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话含义理论是英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所提出的重要语用理论,通过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对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对话进行分析,旨在对这篇小说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以及对文学作品从语用学角度进行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发生于 2 0世纪前半期的“语言学转向” ,弗雷格、前期维特根斯坦、塔尔斯基、卡尔纳普等哲学家使用语言语义分析手段解决哲学问题 ,探讨科学命题的证实和意义问题 ;二是发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的“语用学转向” (Pragmaticturn) ,奥斯汀、后期维特根斯坦、塞尔、格赖斯、奎因、戴维森等后分析哲学家借用语言语用学成果来建构哲学对话的新平台 ,寻求交流和使用中语言的意义。这种哲学发展方向改变的最大后果是形成了科学逻辑向科学语用学转变的趋势 ,构筑了新的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是社会能够成立和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能够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语用原则。包括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G.N.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因此,实践语用原则,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效度和创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医患会话分析是一种尊重语言事实的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我国研究者主要从医患会话的语言结构组合特点和基本特征;医患合作模式、特点和原则以及医患会话信息传递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语料的覆盖面、典型性不够,分析语言现象与本质的逻辑不严密,语料属性判断标准不统一,研究目标不明确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语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句法学到语义学、由语义学到语用学的转向。语用学对语言的看法,尤其是晚期维特根斯坦、奥斯汀以及塞尔等人对语言的看法,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语言观"有着潜在的一致性和融通的可能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  相似文献   

6.
基于"明示–推理"的话语交际模式,可以使用由会话主体集D,会话语言结构Φ,会话语义信息结构M,级差衍推关系?和会话语言解释函数F组成的五元组?D,Φ,M,?,F?来构建一个基于(新)格赖斯主义的语用推理的语形–语义基本框架。该框架由会话参与者、话语形式与话语意义三个层面的要素构成,从"话语传递信息"的角度来理解句子(陈述句)的语义值,将句子解释为该句相对于某主体而言表达的一组信息的集合。说话者基于自身掌握的信息和自身的目的说出明示的话语,听话者由话语形式推知说话者掌握的信息。合作原则及其各种补充,实质上是通过给出一些一般性的规则,来完成由某人的话语行为来反推其知道的信息的工作。这些原则可以在上述五元组构成的框架中描述并展示出来,从而展现出格赖斯及其后继者提出的语用推理原则的一般功能和特性。  相似文献   

7.
张瑛 《世界哲学》2017,(3):81-87
不少语言哲学家希望通过分析说者意义的充分必要条件来获得对于意义、语言与交流的深层理解。其中,格赖斯和斯特劳森确立了意图乃至复杂意图在说者意义中的核心地位。路易斯则认为语言通过约定来获得意义,说者意义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对他人的期望。托马森指出由于人们具有顺应的能力,因而可以在识别对方会话计划的基础上掌握说者意义。那么,从意图到约定,从约定到顺应,说者意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进程?该进程究竟应当被看作是前进式的还是回归式的?这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 礼貌准则 1978年,英国语言学者Brown和Levinson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们的文章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其理论被称为“礼貌原则”,被视为语用学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本刊在最近几期中,相继登载了《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逻辑与语言的冲突》,《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矛盾》(附平平的来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完全符合逻辑》;《修辞与逻辑三题》;《谈逻辑与语法的关系》等文章。文章的作者,有的是逻辑学的专业工作者,有的是语言学工作者,有的则是逻辑学的业余研究者或初学者。但是,他们在文章中都共同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问题。研究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将给逻辑科学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因为,逻辑学在  相似文献   

10.
目前禅宗研究呈现出语言学转向的轨迹,其中包含了从禅宗语义学研究向禅宗语用学研究的转化。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通过语用学对基于日常语言的禅宗文本进行分析具有特殊优势,他们大致从三个路径展开基于语用的禅宗研究:其一是以维特根斯坦为中心的前语用学分析,其二是以奥斯汀为中心的言语行为分析,其三是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为主的禅宗会话涵义分析。这三种路径各有其针对的问题,也取得了相应成果,然而禅宗研究的语用学转向并未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1.
历史逻辑学如果包括传统逻辑的古典内容的话,那末它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试创的最初系统以来就具有漫长的历史。这种传统逻辑一直被看作是属于哲学的基础学问,但是这门学问和漫长的历史相比较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实质性进展。后来人们发现逻辑学属于数学,就把它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了,因此正如今天所见,逻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显著发展。于是当把作为数学的逻辑学同传统逻辑学突出区分开来的时候,就将其称为符号逻辑或者数理逻辑。但是也有许多时候只称它为逻辑学或现代逻辑学。  相似文献   

12.
一、符号逻辑学逻辑学一直被认为是由亚里士多德所完成的。但是,从十九世纪到现在,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逻辑学完全发生了变化。使传统逻辑学发生根本变革的是符号逻辑学。符号逻辑学也叫逻辑演算、数理逻辑学、理论逻辑学。符号逻辑学与传统逻辑学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呢? (1)与以往的逻辑学相反,穆勒提倡作为科学认识逻辑的归纳逻辑学。但是,由穆勒所创立的古典归纳逻辑学,不能说是完  相似文献   

13.
形式语用学视角中的生活世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宏 《现代哲学》2006,(4):47-52
哈贝马斯吸收和整合了当代各种语言哲学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哲学——形式语用学。这一理论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意义与它的有效性要求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分析,指出了言语行为的意义只有在交往行为中才能呈现出来。在解释言语行为的最终来源问题上,哈贝马斯引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并对它进行了形式语用学的改造。形式语用学的生活世界理论消解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中的先验性,同时又拓宽了韦伯的行为合理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4.
《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上,有一篇徐庆凯同志的文章《从辞书学角度评<逻辑学辞典>》。这篇文章说:“《逻辑学辞典》……填补了我国专科词典领域的一个空白,为学习和研究逻辑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工具,应该肯定是有益的尝试。但是,坦率地说,这本词典的质最不人能令满意。”最近,章沛和王经伦两位同志又在《国內哲学动态》1984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逻辑学辞典>评介》一文。作者最后说:“《逻辑学辞典》仍不失为我国第一本逻辑学辞典,这是我国逻辑界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这篇文章对那本辞典的优点说得多,而对其缺  相似文献   

15.
美剧《生活大爆炸》因幽默性,受到人们广泛喜爱。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剧中人物对白为分析语料,运用合作原则的违反及其会话含义来分析《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的性格特点,帮我们进一步了解人物关系,更好地欣赏此美剧日常对话的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引起了逻辑学家本身和哲学家、以及知识局部领域的代表人对逻辑学问题的极大注意。由于科学本身的需要,在逻辑学家面前摆着各种不同的问题;从科学语言形式化到科学知识本质、思维形式的辩证法,等等问题。逻辑学乃是这样一门科学,在其中在极不同的理论流派、看法和观点的代表人物之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最近,出版了越来越多的阐述逻辑学问题的著作。但是,应该说,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关于逻辑学的现代著作,在精确地阐述逻辑学中的争论主要点和问题的观点方面却仍存在着严重的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出现,广告在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大众传播学、应用写作学中都开始成为热门的研究对象.笔者不揣钱回,试从语言逻辑学角度对广告词(又称“广告语”、“广告用语”、“广告D号”、“广告标题”等)作一些探讨.语言逻辑学是从语言的指调性和交际性角度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的一门学科。广告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理应进入语言逻辑学的视界.广告词则是广告文案的眼睛、聚焦点,也是目前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兴奋点。不少企业不惜重金庄集广告词,正说明它的重要。本文试从语言逻辑分析有关广告词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84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研究黑格尔的最新著作:《黑格尔走向<逻辑学>的道路。系统性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的形成》。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从系统性和历史主义问题看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篇“《精神现象学》中的系统性思想和历史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简论中国古典哲学的意义理论苟志效中国古典哲学有自己独特的意义理论,这就是它的以实践理性精神为论旨的言意关系理论。这一理论从庄周和《易传》的作者开始,中经王弼、欧阳建、孔颖达、邵雍、程颐、张载等人的反复辩难,到王夫之终结,两千年间一脉相承、余绪不绝,形成了贯穿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条主线。过去,由于材料的芜杂和以西方意义理论为正统的偏见的影响,人们不仅忽视了中国古典哲学在这方面的独特贡献,而且进而将中国古典哲学视为一种前语言哲学、反语言哲学(可参看《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倾向》,载《中州学刊》1992年…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写唐三藏上“西天”,经过九九八十一磨难而终于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但唐三藏还是位逻辑学家,这就很少为人所知了。从历史来看,逻辑学有三大源流:印度的因明、中国的墨辩和希腊的逻辑。唐三奘研究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正是与佛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印度古典逻辑——因明学。一、从“西天”取来因明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