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足音     
年轻的只是时间,老去的不只是容颜。 从信仰的视角去看待生命,现世的生命纯属一种流程,在不断挥霍的日子里,主的恩宠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间白白溜掉,在匆匆岁月中,当我们感受到某种哲理时,生命的句号已由自己的脚步走成半圆。生命能够延续的信息不管我们是青年还是壮年,它都一如既往地从我们的耳边掠过,把我们甩在身后。 唯有纯洁的灵魂绝不是懒惰的,那给予灵魂的创造者会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根须必须日复一日一日年复一年地饱润甘露,才不至于枯竭。对于这种确认,我们在喧嚣尘世中怎样去体验?为了以较少的支付获取更多的收成还是…  相似文献   

2.
同饮生命泉     
吕德志 《天风》2003,(10):12-13
经文:约6:36,诗90:12 我们在理解生命,欣赏生命的同时,去爱,去感悟,去体会,去思考,因着认识耶稣,把我们短暂、脆弱的生命,融入到主耶稣基督永恒的生命中去,使我们的人生因主而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下面从三个方面分享。  相似文献   

3.
许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11-111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孩子的灵性,抑制纯真的童心。  相似文献   

4.
珍惜今天     
一位智者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一个——它们就是今天。”人的岁月不如说人的生命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今天组成的。对每一个今天的荒废其实就是荒废生命。佛教常常言及的“活在当下”,就是让人常常活在今天。在修行上,佛教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就是说:修行不是等着去上殿,等着到禅堂打坐,等着去念经。修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进行的工作、生活。只有把握了这个方法,真正能够做到时时觉照、念念自知,我们才不会空过。其实不只是修行,做任何事都应从当下,从今天做起的;等待,永远是一种空想,一种妄想。  相似文献   

5.
暮年之美     
正生命是一个完美的圆,来自于苍茫的大地,最终又回归于泥土,成为宇宙的一个分子。大约正因为此,庄子在妻子去世,别人尚悲伤之时,就能够放下离别之痛,欢欣地"鼓盆而歌"。他放下的看似只是一份执念,却获得了对生命的大彻悟。在庄子看来,生命的来与去,不过是在完美的人生形态中,从起点抵达  相似文献   

6.
感悟人生     
生活中,我们在哀叹生命不幸,在等待希望的瞬间,时间像一只顽皮的小精灵窃笑着与我们擦肩而去。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童年的无忧无虑早已如梦般散去,少年的浪漫往事,也伴随着日历,飘逸在岁月的风中……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天风》2003,(5):1-1
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一个不变命题,即是同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丁主教明确的命题,实际上也是让我们重新进入到圣经.教会。神学等层面去不断地以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去思考。当我们因着“复活的生命永不朽坏”、“马大伺候主”等讲章来回应此命题时,我们看到,复活使我们被主改变而有主生命,成为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的人。在信仰生活中学会像“马大伺候主”,就是从她身上见证主耶稣作众人之仆,服事众人的确据。因为“真正的信仰在生命被主改变的那一刻”,则注定要让基督徒生命焕然一新,并最终活出基督新生的样式。  相似文献   

8.
给自己时间,一步步去走,给自己空间,一步步去做,年纪渐长日渐明白,生命还是要慢活,才会快活. 时间是一条长长的线,空间是一个宽宽的圆,我们的生命故事,都发生在它们中间. 人生,是个不能回头的旅程,所拥有的都会失去,所以要珍惜,但是不要抓住,因为抓不住. 每一个人的生命,是上帝给的礼物.它是一个可读的"作品",这个作品在人生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被修改、琢磨. 同样的环境,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心境"来对待.关键是你的眼光要向上,那就是说,把我们的"眼睛长在头顶上"吧!  相似文献   

9.
那年高二,班上突然流行换位子,并不是真正的换,只是暂时到别人的座位上去坐几节课的时间。沉闷的生活与繁重的功课让我们精神压抑,这样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10.
《谢主曲》对我们每一个修道人来说,简直太熟悉了。因为在每日的晚祷中都会颂读到它。可是有没有想过有些修道人在颂读《谢主曲》时,只是两片嘴唇上下张合了几下:有些修道人记忆力强,在颂唱时根本不用看,张口就能唱来;还有些修道人,他们或许太忙了,在颂读时真可谓是与时间赛跑啊!一分钟就办完事了,有的甚至还不到一分钟。嗨……。可想而知,他们在颂读《谢主曲》时只是在用口去读,却没有用心去想。真的很少有人去默想圣母在颂唱《谢主曲》时的那种欢愉心情……这首《谢主曲》的默想是我从《圣母的默观生活》这本书上所摘抄下来的,为的是拿来…  相似文献   

11.
时间     
正时间,就是生命。极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不折不扣的真理。生命与时间相依相存,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时间也就毫无意义。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时间之于生命的宝贵,道理似乎人人都懂,实际上却仿佛又不懂。试看,周围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有谁在一心一意地珍惜时间呢?我们固然对生命无比珍爱,但谁像算计金钱一样对时间锱铢必较呢?  相似文献   

12.
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极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不折不扣的真理。生命与时间相依相存,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时间也就毫无意义。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时间之于生命的宝贵,道理似乎人人都懂,实际上却仿佛又不懂。试看,周围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有谁在一心一意地珍惜时间呢?我们固然对生命无比珍爱,但谁像算计金钱一样对时间锱铢必较呢?  相似文献   

13.
善用主恩     
以信德的目光看,我们的生命以及生命赖以延续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活力,无一不是天主白白赐予的超性恩惠。而天主赐给我们诸多恩惠的目的,也不外乎让我们善用这些恩赐,承行他的旨意,完成他要我们完成的使命。因此,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必须尽最大努力,充分利用天主恩赐的一切,诸如生命、时间、财富、地位、智慧、技能等,去拓展他的神国,加增他的光荣。如此才不至于辜负他的深情大爱。放眼身边,我们便不难发现,每天都有人因着暴病、沉船、车祸、飞机坠毁等意外事故而猝然死亡离开世界,使我们在震惊中更感到生命的脆弱,不堪一击。然而…  相似文献   

14.
单渭祥 《天风》2005,(2):40-41
许多人因为从教堂里出来,他的生命焕然一新,犹如平淡无味的"水"变成了香飘万里的"美 酒"!礼拜堂是启发真、善、美的地方,它叫人瞻望永恒的事物,不再斤斤计较身外之物--"我信了就行,何必一定要去做礼拜?" "我们不加入教会,不去做礼拜,不一样可以做基督徒吗?"我们在家庭里祈祷读经,不一样可以吗?"我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礼拜!"教堂里听道没劲!"以上都是一些人不想去礼拜的种种"理由",也许大多数基督徒不会同意这些看法。但作为基督徒,对于礼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确需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轮回     
人们都知道能量是守恒的。它不产生,也不会消灭,而只会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我们一个人的灵魂就是最纯的能量,这能量即是你目前的生命中的灵魂,它一定有个来处。灵魂是从哪里来的呢?身体死后,灵魂又去哪里呢?灵魂是不可能消失的,那会违背宇宙的定理,它只是转换形态而已。因此生与死对灵魂来说是不存在的。死亡与出生那只是身体上的事。灵魂将经历不同的身体与世界,那些经历有时会不断地反复,因此名为轮回。  相似文献   

16.
严锡禹 《天风》2003,(4):12-13
基督掌握着复活的事件,也掌握着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 我们选择了做基督徒,首先就是选择了复活的现实意义。 但是这种复活需要我们去追求,要在现实中去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当我们遭遇挫折、坎坷的时候.是否会发现能从悲剧中得到力量?欣赏悲剧如同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引起我们情绪的波动,同时也促使我们能冷静地去思考生命、生存的本质问题.因为,悲剧一方面能宣泄人的情绪,另一方面能唤起人们强烈的生命力量.本文从悲剧欣赏者的角度入手,从这两方面来论述悲剧作用于人的力量,让悲剧带你走出情感"悲伤"的泥潭.  相似文献   

18.
雅各 《天风》1996,(6):38-40
圣灵是我们的“保惠师”,他与我们灵性生命的长进息息相关,圣灵要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见第4期),现在我们继续来认识圣灵在我们身上的工作。 三、圣灵的工作 (1)圣灵使人重生。经上说:“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风随着意思吹……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学生的我们,心中有无数个为什么需要老师去解答,然而有时却因为您的“据理力争”而“望而生畏”不敢再去问津。原因是老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内心想法,面对我们的错误和问题,不知把我们“从何拉出”,只是执意要把“夹生饭”往我们的嘴里送。这样,即使老师一再地强调正确的解法和答案,我们也无法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觉醒,并且始终会是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20.
无人之境     
山花在恣意开放时,并不曾想过让谁去欣赏,即便是蜂儿蝶儿鸟儿,也全然不在它的视线之内。山花的开放,只是生命的自然尽情的释放和展示,释放给蓝天白云,展示给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