又是它得以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已跨人现代性大门,尚未完成的社会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