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4,(11):86-87
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天主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强劲支撑。天主教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形成"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艺术",用中国画的写意方式来描绘天主教的信仰主题。这不仅在造型语言上更加贴近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意趣,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宗教艺术,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常守锋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28-29
辽宁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克祥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1985年,张克祥高中毕业后,考入沈阳天主教神学院学习,立志成为一位司铎,从事牧灵和福传事业。神学院毕业后,他先后从事神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公益慈善工作以及辽宁省天主教“两会”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3.
包兆会 《天风》2016,(11):46-47
正徐宗泽(1886-1947),字润农,教名若瑟,生于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区)蟠龙镇,是徐光启第十二世孙。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金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著有涉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多部论著。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出版了《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等著作。他还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多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他也是一位博学  相似文献   

4.
晚明仁会考     
仁会是晚明时期出现的天主教在华慈善组织。然而学界关于仁会的认识却存在不少误区,通过考察晚明仁会之现存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虽然仁会带有一定的中国传统善会的色彩,但不可否认其天主教的宗教色彩,同时此一特征亦可视为中国天主教慈善团体本土化过程的必然显现。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与其传播过程相始终,但清代禁教时期,在与西方传教会之间的联系纽带出现断裂的同时,中国天主教群体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得天主教本土化的特征更为突出:中国天主教徒自立堂口,建立基层教会组织进行自立性传教;宗教活动设施乡土化特征明显;宗教仪式充满神秘性;习教仪式民俗化色彩浓厚;传教士通过“造神”来维持信徒的崇拜;主动介入民众生活,关注民众现实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6.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是世界宗教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天主教会议,标志着现代天主教世界自我革新运动的开始.会议无疑为天主教会“本地化”提供了最坚实的精神和思想基础.“梵二会议”的这些思想和成果,使我们对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传统给予重新的认识,并将通过这个传统来认识梵二会议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辽宁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克祥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1985年,张克祥高中毕业后,考入沈阳天主教神学院学习,立志成为一位司铎,从事牧灵和福传事业。神学院毕业后,他先后从事神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公益慈善工作以及辽宁省天主教“两会”日常工作。在不同的岗位,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对许多人而言,基督教与天主教似乎就是一回事,因为在国际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称“基督教”。的确,从教会历史上看,基督教与天主教原本就是一家,后来经过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后,才分化为两个教派;从信仰上看,基督教的信仰与天主教大致相同,都使用同一本《圣经》,同信三位一体的上帝,传统的信仰上都认为人类有“原罪”(人所共有的罪性)和“本罪”(个人行为上过犯),只有经过耶稣基督十架救赎才能使灵魂得救。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正处于天主教在华本土化的关键阶段。历经长时期的传播,此时期天主教已经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前期天主教在华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若干值得学术界重视的特点。本文利用清代官方禁教文献,分析清代前期天主教在华传播所具有的传教持续性、传播家族性、习教自立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1922年,由教宗庇护十一任命的宗座代表刚恒毅来到中国,揭开了20世纪天主教本土化的新的一页。刚恒毅于1924年召开的天主教全国主教会议,以及于1926年亲率6名中国主教赴罗马参加由教宗亲自主持的祝圣仪式,提高了国籍神职人员在教会中的地位,并应合了当时教会内部的民族主义思潮。同时,刚恒毅提倡利玛窦的“文化适应”传教方式,促进天主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和沟通,主张用本土民族的哲学语言和艺术形式表达天主教的信仰,无疑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在文化交流史上亦颇具意义。刚恒毅亦由此成为自利玛窦以来推进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罪的定义:从旧约圣经到新约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的观念和教义是天主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在跨文化和跨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精神与天主教精神的对话和比较,罪的观念常常被中国人误解和曲解,以致轻率地得出两者是“乐感精神”与“罪感精神”的对立,并认为中国人无法接受“人人有罪”的天主教说法。本文从圣经文本入手,对罪的观念进行疏解,以期对这一误解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探讨犹耶在中国语境中圣号命名的差异性并分析成因。文章从比较的视角,通过文本分析的路径,分析犹太儒生与天主教传教士圣号汉译的异同,同时以《希伯来圣经》为对读文本,从犹太人对圣经传统承继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圣号汉译承继了《希伯来圣经》中数量多样、形式繁杂的特点,并以多种儒家概念对译圣号,而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圣号命名时则受《希伯来圣经》传统影响较少,他们固定“天主”为主要译名。犹耶圣号命名不同来自犹耶的宗教差异:犹太教是兼容“一神信仰”,而天主教为排异的“一神主义”;犹太教不是外传宗教,天主教有外传使命;犹太儒生在华认同于儒家文化,天主教传教士没有这种认同。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标志着新托马斯主义的彻底终结。同时,这次大会又为当代天主教哲学提出了“现代化”的总方针和具体措施。近二、三十年来,天主教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现象。除了个别依然坚持传统的托马斯学说外,大多数人则一改过去唯我正确的态度,迎合时代潮流,注意当前社会各种问题,抓住科学文化新成就,进行各种分析和研究。当前,天主教哲学在现代化的设计中,有些天主教哲学家首先肯定同现代各种文化结合的可能性。对于这种吸收和同化的结合,天主教哲学工作者几乎进行着全方位的工作。他们的口号是“天主教从来不限于某一社会制度”,“天主教的舆论宣传者不为任何特殊文化或经济社会体系所束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2009,(1):39-39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刘柏年副主席、刘元龙秘书长利用国庆假期到四川地震灾区了解灾情、慰问灾区神长教友。2008年9月28日刘柏年副主席、刘元龙秘书长风尘仆仆到达成都后,即听取四川省天主教“两会”关于汶川地震对全省教会灾情和自救的汇报。四川省政府宗教局余孝恒副局长、李兆全处长就有关四川天主教灾后重建等问题,同刘柏年副主席、刘元龙秘书长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棉湖镇玉石村的天主教会个案对宗教在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的功能作了分析和探讨.一、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历史溯源,主要回溯了天主教自1910年传入玉石村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风雨历程.二、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考察,主要就玉石村目前常规的天主教的宗教活动、对玉石村天主教信徒的口述访谈、玉石村的天主教徒在年龄、文化程度与性别结构方面的差异来论述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三、天主教信仰在玉石村发挥的社会功能,主要就天主教信仰对天主教徒及其家庭的影响、天主教信徒如何与当地具有浓郁潮汕地方特色信仰的乡民相处、天主教信仰在潮汕文化传统中的处境化、乡土化等方面看天主教信仰在当地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从而说明对于玉石村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天主教传承历史的山村而言,天主教早已不是外来的,而是“祖传天主教”,属于本土传统的信仰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导论在五·四以前的十多世纪里,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曾有过四次的正面接触①,但中国的士大夫除了对利玛窦的尊儒敬孔的传教方式给予认同和略有好感以外,天主教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排斥、敌对,且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值得我们应该深思的是:每当天主教和儒家文化相遇时,我们不时发觉有异体排斥的反应,或是正面冲撞。许多学者认为儒家文化是以人本思想为主,而天主教则是神本思想,二者不可相通相融。我们承认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在枝节上确有歧异之处,但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因为儒家重仁义,天主教则以爱播爱,天主是爱。况且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一切以孝为根本,天主教在论伦理关系的第一条诫命“孝敬父母……”。本文试从儒家文化之“仁”和天主教核心之“爱”作比较,以求二者间有所沟通。  相似文献   

17.
新闻浏览     
《中国天主教》2004,(4):50-51
学习《宪法》 上海市天主教“两会"制定学习《宪法》的目的、计划和任务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要求,及全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对学习贯彻《宪法》的通知精神,上海市天主教“两会”近一段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96-97
北京天主教界为深入推进天主教中国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挖掘北京地区丰富的天主教文化资源,特在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府二进院的文博馆内举办“敬天爱国——北京天主教中国化历程展”。此次展览共甄选600余张图片。  相似文献   

19.
张晓林 《宗教学研究》2006,83(4):151-158
“儒家一神论”是一个汉学术语,原指天主教中国皈信者对天主教教义所作的不同于其传教士老师的取舍。本文则用它合指中国皈信者和传教士著述中共同表达的基督教神哲学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因其“异”于传统而向来被哲学史所忽视,然而它事实上却构成明末清初以来一个新的思想“端绪”,并且对传统也并非毫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书讯     
上海天主教光启社编辑的《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第一辑已于去年十二月份出版,第二辑不久也将问世。《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是一本介绍天主教宗教知识的综合性文集,辟有“讲道台”、“圣经研究”、“祈祷之页”、“传教经验”、“神学思潮”、“教会礼仪”、“教会历史”、“教会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